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    
					
					
						 4A级景区
4A级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点佛教寺院
重点佛教寺院    
					
					
						 福建十大著名景点    NO.8
福建十大著名景点    NO.8
					
					
						 福建十大寺庙    NO.1
福建十大寺庙    NO.1
					
					
						 泉州十大著名寺庙    NO.1
泉州十大著名寺庙    NO.1
					
					
						 泉州市十大地标建筑    NO.3
泉州市十大地标建筑    NO.3
					
					
						 世界十大卢舍那佛景点    NO.3
世界十大卢舍那佛景点    NO.3
					
					
						 泉州十大之最汇总    NO.4
泉州十大之最汇总    NO.4
					
					
						 中国十大赏凤凰木好去处    NO.8
中国十大赏凤凰木好去处    NO.8
					
					
						 中国十大密宗佛寺    NO.9
中国十大密宗佛寺    NO.9
					
					
						 中国十大宗教名人故居    NO.9
中国十大宗教名人故居    NO.9
					
					
						 中国十大藏经阁藏经楼    NO.11
中国十大藏经阁藏经楼    NO.11
					
					
						 泉州十大赏花胜地    NO.11
泉州十大赏花胜地    NO.11
					
					
						 中国十大四大天王景点    NO.12
中国十大四大天王景点    NO.12
					
					
						 中国最出名十大名塔    NO.14
中国最出名十大名塔    NO.14
					
					
						 中国十大最大的寺庙宫堡    NO.14
中国十大最大的寺庙宫堡    NO.14
					
					
						 十大毗卢遮那佛景点    NO.17
十大毗卢遮那佛景点    NO.17
					
					
						 中国十大汉传佛教寺院    NO.33
中国十大汉传佛教寺院    NO.33
					
					
					
				泉州大开元寺(泉州开元寺),是福建省内最大的佛教寺院,规模宏大,构筑壮观,艺术精美,景色秀丽,素有“泉南佛国”之称。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拜庭两旁古榕参天,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中国国内古建筑中罕见。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大殿内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大雄宝殿之后的甘露戒坛,系中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的24尊木雕飞天。
开元寺的山门与天王殿合二为一,现存建筑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殿内石柱为梭柱,石柱上有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是朱熹所撰,由弘一法师所书。石柱上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该对联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
藏经阁原来是法堂,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僧录刘鉴义建造的。元、明时期已经过多次重修,至民国十四年(1925年)圆瑛和尚改建为水泥仿木结构的二层楼阁。楼下为寺僧念经礼佛处,上层收藏各种版本经书3700多卷。
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是开元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遗物。大殿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建筑面积1338平方米,重檐歇山顶,通高20米。前檐重檐下横匾书“桑莲法界”四字。殿内减柱造,共有86根大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构架,号称“百柱殿”。殿内斗拱共76朵,分布在周圈和前槽,其中明、次、梢间各有补间铺作两朵,尽间仅一朵。斗栱上雕有有“飞天乐伎”二十四尊,集佛教妙音鸟、基督教天使和中国飞天造型于一身,雕刻精美。
大雄宝殿后面的甘露戒坛,建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甘露戒坛始建于宋,明末重建,重檐八角攒尖顶,四周环廊,占地645平方米。坛有五级,最高一层供奉明代卢舍那佛坐像木雕。开元寺甘露戒坛与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并称中国三大戒檀。
东塔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塔为框架式的结构。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的护斗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石梁与梁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东塔于1997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
西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初为七级木塔,称“无量寿塔”。北政和四年(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今石塔为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重建,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
002路:丰泽客运站—城监支队—交警支队—华美公司—刺桐路口—浦西路口—交通局—新车站—海关大楼—公交车站—九一路口—第三巷口—东湖公园—东门—一院—南俊巷口—钟楼—影剧院—开元寺—开元寺西门—培元中学—西环城—西郊—锻湖村—西苑—镇政府—送客亭—北峰工业区
006路:丰泽客运站—城监支队—宝洲商品市场—浦西村口—东南医院—宝洲路口—新车站—幸福街口—旧车站—新华友—海信站—关帝庙—涂门街头—新门街头—新门菜市—省五建—开元寺—培元中学—西湖小区—新华小区—建南花园—邮电公寓—坑尾路口—北峰工业区—森利发—糖厂—潘山市场—杏后路口—糖房中路—糖房—丰州
014路:汽车西站—培元中学—开元寺—省五建—芳草园—新华桥—劳动力市场—新华南路尾—金山南区—土地后—天后宫—义全大厦—幸福街口—海关大楼—津坂路口—水利大厦—刺桐公园—东美小区—丰泽区政府—皮防院—千亿山庄—云鹿路—北师大附中
601路:清源风景区—180医院—花园头—埔任路口—水上乐园—普明村—朝天门—汽车西站—培元中学—开元寺—省五建—芳草园—新华桥—劳动力市场—新华南路尾—金山南区—土地后—天后宫—义全大厦—幸福街口—中医院—华洲—东浦—展览城—鲤城区政府—游乐园—清濛—诺林商城—清濛科技园—商务中心—仙公山公园—二期—锦信—三兴集团—鸿绮集团—晋江二中
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传说泉州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长出莲花,遂舍桑园建寺,初名“莲花寺”。
长寿元年(692年)改“兴教寺”,神龙元年(705年)又改“龙兴寺”。
1960年,重修拜亭和大雄宝殿,。
1973,年政府拨款重建东、西廊。
1989年,接受海外侨胞捐资,先后重修大雄宝殿、山门和准提禅院。
196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开元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