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知名度调研问卷>>
英歌,又称“鹰歌”、“鹦哥”、“唱英歌”或“秧歌”,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传统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流传于广东、福建等地,由男子表演,有歌颂英雄的含义。2006年5月20日,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联合申报的“英歌(普宁英歌、潮阳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女英歌矫健优美,柔中带刚,表演起来轻盈活泼,飒爽多姿,表现了喜悦欢乐的心境和热烈的情绪,适合于喜庆的游行。
  • 遗产项目编号: Ⅲ-8
  • 申报地区: 广东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买购网原创图片,未经许可不能转载,版权声明 反馈

相关项目

1、英歌(普宁英歌),编号:Ⅲ-8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揭阳市

(3)保护单位:普宁市文化馆

2、英歌(潮阳英歌),编号:Ⅲ-8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汕头市

(3)保护单位: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

3、英歌(甲子英歌),编号:Ⅲ-8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陆丰市

(3)保护单位:陆丰市甲子镇文化站

历史渊源

普宁英歌

普宁英歌约有四百年的历史。它起源于人民群众劳动之余喜习武(学拳头),借以消除疲劳、健身壮体,后又在习武的基础上,根据宋朝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创编了“唱英歌”,后代代相传,发展为南方优秀民间传统舞蹈。(清乾隆年间旱塘人成技创编"英歌舞",传教于民。清咸丰年间铁山许亚梅、大长陇陈娘康借唱英雄为名练习武艺,以备义师再起,也是普宁英歌较早的著名传人)。

潮阳英歌

潮阳英歌以豪放、遒劲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男子汉典型舞蹈"。关于潮阳英歌的渊源,学者专家早已作了许多探究,虽至今未有定论,但大致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即潮阳 英歌是流而不是源, 其形成可溯明代甚至更远。至于直接的源头,则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 说来自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一说来自河南花鼓的"霸王鞭",一说来自福建莆田的花鼓舞,不一而足。南方民间舞蹈向以轻灵清秀为特色,然而,在粤东滨海一隅,却繁衍着这样一种只有雄浑、苍劲、凝聚了黄土地厚重感的陕北腰鼓才能与之相媲美的英歌舞。其中有何原因呢?

首先,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接衍化,使潮阳具有一个源于邹鲁又异于邹鲁、独具岭海又兼有旧邦的岭海文化的氛围。与祭祀驱邪相关。从出土的新石器、铜盂孤山晋墓文物看,本土越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中的傩文化与祭祀为英歌渊源重要部分。

潮阳背山临海,环境险劣,灾害屡见,限于条件无力抗击便产生拜物教,祭祀祈求消灾弭祸。如唐元和十四年潮州刺史韩愈派人来今悔门镇之大湖祭神,有"吹击管鼓侑香洁也",明嘉靖卅六年,"鬼物(马精)奔腾附行""吾邑烽火不绝.炮鼓之声相闻。"今英歌表演者面脸谱应是祭祀傩舞面具简化,南山英歌前棚有击小鼓.至今英歌仍参加游神驱邪,说明英歌形成与祭祀驱邪有关。且潮阳也祭祀双忠烈,"邑城每年二会双忠会有锦衣舞马之欢".可见英歌游行、英雄气质与兹可算一脉相承。

再有儒家祭孔。方志载:"用舞生三十六人""左手执签右手秉翟。舞者用簇节二架朱竿龙首衍五色线九节舞长执之以缀兆疾徐行立追止之则以道舞焉者。"耍蛇者指挥队形变换是否受

祭礼导舞启发而形成,极有研究价值。

其次,从宋元开始,闽地文化西渐潮汕以至潮阳。宋元潮州、潮阳闽地它员最多.此后闽地又为种族大迁移中转站,仕宦者与移民来此者将闽地文化带来潮阳。称为有唱的西胪尖山英歌(`97潮阳英歌艺术节该队或许仓促未表演英歌唱的部分),在队员执小鼓、碎步表演,据考来源于莆田花鼓舞。而莆田为潮阳好多姓氏发源地,甚至有的寻根至打铁巷。可见闽地文化西渐是潮阳英歌形成的重要因素。

再有,明朝时,戏剧、民间舞蹈为英歌形成条件之一。"潮阳俗尚戏剧",有舞台、土台,也有做"涂戏",唱英歌前身应是说唱,后来为游神赛会适合行进形成英歌这样情绪舞蹈。方志载:"正月十五日,有善歌者自为侪伍,妆演方阵迹,迎神衍巷,""为赛神灵沸管笙签,衣香簇影满春城。"今英歌之前列扮人物表演,后棚的潮剧片段如《桃花过渡》、《双摇槽》《仙公仙母》、民间舞蹈《打鸟记》、武术表演等可谓熔舞蹈、戏曲、武术于一炉矣。

女英歌

女英歌起源于建国后潮阳华美社区英歌队的青年导演陈汉隆根据男英歌的动作步伐设计出一套女英歌的动作。女英歌矫健优美,柔中带刚,表演起来轻盈活泼,飒爽多姿,表现了喜悦欢乐的心境和热烈的情绪,适合于喜庆的游行。

艺术特色

普宁英歌

普宁英歌是一种壮美阳刚的男性群体舞蹈,主要表现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豪情斗志和英雄气概。表演者勾画风格独特的脸谱,按梁山泊英雄形象造型,着武士服,紧身短打,手执特制双短棒叩击起舞,并配以锣鼓、螺号节奏。表演时队列图形变化丰富,有"双龙出海"、"猛虎下山"、"麦穗花"、"田螺圈"等样式,动作套式亦五花八门,有"布田"、"洗街"、"旋槌"、"槌花"等形态各异的舞姿动态,形成特有的动律,场面恢宏,气势磅礴。普宁英歌表演风格威猛、雄浑、粗犷、豪迈,体现了中华民族果敢、坚强、团结战斗、勇往直前的可贵品格和精神风貌。

英歌原是边唱边武 ,故名"唱英歌"。现南山一老艺人还依稀记得几句,后来由于舞蹈节奏强烈,要唱又要跳确实很困难,因而这"唱"的部分也就逐渐被弃,为当地特有的锣鼓所代替,沿袭至今。锣鼓节 奏既简单又热烈,锣鼓点是二板快,念谱为"壮壮空,壮壮空……",为增添气氛 ,还在"空"的音响上加进螺号,使锣鼓节奏更为快速。鲜明、热烈、雄壮,伴着有力的动作,更显得气势磅礴。 英歌的表演形式,全班分为前部分、中间部分、后部分(俗称前棚、中棚、后棚,一般又把中棚、后棚合称后棚)。前棚是唱英雄,它是全班的主要部分。表演道具为短棒和小鼓,短棒圆形,直径约5公分,长约40公分左右;小鼓两头为牛皮面,直径约10 公分,长约20公分,鼓旁有弓 ,可以单手持拿。

前棚

“英歌”表演有“前棚”和“后棚”之分,一般以前棚表演为主体。每支“英歌”队由饰头槌者担任指挥,有时另设人物时迁为“耍蛇人”协助指挥。舞队一般由16至36名男青年组成,人数多时以梁山一百单八将数目为限。若由36人进行表演,其中18人持鼓,另18人手持一尺多长被称为“英歌槌”的圆形木棍,随节奏表演进退、跳跃步伐一致的集体舞蹈;同时亦可时而敲击“英歌槌”,时而相互对打。“英歌”队中一般设有“头槌”、“二槌”角色,“头槌”多为红面红须(或黑须)装扮成人物秦明或关圣;“二槌”为黑面黑须,装扮成梁山人物黑旋风李逵。有些地方还增设扮成花和尚鲁智深的“三槌”和打虎英雄武松的“四槌”等。这些人物穿戏装、挂腰牌好不威风、神气。 表演场上,只见刚毅、矫健的英武男儿在飞来横去的“中国功夫”中各显身手,沙场中一片棍声、鼓声、呐喊声响亮悦耳、动人心弦。从前“前棚”的形式为边歌边舞的表演,但随着人们对表演技艺越发高难的追求,除个别地区外已逐渐形成只舞不歌的表演形式。“英歌”表演场面壮观、气势磅礴又极富韵律,观看之中仿佛置身于一场精彩戏曲“武打”的欣赏之中。这与北方悠然自得、充满温馨的“秧歌”表演相比较,二者在形式和韵味上都突现着各自的地方特色。

后棚

“英歌”中的所谓“后棚”部分,一种是专门进行有故事情节并以拉弦伴奏的小戏表演,俗称“英歌戏”。

主要表演的传统剧目有《佛公佛母》、《桃花过渡》、《闹花灯》、《白鸟记》等。所演剧目的长短、多寡,全由观众的兴致而定;另一种则属于“英歌”舞队进行的游艺活动。实际上,“英歌戏”的表演形式与陕北秧歌“大场”后,由4人或2人表演男女爱情的“小场子”;山东胶州地区秧歌之后的“小戏”,在形式和目的性上是共同的。对于辛劳了一年的农民而言,在几乎是唯一喜庆和休闲的春节中,仅限于集体秧歌“大场”的欣赏或自娱,显然难以满足众人的需求。而在众人热闹、红火的表演之后,还能继而观赏令人津津乐道的情节故事表演,势必是延留至今的重要原因。

基本动作

表演人数大体为16~24人,也有增至32或36人,最多可至108人。表演者绝对应是偶数(玩蛇者除外),执棒及持小鼓者各占一半,现在也有全部使用短棒的。主要动作有"洗街"、"藏剑"、"单、双镖枪"、"背槌 "、"过跨"、"勾脚"、"过跨"等;主要图形有"双龙出海"、"麦穗花"、"眼镜圈"、"田螺圈"等;主要情节有"下山打探"、"急水渡泊"、"化妆卖艺"、"乘机闯府"、"救卢出府"、"英雄会师"、"凯旋归山"、"欢庆团圆"等。动作和图形都是从练兵和攻城阵法演变而成,变化多端,充分表现了梁山泊英雄好汉机智勇敢、锄奸除恶的豪迈气概和战斗风貌。 中间部分是化装拉弦唱戏。节目有《洗佛》、《牵猪 》、《拖车》、《抛网》、《双摇橹》、《桃花过渡》等,其节目可视队伍人材而增删,但节目不能少于三个。

服装

后部分为"打布马"。由一身穿清朝服,头戴红樱帽、挂上鼻须、手执双锏、腰装一头布马象骑马姿态的"老爹"与一和尚装扮、手持长棍者对打。后来还加进若干武术人员作徒手、刀、剑、棍等单打、对打的武术表演。最后以"老爹"被打败狼狈逃走作为结束英歌的整个活动过程。"打布马"是以本地故事发展而成的一个艺术程式,起源于里湖,以池尾为最,虽与宋朝梁山英雄大闹大名府各自时代背景不符,但根据梁山英雄乔装进城这一情节巧妙地连接起来,并把它编入英歌后棚,使英歌的整个活动更加完善。

风格

普宁英歌的风格有三:一是其基本动作是持棒与肩平,扣棒在胸前,平臂,马步,前进多用侧踏步。这以流沙周围的南山、新坛村为代表。 二是扣棒在胸上,高提臂、高提腿、单跳步、丁字马、有生魄、有声势、运棒灵活。此类以下架山的涂坑、咸寮及占陇的下村等为代表。三是以燎原的泥沟、大坝的白坑村为代表,其基本动作是扣棒在下,从下而上,又提臂,单踢腿、动作矫健、轻灵、富有舞蹈感。 此外,还有独树一格的旱塘英歌,这个队的基本动作分为"舞"和"打"两大类,它的特点是"打四门",属"打"的动作,其动作缓慢,每个舞步一定要按照拳术的步法来做,一定要有马步势。

潮阳英歌

慢板英歌节奏较慢,所用舞棒比其他流派长,其基本舞法是三下槌或四下槌构成一组动作,慢中见势,势中显气,凝重古朴而又舒展优美。此外,还有"醉槌"英歌,舞时舞者形似醉汉,别具神韵。中板英歌节奏较之慢板英歌略快,基本舞法有打五棒、七棒(英歌舞)构成一组动作的,也有打八棒、十棒、十一棒、十三棒构成一组动作的。其锣鼓点与慢板英歌有明显的不同,前者鼓点中间有停顿和拉长,后者则是连续敲点。中板英歌主要也流传于文光、棉北、城南一带,其特点是于稳健中见潇洒,古朴中现圆活。

流派

由于历史原因、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潮阳英歌形成慢板、中板、快板三大类别,其中:

慢板:打法有三、四槌,槌长1.6至1.8尺,每击一组槌有一次旋糙,俗称"醉槌"。锣鼓配套有低音大战鼓、铜锣、苏锣、大小钹,发音节奏缓慢,好似宫廷官员出巡或游神鸣锣开道,大战鼓和苏锣发出音响又有古典宫廷特色,表演无宋江、时迁(耍蛇人)等梁山好汉脸谱,也就是未受《水浒》戏曲影响。所以慢板英歌是由祭祀舞蹈和民间舞蹈融化而成,是潮阳英歌最早流派类别。

中板:槌长57公分,比慢板短,比快板稍长。打法有5、7、8、10、11、l3下分别组成,每组有二至二下平肩向外360度旋槌,舞步以南拳中的大战马为基础,平肩向外横转槌,配轻快、活泼的中鼓、铜锣、大小鼓,表演灵活机动.可以边行进边表演。其中司鼓兼指挥者化妆为宋江。从方志记载以及明朝留下文字看,潮阳当时复城隍置社稷兴学建庙甚多,吸收民间艺术、戏曲、武术而形成中板英歌.

快板:槌比中板英歌稍短,仅1.2尺,队员一半执手鼓,执小鼓槌扣击,锣鼓配套是由潮州大锣鼓、斗锣、大钹、钦仔组成。表演者画梁山好汉脸谱,表演形式、技法、套式、图案变化错综复杂,动作灵活、节奏快速,气势波澜壮阔。且有后棚小节目表演。从舞蹈生态学观察,大南山区山民亦林亦农,条件艰苦,劳动负荷重.文化活动缺乏,又因阶级压迫深重,屡次发生农民起义,英歌流传至此节奏加快。又因社会发展.各种文艺形式臻熟,无论音乐、戏曲、民间舞蹈、武术.好多融化进英歌来,加上外来文化传入,形成了快板英歌。

地域特色

民间艺术都具有不同的地域性,如提起“英歌”,人们便自然会想到广东潮汕地区的“英歌”。而真到了潮汕地区,又要数被誉为“英歌舞之乡”的普宁“英歌”最为有名。普宁的“英歌”,较其它各地更为突出地将舞蹈、南拳套路以及戏曲演技融为一炉。只见表演者配合着忽紧忽缓的锣鼓点和众人如雷贯耳的吆喝,双手挥动彩色木棒,并不停地交错翻转敲击,一步一呼地边走边舞,呈现着以“长蛇挺进”或“双龙出海”等18种套式的队列变化,犹如以传统国术连接而成的团体操。整个表演过程气氛欢腾热烈、令人目不暇接。

广东“英歌”表演除与北方“秧歌”具有一定渊源外,还同样被当地民众赋予了能为民驱邪除秽的功能。当地人认为,新春伊始举行“英歌”表演,定会驱除邪恶、迎春接福、如意吉祥、六畜兴旺、生意兴隆。为使表演者具有特殊神力,在每年首次表演前,要在本村祠堂内拜祖祭神。并在为祖先神灵表演后,将一只雄鸡抛出祠堂门外,随即鸣炮,朝着雄鸡飞落的方向整队出发,开始进行走街串巷的歌舞表演。

“英歌”的表演即使在同一省内形式也不尽完全相同,例如有时在一个舞队中服装一致,难辨其中所扮角色;有时同一个表演者既手持短棒、又身挎圆鼓,而且可能没有分工合舞的队列之分等等。

女英歌

女英歌矫健优美,柔中带刚,它吸取了男英歌的一些基本步法和动作,揉合进戏剧舞蹈的一些舞步造型,表演起来轻盈活泼,飒爽多姿,表现了喜悦欢乐的心境和热烈的情绪,适合于喜庆的游行。这种舞蹈动作不受固定形式的限制,它可以视表演者的基本功和接受能力由导演灵活增减,女英歌用的木槌较短而细,长约一尺二寸。

服装

女英歌化装简朴而略具古色:表演者头发梳成鬃髻、插红花、身穿红、黄、绿各种鲜艳颜色的束袖斜襟绸衫,腰扎绸带,脚穿绣鞋,显得端庄大方,满溢喜气,充分体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

传承现状

除广东省外,在我国闽南和台湾,还流行着与潮汕“英歌”十分相近的“宋江阵”舞队表演。其不同之处是表演者手中的“英歌槌”改为持刀枪等兵器。

台湾的“宋江阵”,有时还以男童或青年女子进行表演。据说原先阵容为108人,其中包括36天罡,72地煞,后来去掉了72地煞,缩至为每队36人的阵容。表演者手持的兵器,包括藤竹盾8面,青龙单刀、双刀各4支,金钩4支、长叉3支,木棍2支,双斧2支,弋5支等。在其舞蹈表演中,大约集中了中国古代18般武艺的精髓,被认为是强身健体、弘扬民族精神的最好体育活动和形式。

传承保护

普宁英歌

英歌在普宁已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普宁市辖人口200万,乡镇管区422个,基本村村有英歌队,实力较强、水平较高的有160支。最为突出的是:流沙的南山、燎原镇的泥沟、下架山镇的涂坑、咸寮、占陇镇的旱塘、南径镇的陇华、梅林镇周边村,云落镇的云落等。仅泥沟村,就可同时组织六班英歌队。近年来,各地还出现了不少"女子英歌队"、"少年英歌队",更添无限情趣。每逢佳节、喜庆日子,村村少不了英歌这一活动项目,英歌锣鼓响遍城镇村寨,英歌所到之处,村民闻声而至,扶老携幼,围得水泄不通,整齐的踏步声、扣棒声、锣鼓声、喝叫声,声声催人急, 观者的欢呼喝采声,把热烈场面推向高潮。

普宁英歌的佼佼者,首推南山、咸寮、涂坑等村。他们的表演最精彩,各有一定的艺术造诣。咸寮村老艺人罗炳池(已故)、陈炳坤于1951年代表粤东行署到武汉参加中南民间艺术表演。翌年,他俩又与该村的陈振粉、陈娘和到广州表演。1953年又以四人为基础再从涂坑、南山两面个英歌队中选出四名精英,即涂坑的陈永利(已故)、陈清泉、南山的陈才斗(已故)、陈瑞鹏等一行8人,组成英歌队代表广东省赴京参加全国首届民间艺术汇演。

南山英歌于1958年又在行家指导下,编成《大破大名府》,(即由8人所表演的这一套)英歌舞,交替运用集体舞、四人舞、双人舞等形式,并用潮州方言歌伴唱,融故事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国而获汕头专区1958年群众业余文艺汇演优秀节目一等奖;并被挑选参加1959年中南文艺汇演,获很高评价。

普宁英歌突出的精神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得到有关专家的重视,获得"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的美誉,普宁也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传承人老化等原因,普宁英歌队伍青黄不接,逐渐萎缩,出现濒危状况,亟待抢救保护。

潮阳英歌

至今潮阳英歌仍在广泛流传和不断发展,主要传承人有洪飞鹰、郭耀扬、陈汉隆、姚欣塔、杨卫、周修兴、陈坤利、林阿饱等。潮阳英歌分布面广,辐射力强,几乎每个镇(街道)都有英歌队,有些镇甚至同时拥有几支不同风格或不同年龄结构的英歌队伍。1996年11月,潮阳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文化生态发生剧烈的变化,潮阳英歌已失去往日的光彩,濒临断代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4351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著名民间舞蹈类非遗项目
中国传统舞蹈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那么,中国著名传统舞蹈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盘点了中国十大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秧歌、龙舞、狮舞、麒麟舞、灯舞、朝鲜族农乐舞、花鼓灯、傩舞、鼓舞、芦笙舞,其中朝鲜族农乐舞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非遗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舞蹈项目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舞蹈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舞蹈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舞蹈名单,包括秧歌 、土家族摆手舞、铜鼓舞、傣族孔雀舞、蒙古族安代舞、彝族三弦舞、龙舞、高跷等。
中国十大狮舞非遗项目 中国哪里的狮舞最有名 狮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是中国最广为流传的民间舞蹈之一,舞狮有南北之分,分为南狮和北狮,那么,中国舞狮子哪里最出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狮舞,包括广东醒狮、徐水舞狮、小相狮舞、天塔狮舞、青狮、沧县狮舞、藤县狮舞、松岗七星狮舞、布依族高台狮灯舞、黄沙狮子,其中,广东醒狮是南派狮舞代表,而徐水舞狮素有“北狮之宗”美誉,一起来看看狮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十大鼓舞非遗项目 鼓舞哪里最有名 鼓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华鼓舞多以鼓谱丰富、情绪热烈、底蕴深厚见长,鼓舞形制多样,分布广泛,舞蹈姿态各异,较为典型的有腰鼓舞、蹩鼓舞、花鼓舞、木鼓舞、长鼓舞、扁鼓舞、铜鼓舞等,那么,中国哪个地方鼓舞最有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鼓舞非遗项目,包括安塞腰鼓、凤台花鼓灯、兰州太平鼓、开封盘鼓、翼城花鼓、洛川蹩鼓、朝鲜族长鼓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傣族象脚鼓舞等,其中,兰州太平鼓和开封盘鼓被称为“中华三大鼓舞”,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龙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舞龙哪里最出名 龙舞非遗项目名录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多地分布,形式品种多样。那么,中国哪里的龙舞最出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龙舞非遗项目,包括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奉化布龙、汕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兴百叶龙、泸州雨坛彩龙、易县摆字龙灯、开化香火草龙、兰溪断头龙,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龙舞非遗项目名录吧。
中国十大傩舞非遗项目 中国傩舞哪里最出名 傩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傩”文化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傩舞”作为中国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那么,中国哪里的傩舞最著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傩舞非遗项目,包括南丰傩舞、婺源傩舞、永靖傩舞、乐安傩舞、爱社傩舞、萍乡耍傩神、邵武傩舞、湛江傩舞、浦南古傩、祁门傩舞,一起来看看傩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十大锅庄舞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族锅庄舞哪里最有名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广泛分布着西藏、四川、甘肃、青海等藏族聚居区。那么,锅庄舞哪个地方最出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锅庄舞非遗项目,包括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树卓舞、称多白龙卓舞、金川马奈锅庄舞、甘孜锅庄、囊谦卓干玛、甘南锅庄舞、木雅锅庄、德格卓且,一起来看看中国藏族锅庄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十大灯舞非遗项目 中国民间灯舞哪里最有名 灯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灯舞,即有灯、有舞,中国传统民间舞,常见的有龙灯舞、狮子灯舞、鱼灯舞、蚌灯舞等,那么,民间灯舞哪里最出名?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灯舞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花鼓灯、青田鱼灯舞、余杭滚灯、黄龙溪火龙灯舞、莆田九鲤灯舞、郧阳凤凰灯舞、东至花灯舞、青田百鸟灯舞、苏家作龙凤灯舞、龙岩采茶灯,其中,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是中国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民间舞蹈,一起来看看中国民间灯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十大秧歌非遗项目 国内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秧歌名单
我国有名的非遗秧歌有哪些?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秧歌就有昌黎地秧歌、抚顺地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歌等。下面本文整理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秧歌非遗项目名单,一起了解下吧!
广东汕尾什么特产最出名?去汕尾必买的十大特产推荐
汕尾市又称海陆丰,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同时享有“中国彩色珠宝之都”、“小提琴之乡”、“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水鸟之乡”等美誉。而且汕尾的特产种类繁多,那么广东汕尾什么特产最出名?有海丰油占米、陆丰咸茶、猪油糖、米花糕、海丰莲花山茶、汕尾菜粿、虎噉金针菜、陆丰姜薯、甲子鱼丸、金厢鱿鱼等。以下,请看MAIGOO小编带来的汕尾十大特色特产排行,了解更多汕尾有名的特产及相关情况。
十大汕尾特色美食小吃排行 广东汕尾十大名吃推荐
汕尾位于广东东南沿海,依山滨海、物产丰足,多山货海味,平原盛产水稻,饮食为“饭稻羹鱼”,那么汕尾好吃的小吃有哪些呢?生腌、艇仔粥、糯米饭、菜包粿、菜茶、广式早茶、菜头丸、五果汤、米花糕、层糕粿等都是汕尾特产小吃。以下,请看MAIGOO小编带来的汕尾十大名吃排行榜,了解更多汕尾小吃的相关情况。
广东汕尾十大特色名菜推荐 汕尾人最喜欢吃的10道菜品
汕尾是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粤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东岸,这里的美食菜肴以烹饪海鲜见长,汇集广府菜、潮州菜、客家菜三种菜的风味特点而又自成一派。那么汕尾什么吃的出名?广东汕尾特色菜推荐有猪脚墨脯鸡、麻鱼炒咸菜、甲子鱼丸、油焗麻鱼、咸菜猪脚蚝、绉纱甜肉、腩肉苦瓜煲、生啫菜、反沙香芋、菜稞。下面,和MAIGOO网编来看看汕尾十大名菜吧!
陆丰十大著名小吃排行 汕尾陆丰市十大美食小吃推荐
陆丰是广东省汕尾市代管县级市,历史文化悠久,美食小吃多样,那陆丰小吃有什么?比较出名的有甲子鱼丸、虾酥粿、薄饼、陆丰咸茶、菜包粿、糯米兜等。下面,以下,请看MAIGOO小编带来的陆丰十大小吃排行榜,了解更多陆丰有名的美食小吃及相关情况。
汕尾六大购物中心 汕尾购物广场在哪里 汕尾的大型购物商场有哪些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近年来引进了一些大型商业综合体,你知道汕尾购物广场在哪里,汕尾的大型购物商场有哪些吗?本文根据系统算法统计推荐的结果盘点了汕尾六大购物中心,它们分别是海丰天虹购物中心、汕尾世纪广场、汕尾显达时代广场、汕尾明珠广场、汕尾信利城市广场、海丰蓝天广场这6个项目,下面就和买购小编一起了解相关的项目信息吧。
汕尾十大著名人物 汕尾出过哪些名人 广东汕尾名人排行
汕尾是闽南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的交汇地,自古以来这片土地孕育出了许多名人志士,农民运动大王澎湃、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中国核动力领域开拓者彭士禄,都是来自广东汕尾。他们在各自领域闪闪发光,向世人展现独特的汕尾风采。MAIGOO名人小编为大家盘点了汕尾十大著名人物,一起来看看汕尾名人都有谁吧!
汕尾五大批发市场 汕尾商品集散中心在哪 汕尾大型批发城有哪些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珠江三角洲东岸,毗邻珠三角,地理位置优越,那么你知道汕尾商品集散中心在哪?汕尾大型批发城有哪些吗?本文根据系统算法统计推荐的结果盘点了汕尾五大批发市场,它们分别是汕尾可塘珠宝交易市场、可塘彩宝广场、可塘荔湾珠宝广场、海丰服装城、汕尾水产品批发市场这5个项目,下面就和买购小编一起去了解相关的项目信息吧。
汕尾十大旅游景点 汕尾著名景点排行
汕尾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旖旎的滨海风情为旅游亮点,有着长达455公里的海岸线和881个海岛,以及源远流长的妈祖文化和深厚的红色文化。本期,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汕尾十大著名景点,包括红海湾·遮浪半岛遮浪角·海上古堡、金町湾沙滩、凤山祖庙、玄武山、水底山温泉庄园、汕尾鸡鸣寺·海丰飞瓦古寺·汕尾莲花山温泉等,一起来了解下汕尾著名景点有哪些吧!
汕尾市大学有哪些 汕尾市著名大学 汕尾市大学名单一览
汕尾市有哪些大学呢?汕尾市有哪些重点大学?大学是人生重要的阶段之一,相信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想对学校了解清楚,下面小编整理了汕尾市大学高校名单,家长和学生们可以通过查看大学名单,为你在汕尾市选择合适的高校做数据参考使用,大学排名不分先后。
汕尾红色之旅去哪里好 汕尾十大红色旅游景点盘点
汕尾,是一个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全域革命老区,中国革命史上的许多第一都发生在汕尾这片红土地上,许多红色村庄更是闻名遐迩。本期,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汕尾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包括红宫红场旧址、彭湃烈士故居、新山村、东尾村、红二师碣石作战指挥部旧址等,带你了解汕尾红色旅游景点。
汕尾五大家具市场 汕尾市家具卖场有哪些 汕尾家具城在哪个位置
你知道汕尾市家具卖场有哪些,汕尾家具城在哪个位置吗?本文根据系统算法统计推荐的结果盘点了汕尾五大家具市场,它们分别是南粤家居建材城、海丰华南城装饰材料交易中心、陆丰全美国际家居城、陆丰佑安精品家具汇展中心、置富家居商城这5个项目,下面就和maigoo小编一起去了解相关的项目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