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祖殿位于福建省安溪县蓬莱镇清水岩景区,始建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是供奉清水祖师的核心建筑。该殿依山临壑而建,外观呈独特的"帝"字形结构,由昊天口、祖师殿、释迦楼三部分组成,现存建筑以明清修缮为基础,融合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特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水祖师信俗的发源地,其三层主体建筑与附属设施构成九十九间规模群落,1985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体建筑采用重檐歇山顶构造,整组建筑依山势分为三层:
第一层昊天口:由山门、法门构成入口空间,门楣嵌明代"清水法门"石匾
第二层祖师殿:核心祭祀空间,中央供奉清水祖师樟木雕像,神龛底座为天然巨石"狮喉"岩洞
第三层释迦楼:顶层佛教殿堂,供奉释迦牟尼佛像,檐下悬清代"南海飞来"木匾
两侧分布檀樾厅(供奉施主)、观音阁、芳名厅等附属建筑,通过回廊与主体相联。建筑群采用木石混合结构,现存66处宋代至民国时期的石刻、木雕构件。
蓬莱祖殿存有三大核心文物:
1.宋代岩图碑:雕刻于南宋的寺院建筑布局图,为历代修缮依据
2.真空塔:建于祖殿后方的宋代石塔,安奉清水祖师舍利
3.明清碑刻群:现存19方碑刻记载历次修缮详情及捐资名录
其承载的清水祖师迎春巡境习俗于201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每年吸引逾百万海内外信众参拜,在台湾及东南亚地区拥有200余处分炉庙宇。
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普足禅师(后称清水祖师)驻锡张岩山时,当地百姓为其兴建寺院,因岩石环抱、泉水清冽得名清水岩,主体建筑蓬莱祖殿由此奠基。南宋时期形成"帝"字型建筑雏形,现存岩图碑记载宋代建筑规制。明清两代经过六次大规模重修,现存建筑群保留明清时期梁架结构和装饰工艺。
1984年实施全面测绘建档工程,采用传统工艺修复破损梁架。2021年增设AR导览系统,通过数字技术呈现"帝"字型建筑的空间构成。开放时间为每日6:30至17:00,实行预约参观制,年接待游客量超15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