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十大民间禁忌盘点 端午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榜单研究员369号 上传提供 2025-05-19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节日,除了流传下来了划龙舟、吃粽子等传统习俗外,也有不少禁忌讲究需要遵循。那么端午节有什么民间禁忌?端午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端午节十大禁忌,包括忌游泳下水、忌丢弃香囊、忌招惹五毒、忌送成串的粽子等,当然端午节要说“安康”不能说“快乐”这类网络谣言就不在其中了。
端午节十大禁忌
  • 忌游泳下水
    端午节一直有“端午忌水”的说法,这一天是屈原投江的日子,民间传说这一天溺死鬼特别凶,下水游泳可能会遭遇不测或沾染邪气。其实从科学角度来说,虽然端午时节天气已经变热,但江河中层和底层水温仍偏低,人体突然接触易引发抽筋、寒邪入侵。此外,南方地区此时正值汛期,水流湍急,溺水风险高。
  • 忌丢弃香囊/五彩绳
    佩戴香囊和五彩绳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它们不仅用于装饰,还被认为可以辟邪、保平安,尤其是小孩子佩戴可以避免邪灵侵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传统配饰不宜丢失或随意丢弃,丢失可能象征“失运”,比如五彩绳需要等到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或河中,寓意着将瘟疫、疾病冲走。
  • 忌招惹“五毒”生物
    俗话说“端午至,五毒出”,端午时节炎热潮湿、草木繁茂,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毒”在端午节期间活动频繁,容易与人接触,从而增加被咬伤或中毒的风险。所以端午节的不少习俗都和“避五毒”有关,比如不外出远行、悬挂艾草和菖蒲、喝雄黄酒‌、佩戴香囊、在屋中贴五毒图等等。
  • 忌送成串的粽子
    端午节给亲朋好友送粽子是一项传统习俗,但其中也有不少忌讳和讲究:忌送成串的粽子,因为成串的粽子被形象地比喻为“吊肉粽”,在民间有上吊轻生的不吉利的含义‌;忌送单数的粽子,在传统文化中单数关联丧葬不吉,而双数寓意好事连连、成双成对;忌送老人粽子,因为“送粽”与“送终”同音,有些不太吉利。
  • 忌穿红色衣物
    俗语有“端午穿红衣,祸至万人弃”的说法,就是说端午节的时候不能够穿红色衣服,否则容易招来祸端,甚至遭到无数人的唾弃。因为红色是喜庆、热情、祥和的象征,而端午节是纪念先贤的日子,就像传统的祭祖一样,为了表示对先贤的尊重,穿红色等鲜艳刺眼颜色的衣服就会和氛围不符。
  • 忌动土搬家
    民间也流传“端午动土,家宅不宁”的说法,认为这一天动土会带来不祥之气,影响家宅的安宁。在古代历法中,五月初五被视为“恶日”,这一天被认为是毒虫活跃的日子,动土容易惊扰这些毒虫,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另外端午节前后气温较高,动土搬家需要大量体力,容易引发中暑或其他健康问题‌。
  • 忌吃娘家粽
    端午忌吃娘家粽源于古老的祭祀观念和传统文化,在一些地区,出嫁的女儿在端午节不能回娘家吃粽子,因为粽子作为敬祖供品,被视为家族福气的象征。老传统理念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吃娘家的粽子会分走福气,因此有了嫁女不吃娘家粽的说法‌,有的地方甚至还有忌出嫁女儿回娘家的习俗,如今这些禁忌已逐渐淡化,但仍有一些老人讲究。
  • 忌房事/理发/杀生
    古代医书记载“五月九毒日,房事耗精血”,端午前后昼夜温差大,人体代谢加快,行房易伤元气;端午也有不剪发的说法,传统上认为在端午这一天要小心邪气入体,最好还是保持头发完整,就像是头发变成了你的“护身符”;端午节也不宜杀生,因为端午是拜神祭祖、祈福辟邪的时刻,放生祈福才是正确的做法。
  • 忌睡午觉
    俗语有“端午要躲午,不能床上躺”的说法,‌源于古代人们对阴阳五行和天气变化的观察。端午节正值农历五月,被认为是“阳气极盛、百毒滋生”的凶日,此时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滋生蚊虫和病菌,体质虚弱的人容易受到影响,引发身体不适‌。尤其是阳气最盛的午时(11:00-13:00),睡觉可能招来邪气入侵,应该保持清醒和活跃。
  • 忌晾晒衣物
    俗话说“五月五,晒衣招病苦”,民间认为端午午时阳气最盛,晾晒衣物易沾染“毒气”。其实从科学角度分析也有一定道理:端午节期间天气潮湿,晾晒的衣物即使表面看起来干了,内部也可能潮湿,导致湿气侵入人体,引发健康问题。此外端午节天气湿热,各类毒虫活跃,晒衣物可能会让小虫附着在上面‌。
相关文章推荐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腊八节是几月几号
腊月初八,也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在北方,有“过了腊八便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下面看看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山歌节 中国传统节日山歌节盘点
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渔村及少数民族地区。流传极广,蕴藏极丰富。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自乐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那么在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山歌节呢?除了著名的梅州山歌节,还有哪些传统的山歌节日呢?那就看看下面本文为大家盘点的中国著名的山歌节吧!
二十四节气如何养生 二十四节气养生食疗方
24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二十四节气反应了季节气候的变化,养生也要顺势而行。那么二十四节气如何养生?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24节气起居、饮食、运动、情绪等养生知识。
二十四节气 四季养生 ★★★
4.4w+ 137
立冬是什么意思 立冬是几月几日 和冬至的区别是什么
立冬和冬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很多人常把这两个节气弄混淆,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立冬是在每年的11月7日-8日,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而冬至是在每年的12月21日-23日左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立冬与冬至各有各的风俗。下面就为您介绍立冬和冬至的相关知识。
冬季 节日文化
3157 207
中国十大著名庙会 哪个地方的庙会最热闹人最多 中国最有名的庙会盘点
逛庙会,是中国特有的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也是中华大地为老百姓点染着斑斓色彩的一只万花筒。那么在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庙会呢?下面本文的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了中国十大著名庙会,有淮阳太昊陵庙会、南鲲鯓代天府庙会、厂甸庙会、广府庙会、当阳关陵庙会、丰都庙会等。庙会时间一般都集中在春节期间,以及农历三月至五月份居多,想要了解庙会文化的你,可要了解清楚各个庙会的举办时间哟。
节日活动 风俗 ★★★
2.9w+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