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镁血症怎么办 新生儿低镁血症的治疗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心灵密语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新生儿低镁血症是新生儿惊厥的常见原因,低镁血症的临床表现与低钙血症相似,如烦躁、惊跳、抽搐等,严重者呼吸暂停或心律紊乱,二者之间不易区分,且2/3低镁血症伴发低钙血症,故当补钙治疗低钙血症无效时应考虑低镁血症存在的可能。那么,新生儿低镁血症怎么办呢?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新生儿低镁血症

低镁血症非常好理解,实际上就是因为人体缺乏镁元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正常新生儿血清镁为0.6~1.1mmol/L(1.2~2.8mg/dl),离子镁为0.40~0.56mmol/L(0.97~1.36mg/dl),血清镁<0.66mmol/L(1.6mg/dl)为低镁血症。

新生儿低镁血症

1、先天性酶储备不足

胎儿从母亲获得镁主要在孕期后3个月,早产儿、多胎或母亲低血镁症都可导致胎儿镁储备不足。宫内发育迟缓:胎盘转运镁障碍,胎儿摄取镁减少。

2、镁摄入减少

新生儿患有肝病或肠道手术后吸收不良。单纯牛乳喂养时因磷摄入多影响镁的吸收。腹泻时影响肠道对镁的吸收。


3、镁丢失增加

缺氧缺血先天异常等可使肾小管重吸收镁减少。有些药物可抑制肾小管对镁的重吸收,使尿镁排泄增加,如利尿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糖尿病母亲因肾重吸收镁发生障碍,常有缺镁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导致新生儿低镁血症。

新生儿低镁血症有什么症状

1、神经肌肉系统

主要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烦躁不安,震颤惊跳,两眼凝视,面肌或手足抽搐腱反射,亢进四肢强直,严重者出现喉痉挛,呼吸暂停,窒息。

2、心血管系统

低镁血症时,可导致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可发生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3、消化系统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

4、呼吸系统

气管、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可发生呼吸困难。

新生儿低镁血症怎么治疗

1、补镁

2.5%硫酸镁缓慢静脉注射,如症状未控制可重复给药2~3次/d,惊厥控制后改为口服。早产儿不能肌内注射。肾保镁作用较差,补镁需持续7~10天。补镁过程中如出现肌张力过低、呼吸抑制立即给10%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

2、纠正电解质紊乱

低镁血症常伴有低钙和低钾,在补镁的同时可适当补钙和补钾。伴低钙的低镁血症用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常无效,甚至使血镁更低,症状加重,应强调用镁剂治疗。

3、病因治疗

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新生儿破伤风能治好吗 新生儿破伤风治疗方法
新生儿破伤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而且是有一定的危害的,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破伤风传染性疾病,如果宝宝得了破伤风,一定要尽早治疗,那么新生儿破伤风能治好吗?新生儿破伤风能治好的,现如今医学很发达,要宝宝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大部分是能治好的。下面,来看详细介绍。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症状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怎么办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见于早产儿,也可以发生在足月儿,病变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单纯疱疹病毒为双股DNA病毒,可分为两型,Ⅰ型主要引起唇、口周、齿龈及咽部皮肤黏膜疱疹;Ⅱ型引起生殖器疱疹。新生HSV感染多由Ⅱ型,偶由Ⅰ型所致。那么,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怎么办才好呢?
新生儿抽搐的症状 新生儿抽搐怎么办
新生儿因为中枢神经发育不成熟,有时候会出现双手双脚抖动。 新生儿抽搐可能跟大脑病变有关,一些缺氧缺血性脑病也会引起抽搐,但同时也会合并其他症状,如烦躁不安,意识改变等,一般跟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导致的脑损伤有关,从而导致新生儿抽搐。
新生儿粟粒疹多久能消 新生儿粟粒疹和湿疹的区别
什么是新生儿粟粒疹?新生儿鼻尖上白色的针尖大小的点点是粟粒疹,足月出生的宝宝几乎都有因皮脂腺堆积而形成的,一般在宝宝脱皮后自然消失无需特殊处理,尽量避免用手挤压或者用针挑破以免局部毛囊感染引起全身性严重感染。可以用激素类洗剂清洗,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出汗太多。
新生儿肠内囊肿怎么引起的 新生儿肠内囊肿怎么办
新生儿肠内囊肿又称神经管和原肠囊肿,是胚胎发育时由来源于前肠的胚胎残余组织异位,在椎管内破坏中胚层的产生而成的先天性疾病,临床上比较少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国内有关本病的报告已陆续增多.并得到有效的治疗。下面,来看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