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师范大学坐落在千年历史文化古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阜阳。截至2022年6月,学校现有全日制在籍在校本科生21196人、研究生746人,占地114.3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6.23万平方米。
学校设置17个教学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拥有72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现有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学位立项建设点2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学校现有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学前教育、生物科学等6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1门,1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学校生物标本馆被认定为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图书馆荣获“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称号。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001.7万元,纸质图书207.67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库等41个中外网络资源数据库以及皖北文化研究专题数据库、农民工研究专题数据库等自建特色数据库。
阜阳师范大学的前身为阜阳高师速成班。
1956年,阜阳高师速成班开办,设中文、数学专业,学制二年;物理、化学、地理专业,学制一年。
1957年秋,高师速成班改名为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中文科、数学科并入合肥师范专科学校,在一年制各专科学生中,除部分分配工作外,又成立理化科、史地科,计划续读一年,因反右斗争开始,这批学生于一九五八寒假分配工作。
1958年9月,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改建为安徽省阜阳专区师范专科学校,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史地等科,学制二年。
1960年,增办政治速成班,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两个预科班,后于1962年全部转入阜阳师范学校学习。
1962年春,阜阳专区师范专科学校改名为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同年秋开始招进修生,设中文、数学、外语、生化、政治专业。
1963年夏,进修生提前毕业,大部分学员分配到小学任教,小部分并入六安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和省教育学院学习。
1964年秋,停招进修生,改办中学行政干部和骨干教师轮训班,每期两个月;农中教师轮训班,每期三个月。
1965年,从农中教师中招生284人,分语文、数学两个专业,学制一年,原定1966年暑假毕业,因“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8年结业离校。
在“文化大革命”,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被迫下迁农村,在临泉县谭棚公社、高塘公社分别开办两所中学。当时全校教职工99人,除33名工人外,其余全部随校下放,校舍、教具、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均遭受损失。
1974年,在阜阳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的旧址,创办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受省、地双重领导。设中文、外语、数学、理化(物理、化学)、艺术(美术)五个系六个专业,学制为三年。另设有马列主义教研室、体育教研室,担任全院公共政治课、体育课的教学。《汉语大词典》安徽省第六编写组设在阜阳分校,中文系部分教师参加专职编写工作。
1977年,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恢复统一考试招生办法,学制改为四年。
1978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扩建为阜阳师范学院。
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2009年,增列为国家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启动研究生培养。
2013年,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4年9月,入选第一批卓 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2015年,入选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
2017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19年6月10日,教育部同意阜阳师范学院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7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