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利率如何计算
毛利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其核心计算公式为:
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或等价表达为:
毛利率=(1-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1、基本公式
毛利率反映企业扣除直接成本(如原材料、人工)后的利润空间。例如:
若某商品不含税售价15元,成本13.5元,则毛利率为:(15-13.5)/15×100%=10%。
2、收入与成本的口径
销售收入:工商企业通常为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建筑企业可能为含税收入。
销售成本:商业企业需按不含进项税额的成本计算,如某商品含税进价100元(增值税率5%),则不含税成本为100/(1+5%)≈95.24元。
3、综合毛利率
若企业涉及多品类销售,需按类别或项目分别计算后加权平均。例如:
综合毛利率=∑(分类销售收入×对应毛利率)/总收入。
4、实例分析
案例:某服装企业销售1000件衬衫,不含税售价200元/件,成本120元/件,增值税率13%。
销售收入=1000×200=200,000元
销售成本=1000×120=120,000元
毛利率=(200,000-120,000)/200,000×100%=40%
若企业同期管理费用为10,000元,则净利率需进一步扣除费用后计算。
二、毛利率多少比较合理
据资料显示,大宗批发税后毛利率在15%—20%是合理的,常规流通企业税后毛利率在30%左右为合理,零售企业税后毛利率在45%左右是合理的。
通常情况下,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毛利率基本上会保持在一个较为固定的区域。我们也可以认定,如果毛利率突然间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大幅度的降低,或者时高时低,都是不正常的现象。当然,我们在分析企业财务指标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细致的去分析,才能避免踩雷。
三、毛利率是越高越好吗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毛利率越高越好,因为毛利率越高代表公司的利润总额越大。同时,需注意一点,毛利率越高意味着税收越高,毕竟利润总额是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基。不少企业为了降低税收,会主动降低毛利率。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有部分企业是毛利率低一些更多,具体要看是什么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