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灌封胶的特性与去除难点
灌封胶是一类液态或膏状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常见类型包括环氧树脂、聚氨酯、有机硅等。其核心作用是通过填充缝隙、包裹元件,形成密封保护层。但这也导致其去除难度较高:
高粘结性:固化后与基材(金属、塑料、陶瓷等)表面形成化学键或机械嵌合,普通物理刮擦难以剥离。
耐化学性:多数灌封胶耐水、耐油,但对强溶剂(如丙酮、酒精)的耐受性因类型而异。
固化形态差异:未完全固化的胶层(表干但内部未交联)与完全固化(三维网状结构)的胶层,去除难度差异显著。
二、不同场景下的灌封胶去除方法
灌封胶的去除需根据固化状态(未完全固化/完全固化)、基材类型(金属/塑料/电子元件)及保留需求(是否需保留基材表面完整性)综合选择方法。以下为常用方案:
1、未完全固化的灌封胶(施工后短时间内)
未完全固化的灌封胶分子链尚未完全交联,粘结力较弱,可通过物理或温和化学方法快速清除:
物理刮除:使用塑料刮刀、软质卡片(如银行卡)轻刮胶层表面。注意避免金属刮刀,防止划伤基材。
有机溶剂擦拭:用棉布蘸取丙酮、无水酒精(95%以上)或专用解胶剂(如环氧树脂解胶剂),反复擦拭胶层。溶剂可渗透胶层内部,破坏未交联的分子链,使其软化后剥离。需注意:塑料基材(如ABS、PC)需先小范围测试,避免溶剂溶胀导致变形。
2、完全固化的灌封胶(固化24小时以上)
完全固化的灌封胶分子链高度交联,需更强力的方法破坏其结构:
加热软化法:利用灌封胶的热膨胀系数差异,通过高温(80-150℃)使胶层软化。可用热风枪、烘箱或红外灯加热,边加热边用塑料刮刀剥离。此方法适用于金属、陶瓷等耐高温基材,塑料基材需控制温度(≤80℃),避免变形。
强溶剂浸泡:针对环氧树脂、聚氨酯等耐溶剂性较弱的灌封胶,可使用专用除胶剂(如二氯甲烷、二甲苯)浸泡。将待处理部件浸入溶剂中30分钟至数小时(具体时间因胶层厚度而异),待胶层溶胀后剥离。需注意:有机硅灌封胶耐溶剂性强,此方法效果有限。
机械打磨法:对于厚胶层或大型部件,可用角磨机、砂纸(800目以上)打磨去除。操作时需佩戴护目镜、口罩,避免粉尘吸入,金属基材打磨后需抛光处理以恢复表面光洁度。
3、精密电子元件的灌封胶去除
电子元件(如电路板、传感器)对表面精度要求高,需避免机械损伤或化学腐蚀,推荐以下方法:
微蚀法:针对环氧树脂灌封胶,可使用含溴化氢的微蚀液(需严格控制浓度),选择性溶解胶层而不损伤铜箔或线路。
冷冻脆化法:将元件置于-196℃液氮环境中冷冻,使胶层脆化后敲击剥离。此方法适用于小尺寸元件,可避免高温或溶剂影响。
激光除胶:通过激光照射使胶层吸收能量分解,适用于精密微小区域。需专业设备操作,成本较高。
三、操作注意事项
1、安全防护:使用化学溶剂时需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佩戴手套、护目镜;有机溶剂(如丙酮)易燃,需远离火源。
2、基材适配性:塑料基材(如PVC、POM)易被强溶剂溶胀,优先选择酒精或低温加热法;金属基材可耐受更高温度或强溶剂。
3、残留清理:去除后需用清水或溶剂擦拭基材,避免胶层碎屑残留影响后续操作。
4、环保处理:废弃的化学溶剂、胶层碎屑需按危废处理规范分类回收,禁止随意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