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舞蹈有哪些 土家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长河纵览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土家族舞蹈有哪些?土家族是居住在湖南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家族也是善舞的民族,其舞蹈种类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毛古斯、仗鼓舞、跑马舞、造旗舞、团鸡舞、梅嫦舞、八幅罗裙、跳丧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摆手舞"和“毛古斯”。现在就来走进土家族舞蹈世界。

土家族舞蹈简介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古老民族,在土家族人的社会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舞蹈:祭祀祖先、节日庆典要跳舞;恋爱求偶、婚姻嫁娶要跳舞;迎送亲友、聚会饮宴也要跳舞。

可以说,舞蹈是土家族社会生活中重要的集体行为,他们用舞蹈传达丰富的人文情感和生活经验,表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表达着内心的情感诉求。其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摆手舞、八宝铜铃舞、毛古斯舞、跳马舞、撒叶儿嗬、肉连响、地龙灯、跳丧舞等,都具有鲜明的土家族特色。其中,摆手舞、毛古斯舞、撒叶儿嗬、肉连响、地龙灯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家族民间舞蹈大多反映的是土家族原始的渔猎文化、农耕文化、巫傩文化和生殖崇拜文化,如最古老和原始的毛古斯舞,就体现着土家族原始的农耕文化、渔猎文化、生殖崇拜文化和楚巫文化等多重文化的本源。又如摆手舞、八宝铜铃舞、跳丧舞等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土家族先民们原始农耕、渔猎和巫傩文化的场景。此外,土家族舞蹈还是土家族语言、文学、音乐、戏剧等多种构成要素或表现形式的综合,含有大量的土家语道白、对话和唱词,以及形式多样的演唱或器乐伴奏。总之,土家族舞蹈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民族个性,拥有丰富的舞蹈语汇和文化内涵,是土家族人在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和传承着的活态文化体系。

土家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土家族舞蹈元素的美学造型主要是三类:首先是展示不同情境和情思的寄善宣意的造型;其次是寓意生灵的造型,再次是美观实用的造型。这些美学造型特点,体现着历经多重文化洗礼的丰厚的艺术精神积淀。

土家族舞蹈里面体现出对原始图腾的崇拜。在土家族的舞蹈中,有明显的图腾的象征,比如有的将虎看作是不可战胜的圣物,把对白虎的崇拜作为一种制度,以此进行土家先民氏族群体行为的规范,也成为族内内部团结维系的重要纽带。

土家族舞蹈里面体现对古老祖先崇拜。土家族的跳丧舞从初创到定型,从来没有改变其

祭祀的功能。有史料记载,该舞蹈的产生主要还是来自于古代土家先民对祖先廪君的崇敬,由此可以看出土家族先民那种较为特殊的对宗教的狂热追求。

土家族舞蹈里面体现了昂扬奋进的群体思想。土家族人民民族性格鲜明,普遍豁达开朗、热情奔放,他们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各种土家族舞蹈的动作巧妙的进行了融合。

土家族舞蹈分类

摆手舞

摆手舞据史书记载,最早源于商周时期巴人的军战舞。西汉时,巴人的这种军战舞成为汉宫廷舞乐,被称为巴谕舞。梁又复原称,后改为鞞舞。唐初,巴谕舞列为清高乐。从汉到唐宋,巴谕舞在民间经久不衰。摆手舞有大摆手、小摆手之分。小摆手舞每年岁正月举行一次,主要是表演农事、渔猎活动。大摆手每三年举行一次,内容在小摆手舞的基础上,再加上披西兰卡普表演的军战舞。跳摆手舞时,要吹大土号,唢呐、敲打锣、镲、鼓、燃放三眼炮和鞭炮。人们围成圆圈,男在外圈,女在内圈。除圆圈外,还有纵队、“人”字形队及各种图案队形。舞蹈人数不定,可自由出入。动作要求双手摆动不过肩,膝盖随之伸屈、颤动,手与脚呈顺边运动。舞姿朴实,音乐节奏明快。在跳摆手舞的同时,要唱摆手歌,其歌词有流传久远的固定歌词,也有少量即兴编唱的新歌词。人们且歌且舞,气氛热烈,具有浓厚的土家气息。

跳丧舞

土家人的祭祀性舞蹈。在老人去世后,鄂西土家人以跳丧、湘西土家人以打丧歌、跳牌来祭奠老人,其间所跳舞蹈,均为跳丧舞。跳丧舞以鄂西的跳丧舞最有特点。它通常为一人在灵前击鼓领唱,其余二人或四人成双成对边歌边舞,跳丧者多为男子。内容有表现历史、生产、爱情等,大都是即兴自编歌词演唱。动作多模拟飞禽走兽和人类的劳动、战争、常如燕儿衔泥,猛虎下山、美女梳头。头、手、肩、腰、胯、臂、脚齐动,还可以边跳边唱边饮。主要动作要求是八字步,绕手,哈腰、曲膝、摆胯。动作夸张、古朴粗犷,有阳刚之美,所塑造的形象生动逼真。跳丧舞唱腔时而高昂激越,时而低沉舒缓,但整个舞蹈音乐欢畅、无悲戚感。

花鼓子

喜庆场合和休闲时表演的一种庆祝和娱乐性舞蹈。无伴奏,不化妆,男女双双上场,手持手帕、小扇对舞而歌。内容主要是歌唱爱情,歌词可即兴演唱,也有传统的唱段如《十爱》《十想》、《探郎》、《正月里是新春》等。整个舞蹈舞姿轻盈,配合精彩的唱词,舞者用手作出各种滑稽的动作,气氛活跃而热烈。

八宝铜铃舞

流行于湘西的土家族祭祀舞蹈——八宝铜铃舞,是土老司祭祀、祭奠亡灵、解钱时所跳。舞者着八幅罗裙,戴凤冠,右手持牛角号(或舞师刀),左手持铜铃,边舞边吹,边舞边唱,还不时与围观者对唱。八宝铜铃舞有两种:坐堂与行堂。坐堂时土老司坐在凳上用手来完成动作,动作较少。行堂则要求舞者不停地行走舞蹈,动作繁多。唱词多为固定的唱词,有喂马、逗马、上马、跨鞍、奔马、下马、跳水坑、跑马摇铃、过门坎、打神堂、莲花跳等程序。舞蹈粗犷古扑。

社粑粑舞

此外,还有集体娱乐舞——社粑粑舞,流行于黔东北和川东南土家地区的打闹歌舞,也受到当地土家人的喜爱。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壮族舞蹈特点 壮族舞蹈风格和常见种类介绍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灿烂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民族,深入了解壮族民间舞蹈,对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壮族舞蹈有什么特点?壮族舞蹈源于对狩猎的模仿,并且和巫师的酬神活动等壮族传统宗教联系紧密。壮族民间舞蹈安详、欢快的动律,对壮族民间生活和图腾崇拜的模拟再现,无不体现出了壮族的传统审美习俗。下面请您一同关注了解壮族舞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_技艺_文学_美术_音乐_戏剧_曲艺_舞蹈_医药_体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2014年和2021年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共计10个类别155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类167项,传统音乐类189项,传统舞蹈类144项,传统戏剧类171项,曲艺类145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109项,传统美术类139项,传统技艺类287项,传统医药类23项,民俗类183项。本文就从不同类别给大家汇总这些文化遗产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人经纪 ★★★★
1.5w+ 86
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不同省份的春节风俗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和传统,如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过一个年,大家要从腊月开始准备。春节的习俗非常多样化,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在春节期间都有不同的习俗风俗,这些春节习俗传承了千百年,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许。那么过年的风俗有哪些?下面为大家介绍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春节 中国传统节日 ★★★★
1414 3
十大最有趣农村风俗 农村趣味民俗盘点 家乡最好玩的习俗有哪些
农村生活千姿百态,不仅有舒适的田园风光,也有很多有趣的风俗,本文盘点了十大农村最有趣的习俗,其中有抓周、喜公公喜婆婆、划旱船、舞狮子、泼水节、瑶族爬楼、新娘过河、彝族火把节、踩高跷进村、藏族沐浴节等农村最好玩的习俗,下面来了解下这些农村趣味民俗!
风俗 民族民俗文化 ★★★
8904 20
回族舞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回族舞分类及特点介绍
回族舞的历史渊源是什么?回族舞蹈产生与发展有着历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各种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作为舞蹈艺术的一种—西域乐舞陆续传入中原。解放后,青海省舞蹈工作者根据“花儿”和青海“八大棍”融合的韵律,创造出了轰动全国舞坛的《花儿与少年》,为回族人民所喜爱,也为发展回族舞蹈作出了典范。下面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