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里村,新村、古村截然分开,新村的200幢连体别墅,街巷井然,广场宽阔,花香树茂,人稠店旺,暖意融融;古村乌瓦连绵,土墙斑驳,依山而立,鳞次栉比,寂寥悠远,满目乡愁。
古道、古厝、古书院、古井、古鉴湖,构成了这个传统村落的特有肌理。千年的茶盐古道曾经连接着古田与宁德两邑,经过自家村那一段石板路,名曰“玉带路”,显然是憧憬着耕读之家子弟们,从古书院出发,沿着古道走到京城,而后“玉带缠腰”。
“佛仔厝”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康里村古建筑的代表作。玉晶老屋近在咫尺,她告诉我,小时候经常跑来看“佛仔”,即是下厅墙楣上题为“日月交辉”的泥塑,那几组雕塑的人物、鸡、兔、鱼等形象,真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我对之艳若如初的色彩表示疑问,即遭到不容置疑的答复:“这就是最初的色彩,再也没有涂抹过。”
村中有井4口,散落四处,皆名“郑公井”,清澈井水足够村民生活所用。沟沟渠渠连接井边,又连接家家户户,最后归水于村口的一方“鉴湖”。那鉴湖,竟占地3亩有余,这在崇山峻岭的小村落,堪称奇迹。康里口口相传一个故事,说有个新女婿帮老丈人插秧,天黑了才收工,精疲力尽捡起田头的斗笠准备开步,突然发现斗笠下有一丘田没插上秧,只得再去拿秧苗插好,接后拎起地上的棕衣,又发现棕衣下还有两丘田没插上秧……故事显然调侃康里村的立地条件极差,尽是又陡又小的梯田。
旱地龙舟,划出别样精彩
“喝一碗老酒啊润一润歌喉,掀一排浪涛咱们赛龙舟,与命运搏斗和时间竞走,风飕飕一挥而就鳌头啊!来吧来吧,朋友……”伴着《赛龙舟》歌声响起,精彩的旱地龙舟大赛拉开了序幕。一排排龙舟像一支支离弦之箭上演着“速度与激情”,鼓手们手持鼓棒,用力而快速地敲击大鼓,比赛热闹非凡。
两艘龙舟开始并排着迅速前进,与传统龙舟比赛不同的是,参赛选手并不是坐在龙舟中用桨划着水前行,而在陆地上。旱地龙舟每队参赛选手,排成一列端坐在舟上,两手“划”动的红木棍滑行,驱动着龙舟下的轮子向前进,同时队员们还要团结协作控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