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三大稀有剧种之一,正字戏又称正音戏,也有南下大戏之称,以中州音韵官话(正音)唱念,系南戏遗响,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历来被中外戏剧界专家、学者誉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明洪武初年从温州、弋阳传入碣石卫,主要流行于汕尾市境内的闽南民系地区,泰国、越南、柬埔寨、新加坡、印尼和我国香港、澳门也曾有过演出足迹。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广东省陆丰市正字戏剧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详细介绍 PROFILE +

历史渊源

正字戏又称正音戏,也有南下大戏之称,以中州音韵官话(正音)唱念,系南戏遗响,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历来被中外戏剧界专家、学者誉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明洪武初年从温州、弋阳传入碣石卫,流行于粤东地区和闽南一带,泰国、越南、柬埔寨、新加坡、印尼和我国香港、澳门也曾有过演出足迹。

剧团前身为双喜正字班,创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952年更名为汕尾市陆丰县双喜正字剧团,1980年整合汕头专区正字剧团和陆丰正字剧团的艺术骨干重新成立陆丰县正字剧团,即今汕尾市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是全国唯一的正字戏专业团体)。

正字戏于2006年6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上曾涌现过著名正字戏表演艺术家陈宝寿、著名鼓师兼作曲刘彩、著名头手兼作曲陈金发、林送等。现有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传承人3名、汕尾市级传承人5名。

正字戏在剧本、声腔、伴乐、表演上都保留了南戏丰富精美的艺术遗产。许多剧本、表演、音乐唱腔也为地方其他剧种所吸收融化,故史上有“正字母生白字仔”之说。

正字戏的传统剧目约有2600多个,从东周列国到宋元明清的重大历史演义,为观众所喜爱。文戏有唱腔的160多个,武戏(包括提纲戏)有2500个左右,文戏有1975年在潮安县出土的正字戏《刘希必金钗记》,古本卷末题“新编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卷终下,宣德七年六月日在胜寺梨园置立。”十二金本戏和三十六真本戏等,有《蔡伯喈》(也叫《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三元记》、《金貂记》和《昊天塔·五台会兄》等。剧目大都是宋元南戏名剧。

声腔是剧种的灵魂。正字戏的声腔与伴乐丰富多彩,既具有南方温婉曼妙的雅韵,又不失北方慷慨激昂之气势,显示出古老浓郁而又精美独特的南曲音韵和风味。正字戏的声腔有正音曲(杂以弋阳、余姚、海盐、青阳、四平的一种腔调)、昆腔、杂调,是一个多声腔古老珍稀剧种。

正字戏表演。正字戏向来就注重表演,武戏粗犷、雄浑、豪放、潇洒,文戏粗中有细,细中带粗,雅俗共存,优美细致,承传南戏载歌载舞的优秀传统艺术风貌。如:追赶表演、舞七丈旗、抖靠旗、跑布马、升帐、登高台、南派武打和优美的水袖功等表演程式逼真精彩,各种排场运用自如。

正字戏在文化部、省获奖剧目有《姜维射郭淮》《百日缘》《张飞归家》《金叶菊》《换乌纱》《古城会》《百花赠剑》《刺梁骥》《刘文龙》等。

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省府礼堂观看了正字戏《百日缘》,主演陈宝寿、蔡十二和音乐分别获特别奖和集体奖。1956年夏,陈毅元帅等国家领导人和时任中国剧协主席田汉,在广州观看了正字戏《百日缘》、《百花赠剑》、《古城会》的演出,并上台亲切接见,予以赞许和鼓励。1957年文化部在广州举办了第三届戏曲演员讲习班,正字戏《百花赠剑》在讲习班演出,被著名京剧导演阿甲、戏剧专家郭汉城选为教材,同时原中国戏剧研究院副院长罗合如还在《中国戏剧报》载文好评,评说正字戏的音乐唱腔很好听,表演优美细致,有的地方有惊人的表演,恰如诗中的“警句”一般,还派女儿罗娜辉到双喜正字剧团即今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学艺三年。

2007年6月7日,正字戏作为广东省的唯一代表,以优秀传统剧目《姜维射郭淮》晋京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受到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领导、专家的高度赞誉,认为广东正字戏的跑布马“富有中国戏曲形成之初的写实风格,古朴厚拙”,是“中国戏曲初生之际的艺术遗留”,“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珍贵财富”。该剧荣获首届中国“文化遗产日奖”,并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

2010年7月陆丰正字戏剧团应邀参加香港首届中国戏曲节展演,剧目有:《三女抢板》、《金山战鼓》、《百花赠剑》、《刺梁骥》、《古城会》、《狮子楼》。同年10月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BMW中国文化之旅展演,都受到行家和观众的高度赞扬。2010年10月底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中山大学联合主办的广东省特色剧种展演暨学术研讨会,正字戏《刺梁骥》、《古城会》参展均获优秀剧目奖。

2012年9月,在陆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陆丰正字戏剧团成功转制为国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2013年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的著作《正字戏》荣获“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艺术类)”。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正字戏于大年除夕晚亮相2013年央视春节戏曲晚会,表演节目《得胜还朝》以中国戏曲绝活“跑布马”在民俗画卷《庙会》中精彩亮出。是广东唯一稀有剧种参加2013年戏曲春晚演出,也是汕尾市稀有剧种有史以来首次进入央视戏曲春晚。

2013年12月12日,正字戏精品剧《刘文龙》在汕尾马思聪艺术中心首演成功,得到专家和各界的高度赞扬。正字戏《刘文龙》以其独有的文化、艺术、学术价值,引起海内外媒体高度关注。自2013年12月首演至今,吸引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华文化画报、新华网、南方日报、《南方》杂志、羊城晚报、广东文化网等中央、省主流媒体以及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美国侨报、加拿大商报等海外媒体对其进行大量报道,报道媒体近40家,媒体报道逾5万字。

2014年6月24日《刘文龙》全剧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九洲大戏台”播出,向全国电视观众和世界华人展示了陆丰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南戏的风采。

2014年9月正字戏精品剧《刘文龙》荣获广东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同年11月获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二等奖。

2015年1月7日晚,正字戏精品剧《妈祖》,在市艺术中心首演。这是有南戏遗响、戏剧“活化石”之称的陆丰正字戏继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精品剧《刘文龙》之后打造的又一出精品大戏。

南国艺坛添锦绣,正字奇葩香满园。陆丰正字戏以其独特古朴典雅的艺术特色,以崭新的团队精神,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文艺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以优秀的正字戏传统剧目和精湛的技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接新一轮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传承现状

汕尾市陆丰市正字戏剧团自1980年恢复建制后,整理演出了《包公审白面虎》、《古城会》、《渔家乐》等好戏。

1981年整理改编演出的《换乌纱》,更获得广东文化行政部门的多种奖励,还被多个剧种移植演出。

1983年4月7日至5月8日,该团应香港海、陆丰同乡联谊会邀请赴港演出,获得香港同胞的热烈赞扬。

主要流派

正音曲牌

正音曲,乐调分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几类,有散板、头板、二板(中板)、三板(快板)、牵句等节奏变化,结构较为灵活自由。除有为数颇可观的伴奏弦诗外,曲牌一百个以上,常用的有:[哭相思] [山坡羊] [四朝元] [驻云飞] [石榴花] [步步娇] [小桃红] [新水令] [锁南枝] [红衲袄] [水底鱼] [太师引] [皂罗袍]等。领奏乐器用龙舌兰壳自制的大管弦配合三弦和竹弦,以后增加二胡、扬琴、月琴等乐器。武场配用大锣鼓、大唢呐;文戏配合小锣鼓、管弦乐演奏。

昆腔曲牌

昆腔牌子也在一百个以上。分横笛昆、小唢呐昆和大唢呐昆三种。横笛昆配以板鼓、云锣、小钹及三音响盏等;小唢呐昆用小唢呐代替横笛伴奏,其余音乐与横笛昆大致相同;大唢呐昆,用大唢呐配合大锣鼓、响盏、云锣等伴奏。

常用曲牌有:[古伦台][雁儿落][晓晓令][黄莺儿][穿山甲][黄龙滚][梁州序][刮地风][落山虎][风入松][浪淘沙][玉芙蓉][羞江南][泣颜回][火焰序][醉仙子][铁莲灯][锦毛令][陆幺令][折桂令]等。

杂曲小调

分为小调、福建调、道士调、乱弹和吹腔。小调是明、清时期民间流行的民歌、小调和民间小戏曲调,调子有青铜宝剑、锦上添花、凤阳歌、花鼓调、赏花调、一匹绸、五更段、琵琶词等三十多个调子。福建调来自闽南的南曲,用大管弦等配合小锣鼓伴奏。道士调,又名师公调,出自粤东庙堂音乐,用笛子等配合小锣鼓伴奏。乱弹和吹腔,来自西秦曲调,有正线、西皮、二簧之分,为数不多。

艺术特点

正字戏表演风格古朴,气魄宏大,特别擅演连台本戏。文戏的唱腔保留着古老的面貌,以曲牌体的正音曲、唱牌子为主,杂以乱弹、小调等。正音曲以奚琴领奏,大锣、大鼓伴奏,唱牌子以笛子、大小唢呐伴奏。正音曲中有很多曲牌直接继承了弋阳、青阳古腔,滚唱运用得较为普遍。昆腔曲牌有一百多支,其中有一部分充分体现了北曲严格、完整的组织形式。

武戏即提纲戏,没有或少有唱腔,用吹打牌子伴奏以渲染气氛,气氛热烈火爆,有抖靠旗、抖肌肉、抖髯口、跑布马、展示南派武功等精彩表演,能很好地表现各种历史、军事场景。 正字戏传统有红面、乌面、白面、武生、白扇、正旦、花旦、帅主、公末、婆、丑等12行当,演出中有些行当勾画脸谱。

正字戏的脸谱有毛面、水龟目、鹰嘴、虎目等两百多种图案。 正字戏的主要曲调有正音曲、昆曲两种,也有部分杂曲、小调。其正音曲曾受弋阳腔、青阳腔、四平等腔影响,一唱众和,且多滚白、滚唱,常出现大段的"畅滚"。乐调分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类,并有头板、二板(中板)、三板(快板)、牵句等节奏变化,常用曲牌有[山坡羊]、[四朝元]、[朱文飞]、[锁南枝]等。

昆曲分笛曲与唢呐曲,常与"正音曲"混唱,曲牌有[梁州序]、[刮地风]、[泣颜回]、[铁莲灯]等。杂曲包括福建调、道士调、乱弹和吹腔。福建调来自闽南七子班;道士调即师公调,出自粤东;乱弹和吹腔,来自广东西秦戏班,小调多为民歌俗曲,有[青铜宝镜]、[花鼓调]、[一匹绸]、[琵琶词]等。伴奏乐器"正音曲"以龙舌兰壳制的大管弦为主,配以三弦、竹弦等;昆曲、杂曲等以笛和唢呐为主。

传统剧目

正字戏有传统剧目两千六百多个,分为文戏和武戏两类。文戏有明代宣德七年的《正字刘希必金钗记》及嘉靖年间的《蔡伯喈》南戏抄本和一批较完整的清代、民国抄本,以及20世纪50年代的记录本。《三元记》、《五桂记》、《满床笏》、《月华缘》"四大喜戏",《荆钗记》、《葵花记》、《琵琶记》、《白兔记》"四大苦戏"和《忠义烈》、《千里驹》、《铁弓缘》、《马陵道》"四大弓马戏"统称十二真本戏。武戏多为连台本戏,如《三国》、《隋唐》等。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0717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非遗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戏剧项目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戏剧得以传承,有很多戏曲剧种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戏剧名单,包括京剧、粤剧、豫剧、川剧、皮影戏、梨园戏、秦腔、河北梆子、汉剧、评剧、越剧等。
中国十大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内著名传统戏剧剧种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传统戏剧约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中比较流行的著名剧种有五十多种。那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盘点了中国十大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粤剧、皮影戏、木偶戏、藏戏,其中京剧、昆曲、粤剧、皮影戏、木偶戏、藏戏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单 河南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传统戏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艺术的瑰宝。河南作为全国的戏剧大省有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9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8个。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豫剧、宛梆、大平调、越调、大弦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江苏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江苏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项目
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远古人类、吴越文化、长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戏剧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苏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昆曲、京剧、苏剧、扬剧、木偶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江苏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天津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天津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展天津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天津,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津市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河北梆子、京剧、评剧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天津市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表 山西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山西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山西是戏曲艺术的摇篮,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晋剧、蒲州梆子、秧歌戏、道情戏、二人台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山西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云南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底蕴深厚,是云南文化的一大亮点,是全国少数民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花灯戏、壮剧、傣剧、滇剧、佤族清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江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江西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
在戏曲发展的长河中,民间小戏占据了戏曲剧种总数的大半壁江山,产生于说唱和民间歌舞艺术两个类型的剧种不少于210个,其传承发展的研究是当今戏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以红色为主要题材的江西民间小戏在解放前的苏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宣扬革命精神的战斗号角,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红军战士的娱乐生活。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西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采茶戏、弋阳腔、青阳腔、广昌孟戏、徽剧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江西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广西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表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全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极为丰富、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广西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西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桂剧、采茶戏、彩调、壮剧、邕剧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西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浙江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浙江传统戏剧非遗名录
浙江省是戏剧大省,是“南戏”的诞生地,也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复兴地,不仅有越剧、婺剧等众多剧种,还有马灯戏、茶灯戏等地方风情小戏。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浙江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昆曲、高腔、乱弹、越剧、木偶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浙江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公布 陕西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陕西分陕北、陕南、关中三个地区,创造了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陕西是中国的戏剧大省,民乐强省,据1986年全国戏剧普查,全国共有戏曲剧种348个,而陕西就有56个,占全国六分之一,是中国传统戏曲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秦腔、汉调桄桄、汉调二簧、商洛花鼓、皮影戏、木偶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陕西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内蒙古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 内蒙古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这里的人民淳朴热情。内蒙古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而厚重,它蕴含着草原各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是优秀民族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蒙古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晋剧、二人台、皮影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内蒙古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安徽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剧承载着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徽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黄梅戏、徽剧、青阳腔、庐剧、高腔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安徽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湖北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单 湖北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荆楚文化,以“剧”闻名,湖北现有22个地方剧种,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给荆楚文化增添了别样的风味。戏剧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黄梅戏、汉剧、楚剧、花鼓戏、皮影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湖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 重庆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 “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川剧、灯戏(梁山灯戏)、阳戏(酉阳土家面具阳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市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辽宁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辽宁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表
辽宁是一片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上的广大人民,不但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积累了许许多多历史文化厚重、地域色彩鲜明、带有民族文化基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辽宁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京剧、评剧、皮影戏、木偶戏、海城喇叭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辽宁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单表 四川传统戏剧非遗有哪些
四川历史底蕴深厚,人文积淀丰厚,现有“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7个、“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64个。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美誉,世居于此的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蜀文化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川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川剧、灯戏、藏戏、皮影戏、木偶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四川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贵州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贵州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是西南交通枢纽。贵州作为多民族地区,非遗资源独特而丰富,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贵州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花灯戏、侗戏、布依戏、彝族撮泰吉、傩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贵州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河北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河北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河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独具特色的燕赵遗风、京畿神韵、太行风骨,充分彰显了河北大地文化的厚重与精彩。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晋剧、河北梆子、评剧、皮影戏、秧歌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表 广东传统戏剧非遗名录
传统戏剧是广东文化特色之一,既有家喻户晓的粤剧,也有具有特色的潮剧和陆丰皮影戏。传统戏剧是广东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人民以艺术的形式审视过去、解剖现实、向往未来的精神追求。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潮剧、正字戏、粤剧、西秦戏、木偶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东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