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邺镇,是邺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
铜雀台原高十丈(约24米),有屋百余间,建立在邺城城墙的坚固基础之上,南、北面分别是冰井台和金虎台(后改称金凤台),高八丈(约19米)。铜雀三台,一字排开,并列耸峙,每台皆用砖铺面,台上建有上百间房屋,雕梁画栋,图以丹青,色以青素,三台之间用像浮桥一样的阁道相连起来。现存铜雀台夯土基址仅存东南角,南北50米,东西43米,高4—6米。铜雀台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以铜雀台为核心的铜雀园曾是建安诸子们宴会雅集的场所,同时也是兵家战略要地。
铜雀台原高十丈(约24米),有屋百余间,建立在邺城城墙的坚固基础之上,南、北面分别是冰井台和金虎台(后改称金凤台),高八丈(约19米)。铜雀三台,一字排开,并列耸峙,每台皆用砖铺面,台上建有上百间房屋,雕梁画栋,图以丹青,色以青素,三台之间用像浮桥一样的阁道相连起来。现存铜雀台夯土基址仅存东南角,南北50米,东西43米,高4—6米。
铜雀台青石螭首,在功能上起到力学的平衡,做工精美
铜雀台出土有一件青石螭首,高0.49米,长1.92米,前半部微上翘,眉目雕刻夸张精美。
铜雀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邺镇。
公共交通:在临漳汽车站乘坐到仁寿的公交车,三台梯口下车,西行200米即到。
自驾:邯郸市—中华北大街—中华南大街—京港澳高速—马义线—三台村—铜雀台。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铜雀台始建。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铜雀台始建建成,曹操带领儿子和谋臣登台宴集,命曹丕、曹植二人分别赋诗。
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封魏公,邺城作为魏公国的国都,成为三曹父子和建安七子的活动中心。
东晋咸康元年(335年),羯族首领石虎将后赵都城迁到邺城,继曹操之后,进行了邺城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营建,在铜雀台东北建九华宫作为内宫,选大量美女充实其中,将铜雀台增高二丈,在其上建十五丈的五层楼,楼顶铸高一丈五尺的铜雀。
东晋升平元年(357年),慕容鲜卑首领慕容儁击败冉闵后,将前燕国都由蓟(今北京)迁到邺城,重建在战乱中破坏的宫室,复修铜雀台。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相州总管尉迟迥从邺起兵反对外戚杨坚擅政,旋即失败,杨坚担心故都邺城再起叛乱,下令把所有邺城百姓连同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治所一律南迁至四十五里外的安阳,并下令彻底摧毁邺城。
1957年12月,考古学者俞伟超到邺城进行了5天调查,在铜雀台台基正南与东部偏北两处,用洛阳铲略加钻探。
20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对邺城遗址进行了全面勘探发掘,发现了铜雀台、金虎台在地面的遗迹。
台,在中国上古时期有着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功能。夏启造钧台,大飨天下诸侯,预示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出现;周文王造灵台,跟商王争夺祭天的权力,预示着一个新的王朝的来临。春秋战国之后,台的政治功能被享乐功能消解,演化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秦汉时期尤其在独尊儒术之后,造台成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表达,除了秦始皇、汉武帝等少数帝王外,基本上很少有造台的记录。东汉末年,曹操建造铜雀三台,同样是一种政治表达,即在以儒家学说为依据实行“复古”面纱之下,对最大权力和最高权位的觊觎。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在邺城聚集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以及蔡文姬为主体的“邺下文人集团”。以铜雀台为核心的铜雀园曾是建安诸子们宴会雅集的场所,他们辞赋慷慨,谈诗论文,开创了一代风格刚健,情调激越之文风,留下词赋文论作品,形成了史称“建安风骨”的“建安文学”流派。建安文化在中国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曹氏父子在铜雀台提倡古乐、创作乐府,尤其曹操临终遗言的进一步强调渲染,为“铜雀歌伎”成为铜雀台的文学意象提供了创作源泉。曹魏时期,铜雀台在诗人笔下一般是“高以轩”的高台形象;之后的两晋时期,铜雀台很少在诗人笔下呈现;至南朝时期,铜雀台“铜雀高台”形象开始向“铜雀歌伎”意象转换。至唐代,铜雀台的意象延续了南朝时期的悲怨色彩,继续关注铜雀歌伎及她们的内心情感,并将之置于更为宏阔的历史背景中,借以咏史怀古、借古喻今。
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建铜雀台是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三国演义》将建铜雀台移到赤壁之战前,于是诸葛亮能背《铜雀台赋》智激周瑜,曹植确有《铜雀台赋》,当然是作于赤壁之战后,赋中也没有“揽‘二乔’于东南兮”等语句。这样写或是剧情需要,但书中写曹操在邺城命建铜雀台后就“班师回许都”,在许都谋划南征,建玄武池教练水军,就显得弱化邺城了。曹操当时并未“班师回许都”,而是在邺城筹划南征和建玄武池。类似手法不止一处,或是因为小说产生时,邺城泯灭已久,对曹操在邺城的经营,对邺城的历史地位,《三国演义》的表现都算不上充分。
木成朗诵:《铜雀台赋》
(魏晋)曹植《登台赋》: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三国志》版)
(魏晋)曹植《登台赋》: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三国演义》版)
(魏晋)曹植《公宴诗》: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唐)王勃《铜雀妓》: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舞席纷何就,歌梁俨未顷。西陵松横冷,谁见绮罗情。
(唐)李贺《追和何谢铜雀妓》: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石马卧新烟,忧来何所似。歌声且潜弄,陵树风自起。长裾压高台,泪眼看花机。
(唐)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当看完大雁铜雀台,才明白了曹操当年内心深处的那份苦辣酸甜
(清)袁枚《铜雀台》:停车欲访魏王宫,铜雀荒凉片瓦空。生对河山常感慨,死犹歌舞是英雄。君王气尽高台酒,儿女春残甲帐风。七十五来神恍惚,西陵可与茂陵同。
作品名称 类别 首映时间 导演 主演
《铜雀台》电影 2012年9月26日 赵林山 周润发、刘亦菲
1982年,包含铜雀台在内的邺城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至二批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包含铜雀台在内的邺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