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直接领导的面向广大市民的综合性报纸,于1929年9月9日在南京创刊,原名《新民报》,创办人为三名中央通讯社编辑:陈铭德、吴竹似、刘正华,以“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为编辑方针,着眼于“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内容上,力求可亲性、可近性、可信性、可读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新民报》积极宣传抗日,主张抗敌御侮的言论和宣传报道,大得人心。1937年,报社经济已达收支平衡,7月1日成立南京新民报社股份有限公司。抗日战争胜利后,《新民报》得到较大发展。除重庆、成都两地继续各出版日、晚刊外,决定恢复南京社,创办上海、北平两社。1953年,报社改为“公私合营”,建立新的编委会。1958年,《新民报》晚刊改名《新民晚报》。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新民晚报》被迫停刊。1980年,中共上海市委正式批准《新民晚报》复刊。1991年,报社迁往延安路新大楼。从1991年起,晚报全部采用激光照排,告别铅与火,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1991年,北京记者站成立,随后又建立了上海浦东记者站。1998年新民晚报在澳门发行。2016年,新民晚报社推出转型产品——“新民邻声”app。2021年,被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批准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2023年,宣布接入百度“文心一言”。2025年,新民晚报同解放日报、文汇报共建、共享、共用的上观新闻客户端上线。
商标名称 | 商标注册号 | 类号 | 申请人 | 商标详情 |
财源;OBSERVER | 4344236 | 第41类 | 上海报业集团 | 详情 |
观察家;OBSERVER | 4344237 | 第41类 | 上海报业集团 | 详情 |
全球财经;OBSERVER | 4344238 | 第41类 | 上海报业集团 | 详情 |
财经观察;OBSERVER | 4344239 | 第41类 | 上海报业集团 | 详情 |
全球财经观察;OBSERVER | 4344240 | 第41类 | 上海报业集团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