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残检测仪的原理
农残检测仪的核心原理基于酶抑制原理与光电比色法,通过测量农药对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合显色反应与光谱分析,实现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酶抑制原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会特异性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正常情况下,胆碱酯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如乙酰胆碱)水解,生成水解产物。当农药存在时,酶活性被抑制,水解产物减少。
显色反应:水解产物与显色剂反应,生成黄色物质。农药残留越多,酶活性受抑制越强,显色反应颜色越浅。
光电比色法:通过分光光度计或内置光源,测定特定波长(如412nm或410nm)下吸光度的变化值。吸光度变化与农药浓度呈负相关,即农药浓度越高,吸光度变化越小。
抑制率计算:根据吸光度变化值计算抑制率,抑制率越高,表明农药残留越严重。
结果判定:若样品抑制率≥50%,通常判定为农残超标(阳性结果)。阳性样品需重复检测,并可能通过气相色谱等仪器进一步确认。
二、农药残留检测仪操作步骤
样品前处理:需对蔬菜、水果等样品进行匀浆、提取、净化,去除杂质干扰,确保检测准确性。常用提取剂为乙腈或缓冲液。
酶与底物选择:胆碱酯酶通常来源于动物肝脏(如猪、牛)或微生物,需保证酶活性稳定;底物需与酶特异性匹配,确保反应效率。
光学检测系统: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反应体系的吸光度(通常在 412nm 波长,对应 DTNB 显色产物的特征吸收峰),将吸光度值转化为农药残留浓度。
数据校准与判定:仪器内置标准曲线(通过已知浓度的农药标准品测定绘制),将样品吸光度代入曲线计算残留量,再与国家标准(如 GB 2763-2021)对比,判定是否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