南京中医药大学坐落于南京市,拥有仙林、汉中门、泰州三个校区。学校中医学、中药学等主干学科位居全国前列。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农业科学等多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前1‰。学校ESI学科综合排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自然指数排名、U.S.News全球最佳院校排名等世界大学排名均居于全国中医药院校领先地位。
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建设了一支富有发展潜质和创新活力、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一流师资队伍。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学校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康缘药业等知名院所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卓越医生(中医学本博连读拔尖创新人才、中医学“5+3”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中西医临床医学本博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卓越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中药学本博贯通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屠呦呦班”、“新中药学院班”)。
学校拥有中药制药过程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数均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学校主动融入世界潮流,不断提升中医药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国际化水平。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来华留学教育及台港澳地区学生教育的首批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已实现来华留学教育的汉语培训、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全周期培养,学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已培养来华留学生万余人,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或学术团体及机构交流合作。由学校协助创建的瑞士中医药大学是瑞士官方唯一认可的中医药大学,也是欧洲第一所可授予中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独立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历经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江苏新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恢复建制)等历史时期。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5年,更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同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第一个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8年,成为首批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
2002年,开辟仙林校区。
2010年,列为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成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5年4月,入选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首批试点高校。
2017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同年,入选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2018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新中药学院”。11月,成为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0年8月,学校成为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方共建高校。
2022年2月,被教育部评选为“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4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共建联合实验室协议,并为联合实验室揭牌;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研究院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
2024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5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养老中心成立。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在栖霞区龙潭街道揭牌成立。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4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