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最美的花 NO.1
春季十大名花 NO.2
五月开的十种花 NO.2
四月开的十种花 NO.2
中国十大最美的花 NO.3
北方十大名花 NO.4
北方最好养的10种花 NO.6
江南十大名花 NO.6
世界十大最难养的花 NO.13
春天能吃的10种花卉 NO.17
中国十大名花排名 NO.2
世界十大著名国花 NO.4
十大常见耐寒植物 NO.7
中国十大最稀有的花 NO.7
世界十大名花排名 NO.9
世界十大最稀有的花排名 NO.15
十大具有食用价值的花 NO.15
世界十大最香的花 NO.16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双子叶植物纲、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花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萼片5,绿色,宽卵形,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心皮5,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牡丹花花期5月;果期6月。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2019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发出《投票:我心中的国花》,向公众征求对中国国花的意向。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时,投票总数362264票,牡丹胜出,得票高达79.71%
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其中姚黄、魏紫、豆绿、赵粉被称为四大名品。
魏紫出自五代时期洛阳魏仁博家,具有极致的重瓣之美,是名贵的牡丹花品种,花紫红色,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长,花量大,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给人以温馨热烈的美感,增添成功、喜庆、富贵、吉祥的感觉,观赏性极强。
姚黄主要是指千叶黄花牡丹,出自姚氏民家,于《洛阳牡丹记》当中有所记载:“姚黄者,千叶黄花,出自民姚氏家。”姚黄花之态,形如细雕,质若软玉,自有一种高洁气质,被诗人称道:“姚家育奇卉,绝品万花王。若意如金粉,舒颜递异香。斜簪美人醉,尽绽一城狂。且倚春风里,遥思韵菊芳。”有“花王”之称。
赵粉是四大牡丹名品当中最年轻的一种,据《桑篱园牡丹谱》当中记载,赵粉是将冰棱罩住红石,从洛阳移植到赵氏园培育而成的,其花芳香浓郁,具有单瓣、半重瓣、重瓣的3种花型,有的3种花型同生一树之上,其优点极为醒目,一时之间名声大噪,不胫而走,和姚黄魏紫并称为牡丹四大名品。
在牡丹品种中,豆绿是唯一纯正的绿色珍品,花为绣球型,因色如青豆而得名。此花是晚开品种,初开时呈青绿色,盛开时颜色渐淡,阳光下花色变白,清爽雅致,风韵独特,有一种另类脱俗的美。
宋朝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洛阳花工宣和中以药壅培白牡丹如玉千叶、一百五、玉楼春等根下,次年花作碧色,号欧家碧。”欧家碧是豆绿的古名。1957年,中国进行牡丹品种调查时,将其记为绿牡丹。
“白雪塔”出自于洛阳,一名白玉,原名玉楼春,宋周师厚《洛阳牡丹记》载:“玉楼春,千叶白花也。类玉蒸饼而高,有楼子之状”。花白色,皇冠型。外大瓣,内瓣细而皱折,层叠高起呈球型,瓣基有紫晕。花径16厘米,花高8厘米,花初开绿白色,盛开莹白似雪如玉。
青龙卧墨池,托桂型,有时呈皇冠型。花蕾圆锥形;花墨紫色稍浅(187-D);花径19cm×6cm。外瓣2轮,宽大,微上卷,基部具墨紫色晕;内瓣卷曲,瓣间有正常雄蕊雌蕊瓣化成绿色彩瓣。花梗较短,微软,花朵侧开。中花品种。株型中高,开展。叶面黄绿色,具紫色晕。雌蕊呈绿色于花心,周围是墨紫色的多层花瓣,似一条青龙盘卧于墨池中央,故称之青龙卧墨池。
此花在绿叶的扶持下,步履摇晃,云髻低垂。此花起楼重瓣,初开时,花瓣为粉紫色中略带红,内瓣多皱且细长;盛开时,粉紫色中略带蓝,呈皇冠状;快凋谢时,粉紫色的花瓣又好像被染上了白色。花梗柔软弯曲,花朵常常下垂,就象喝醉了的美女一样。因其似有醉意羞态,故名酒醉杨妃。
“御衣黄”是传统的黄色系牡丹中开品种,其花朵呈荷花或菊花形状。在清朝,“御衣黄”为花中极品,富贵人家以千两白银而难求一株。黄牡丹本来就十分稀缺,除了有“花王”之称的姚黄外,“御衣黄”可称得上此系列中的上品。其花盛开后直径一般在15厘米左右,花瓣宽大,呈波浪状;花色淡黄,花蕊呈金黄色。
性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
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开花适温为17-20℃,但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带冬季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冻害。南方的高温高湿天气对牡丹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给其特定的环境条件才可观赏到奇美的牡丹花。
中国牡丹资源特别丰富,根据中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专组人员调查,中国滇、黔、川、藏、新、青、甘、宁、陕、桂、湘、粤、晋、豫、鲁、闽、皖、赣、苏、浙、沪、冀、内蒙古、京、津、黑、辽、吉、鄂、琼、港、台等地均有牡丹种植。大体分野生种、半野生种及园艺栽培种几种类型。
牡丹栽培面积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泽、洛阳、北京、临夏、彭州、铜陵县等。通过中原花农冬季赴粤、闽、浙、深圳、海南进行牡丹催花,促使了牡丹在以上几个地区安家落户,使牡丹的栽植遍布了中国各省市自治区。
牡丹是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长7-8厘米,宽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浅裂,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柄长1.2-3厘米;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5-6.5厘米,宽2.5-4厘米,不等2裂至3浅裂或不裂,近无柄;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
花单生枝顶,直径10-17厘米;花梗长4-6厘米;苞片5,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萼片5,绿色,宽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长5-8厘米,宽4.2-6厘米,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雄蕊长1-1.7厘米,花丝紫红色、粉红色,上部白色,长约1.3厘米,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开裂;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牡丹花的盆土要求比较简单,一般选用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即可。配土方法为:腐叶土、田园土、细河沙。
在种植之前,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溶液消毒之后使用。
栽植后浇一次透水。牡丹忌积水,生长季节酌情浇水。北方干旱地区一般浇花前水、花后水、封冻水。盆载为便于管理可于花开后剪去残花连盆埋入地下。
牡丹花是喜肥植物,要想让牡丹花花大色艳,避免隔年开花的现象,要注意施肥的时机。新种植的牡丹花半年之内禁止施肥,半年后开始施肥。
一般情况下,一年需要施3次肥。第一次为花前肥,土壤解冻,叶子舒展的时候施入;第二次花后肥,在花谢后半月之内施入,对植株的恢复和花芽的分化后促进作用。第三次为入冬肥,就是在入冬之前施入,促进春季生长。
充足的光照对牡丹花的生长十分有利,但不可长时间烈日暴晒。
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25℃以上植株休眠。植株在开花前期间,要及时通风,避免温度过高,影响植株的生长。
为促进牡丹花生长健壮,株型美观,适时的修剪是很有必要的。牡丹花的修剪分为冬季和春夏两个时间。
春季要选留枝芽,将多余的枝芽抹掉,将生长瘦弱,病虫害感染、徒长的枝条剪掉,保证株型美观,通风透光。
夏季花落之后,将残花剪掉。秋末将病枝和枯枝、徒长枝剪掉。
1、牡丹耐寒,不耐高温。华东及中部地区,均可露地越冬气温到4℃时花芽开始逐渐膨大。在养殖牡丹花过程中要注意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同时要注意病虫的妨害。
2、牡丹喜光,喜高燥,宜放在向阳通风、光照充足之处。夏季高温多雨,应置于凉棚下,防止叶面灼伤。冬季可移入室内或连盆埋于向阳地方,表面覆以锯木屑,以使安全越冬。次年3~4月份,天气转暖,再移至光照充足处。
3、牡丹忌久雨过湿和炎热酷暑,遇到长时间的高温多湿天气。会使叶片桔焦、烂根。盛夏酷暑时期,可将盆裁牡丹移至苗棚下遮荫,也可集中埋入土中防暑降温,并保持排水通风良好。
4、无雨时每天进行枝叶及周围喷水、增加空气湿度,保征牡丹花芽分化时期的水分供应,雨季要注意排水,阴雨天要把花盆顿倒,防止盆中积水。
牡丹繁殖方法有分株、嫁接、播种等,但以分株及嫁接居多,播种方法多用于培育新品种。
牡丹的分株繁殖在明代已被广泛采用。具体方法为:将生长繁茂的大株牡丹,整株掘起,从根系纹理交接处分开。每株所分子株多少以原株大小而定,大者多分,小者可少分。一般每3-4枝为一子株,且有较完整的根系。再以硫磺粉少许和泥。将根上的伤口涂抹、擦匀,即可另行栽植。分株繁殖的时间是在每年的秋分到霜降期间内,适时进行为好。此时,气温和地温较高,牡丹处于半休眠状态,但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营养生长时间,进行分株栽培对根部生长影响不甚严重,分株栽植后还能生出一些新根和少量的株芽。若分株栽植过迟,当年根部生长很弱,或不发生新根,次年春,植株发育更弱,根弱则不耐旱,容易死亡。如分株过早,气温、地温较高,还能迅速生长,容易引起秋发。
牡丹分株的母株,一般是利用健壮的株丛。进行分株繁殖的母株上应尽量保留根蘖,新苗上的根应全部保留,以备生长5年可以多分生新苗。这样的株苗栽后易成活,生长亦较旺盛。根保留的越多,生长愈旺。
牡丹的嫁接繁殖,依所用砧木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野生牡丹;一种是用芍药根。常用的牡丹嫁接方法主要有嵌接法、腹接法和芽接法三种。
嵌接法:用芍药根作砧木,因芍药根柔软无硬心,容易嫁接,根粗而短,养分充足,接活后初期生长旺盛。如用牡丹根嫁接,木质部较硬,嫁接时比较困难,但寿命较长。嫁接的时间一般是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最佳时间。其砧木是用直径2-3厘米、长10-15厘米的粗壮而无病虫害的芍药根。
腹接法:是种高接换头改良品种的方法,它是利用劣种牡丹或8-10年生的药用牡丹植株上的众多枝条,嫁接成不同色泽的优良品种。嫁接时间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先选择品种优良、植株肥壮、无病虫的牡丹植株,剪取由地面发出的土芽枝,或当年生的短技长5-7厘米,最好是有2-3个壮芽的短枝作接穗。接穗上留一个叶柄。选好接穗后,在接穗下部芽的背面斜削一刀,成马耳形,再在马耳形的另一面斜削成楔形,使嫁接后两面都能接角到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形成层组织,才易成活。牡丹腹接前后,除在雨季不加灌溉外,应保持植株正常生长的适宜湿度。芽接法是牡丹繁殖和培养多品种,多花色于一株的有效方法。
芽接法:在5-7月间进行。嫁接时以晴天为好。其方法有贴皮法和换芽法两种。贴皮法是在砧木的当年生枝条上连同木质部切削去一块长方形或盾形的切口,再将接穗的腋芽连同木质部削下一大小和砧木上大小、形状相同的芽块。然扣迅速将芽块贴在砧木的切口上,用塑料绳扎紧。换芽法是将砧木上嫁接部位的腋芽连同形成层一起去掉,保留木质部上完整的芽胚,然后用同样方法反接穗的腋芽同样剥下
扦插繁殖,是利用牡丹枝条易生不定根而繁殖新株的一种方法,属无性繁殖方法之一。方法是将扦插的枝条先剪下,脱离母株,再插入土壤或其他基质内使之生根,成为新株。牡丹扦插繁殖的枝条,要选择由牡丹根部发出的当年生土芽枝,或在牡丹整形修剪时,选择茎干充实,顶芽饱满而无病虫害的枝条作穗,长10-18厘米。牡丹的根为肉质根,喜高燥、忌潮湿、耐干旱。因此,育苗床应选择通风向阳处,筑成高床育苗。扦插时,插完一畦浇灌一畦,一次浇透。
播种繁殖,是以种子繁衍后代或选育新品种,是一种有性繁殖方法。播种前必须对土壤进行较细致地整理消毒,土地要深耕细作,施足底肥。然后筑成70-80厘米宽的小畦,穴播、条播均可。播种不可过深,以3-4厘米为度,播种后覆土与要面平。再轻轻将土壤踏实,随即浇透水。
牡丹压条法,是利用枝条能产生不定根的道理而进行的繁殖方法,将枝条压倒或在植株上用土压埋,不脱离母株,土壤保持湿润,技条被埋处生根,然后剪掉栽植,成为新株,同样属牡丹的无性繁殖法。这种方法主要有:套盆培土压条法和双平法。
药用价值
药用栽培者品种单调,花多为白色。以根皮入药,称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刮丹皮等,系常用凉血祛瘀中药。李时珍谓:“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还认为野生单瓣者入药为好,人工为观赏栽培的重瓣者气味不纯,不可药用。
丹皮性微寒,味苦、辛。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等证。现代研究表明,牡丹皮有抗菌、抗炎、抗过敏、抗肿瘤、止血、祛瘀血、清热解毒、镇静、镇痛、解痉等活性,还能促进单核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应用时应注意,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牡丹花含黄芪苷,除观赏外还可入药,用于调经活血。
观赏作用
牡丹色、姿、香、韵俱佳,花大色艳,花姿绰约,韵压群芳。栽培牡丹有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黄牡丹系等品系,通常分为墨紫色、白色、黄色、粉色、红色、紫色、雪青色、绿色等八大色系,按照花期又分为早花、中花、晚花类,依花的结构分为单花、台阁两类,又有单瓣、重瓣、千叶之异。春天,百花争艳,繁花怒放,万紫千红红烂漫。每年4月,牡丹那丰富的花容,绚丽的色彩,在百花丛中争艳斗丽。牡丹,姿态优美;牡丹,玉笑珠香,冠绝群芳。百花之中,唯有牡丹如此!
食用价值
牡丹花可供食用。明代的《遵生八笺》载有“牡丹新落瓣也可煎食”,同是明代的《二如亭群芳谱》谓:“牡丹花煎法与玉兰同,可食,可蜜浸”,“花瓣择洗净拖面,麻油煎食至美”,中国不少地方有用牡丹鲜花瓣做牡丹羹,或配菜添色制作名菜的。牡丹花瓣还可蒸酒,制成的牡丹露酒口味香醇。
风水作用
牡丹花有着很好的寓意,代表圆满、富贵,将其摆在家中能赋予很好的文化气息,提升档次,圆圆满满更是可以提高家庭风水。如果觉得家中有要浓重的小市民气息,不如放盆牡丹花提上一下气质。
点缀家居
牡丹花的观赏价值较高,可以单株观赏亦可以多株盆栽。摆在家中可以很好的美化环境。牡丹花一向给人华贵大方的感觉,将其摆放在客厅之中,可以让家也显得富贵大气,提升家居档次。
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诗画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
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宋代有十几部。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由于牡丹花花型优美,颜色绚丽、清雅,因此是当代画家们经常表现的题材,如余致贞、吴玉阳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数见不鲜。
市花
牡丹是中国彭州、洛阳、菏泽、铜陵、宁国市、牡丹江市的市花。每年4月11日-5月5日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牡丹在中国称为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花花语
1.花型宽厚,被称为百花之王,有圆满,浓情,富贵,雍容华贵之意。
2.生命,期待,淡淡的爱,用心付出。
3.高洁,端庄秀雅,仪态万千,国色天香,守信的人。
典故
武则天与牡丹
在一个隆冬大雪飘舞的日子,武则天在长安游后苑时,曾命百花同时开放,以助她的酒兴。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谁都知道,各种花不仅开花的季节不同,就是开花的时刻也不一致。紫罗兰在春天盛开,玫瑰花在夏天怒放,菊花争艳在深秋,梅花斗俏在严冬;蔷薇、芍药开在早上,夜来香、昙花开在夜间。所以,要使百花服从人的意志,在同一时刻一齐开放,是难以办到的。但是百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武后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牡丹一到了洛阳,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艳,锦绣成堆。这更气坏了武后,下令用火烧死牡丹,不料,牡丹经火一烧,反而开的更是红若烟云、亭亭玉立,十分壮观。表现了牡丹不畏权势、英勇不屈的性格。
隋炀帝与牡丹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于东都洛阳开辟西苑。隋炀帝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据唐人的记载:“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
杨贵妃与牡丹
唐朝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五代王仁裕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据载,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她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