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口
小编精选
关注TOP
热评
古代汉中七大关口 汉中重要关隘有哪些 汉中著名关口盘点
汉中地区地形呈现出一种“南北胶着,东西延展”的特性,自古是南北双方的必争之地,许多汉中重要的关隘都留名青史,你知道汉中古代关口有哪些吗?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古代汉中七大关口,如:阳平关、散关、剑门关、仙人关、武关、饶风关等,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陕西八大雄关 陕西重要关口排名 关中四关首当其冲
地处黄河中游的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这里地势险要,地形复杂,历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境内的许多雄关险隘,你知道陕西古代关口有哪些吗?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古代陕西八大雄关,如:潼关、武关、散关、萧关、漫川关、阳平关等,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省 军事设施 ★★★
173 1
长城十大名关 万里长城十三关 除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还有哪些
长城最著名关口有哪些?长城十大关口是我国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十大著名军事关口,在历朝历代的保卫战役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地位,它们分别是山海关、嘉峪关、雁门关、玉门关、居庸关、娘子关、平型关等。下面本文盘点了长城十大知名关口排行榜,还介绍了长城十三关、长城九大关等,一起来看看长城最著名关口有哪些?
万里长城 古迹古建筑 ★★★
1.2w+ 29
鸡头关-陕西鸡头关介绍
鸡头关,旧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西北褒城镇北,因关口有大石状如鸡头而得名。地处褒河(古称“黑龙江”)沿岸,属连云栈道险要关隘,自古为秦蜀咽喉要道。该地山势险峻,崖壁陡立,汉代始修褒斜栈道经此,留有石门隧道及《石门颂》《石门铭》等石刻。北魏时期“石门十三品”书法刻石及曹操题“衮雪”等遗迹曾存于此,后因修建水电站,部分文物移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明崇祯年间曾为军事要塞,扼守栈道以阻起义军。民间传说与周幽王妻褒姒、刘邦屯兵汉中故事相关联。
饶风关-安康饶风关介绍
饶风关位于今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与汉中市西乡县交界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汉中盆地东端的门户,在十二世纪的宋金战争中,占据关中 的金军曾借由此地进攻南宋控制下的汉中,这就是饶风关之战的由来。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冬十二月,金军统帅完颜撒离喝率兵发长安,吴玠率军在此与金兀术激战六昼夜,虽最终失守,但重创了金军。
仙人关-甘肃仙人关介绍
仙人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甘肃省徽县东南,西临嘉陵江,北接虞关与铁山栈道,南邻略阳北界,为关中、天水至汉中及陕入川的咽喉要冲,该关隘在南宋川陕防线中占据核心地位,是阻断北方势力南下的战略支点,现存吴王城、杀金坪等遗迹及吴玠墓,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剑门关-广元剑门关介绍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龙门山支脉——大剑山中段,为东峰营盘嘴与西峰金城山之间的峡谷隘口,为古蜀道金牛道(石牛道)要隘。因两崖对峙,其峰如剑,其势如门,故曰“剑门”。这里是沟通中原和西南经济、文化的动脉,亦为兵家必争之地,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等美誉。
阳平关-汉中阳平关介绍
阳平关三国时期叫阳安关,与古阳平关(勉县武侯镇莲花水村)两地相距约70公里。北宋阳安关更名为阳平关。位于宁强县县城西北40公里。南倚鸡公山,北濒嘉陵江,地势极为险要。南可入川,北通略阳,西至陇南,东达汉中。远在三国时期,即为军事重镇,现宝成、阳安铁路交汇于此。
漫川关-陕西漫川关介绍
漫川关是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东南部的陕鄂边界要塞,地处金钱河与靳家河交汇处,因“地貌广阔、水域宽阔”得名。该地东邻龙山,北靠鹘岭,西南接郧岭,形成三面环山、两河穿境的自然格局,现存武周永昌年间千佛洞、清代骡帮会馆等文物建筑群。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曾为秦楚分界地并留有分界碑遗迹。
萧关-宁夏萧关介绍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东南。六盘山山脉横亘于关中西北,为其西北屏障。自陇上进入关中的通道主要是渭河、泾河等河流穿切成的河谷低地。渭河方向山势较险峻,而泾河方向相对较为平易。萧关即在六盘山山口依险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萧关是关中西北方向的重要关口,屏护关中西北的安全。
武关-商洛武关介绍
武关,古晋楚、秦楚国界出入检查处。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武关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即已建置,名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建国前西门上有“三秦要塞”四字,东门有“武关”二字,内门额上有“古少习关”四字。建国后城门、城墙等遭到毁灭性破坏。关西地势较为平坦,唯出关东行,沿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因此武关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平靖关-信阳市平靖关介绍
平靖关,古称冥扼,又名恨这关、憾这关、石城山,为古代天下九塞之一。平靖关地处鄂豫交界处,这里地势险要,两侧群山对峙,道路狭窄险阻,历代为中原战略要地,南北交通要道,曾在此设驿站或巡检司。自春秋以来,这里战事频繁,皆为争关踞险之利。平靖关秀丽的山色,奇异的景观,又产生了丰富的与之相关的风物文化,几乎景景有传说,石石有典故。
关口
302 6
万里长城偏头关-忻州长城偏头关介绍
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故名偏头关。“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这是古人对偏头关的赞誉。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明代除设置“偏头关”外,在重山峻岭的长城沿线及重要通道上建起了城22座,有桦林堡、老牛湾堡、草垛山堡、老营堡等。这些堡城的边墙现多仅存夯土,唯地处黄河岸边的桦林堡地段,约30公里边墙保存较好,全部包砖,高耸于河岸,甚为壮观。
万里长城倒马关-长城倒马关介绍
倒马关位于河北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关乡倒马关村。倒马关最初战国时置,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整座关城依地势而建,唐河水由西、北、东三面环绕关城而流,平面呈东西长方形,分为上下两城。
万里长城宁武关-宁武长城宁武关介绍
宁武关是一个景点。它是为晋北古楼烦(古部落名)地。战国时,赵武灵王曾在此置楼烦关,以防匈奴。宁武,秦汉为楼烦县地,置有楼烦关,今县南的宁化村,即为楼烦关南口,县北的阳方口,即为楼烦关北口。北魏时广宁、神武二郡先后治此,隋时先后属崞县、静乐县。唐置宁武郡,始用宁武之称,取广宁、神武二郡尾字而得。或说其地有旧宁文堡,取文武对应之义,因有此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