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名录 河北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河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独具特色的燕赵遗风、京畿神韵、太行风骨,充分彰显了河北大地文化的厚重与精彩。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晋剧、河北梆子、评剧、皮影戏、秧歌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河北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Ⅳ-18 晋剧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张家口市 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
Ⅳ-18 晋剧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井陉县 井陉县文化馆
Ⅳ-22 河北梆子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Ⅳ-23 豫剧(桑派)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邯郸市 邯郸市东风剧团
Ⅳ-39 乱弹(威县乱弹)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威县 威县文化馆(威县美术馆)
Ⅳ-39 乱弹(南岩乱弹) 传统戏剧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高邑县 高邑县万城乡南岩乱弹剧团
Ⅳ-40 石家庄丝弦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丝弦剧团
Ⅳ-51 评剧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滦南县 成兆才评剧团
Ⅳ-51 评剧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
Ⅳ-52 武安平调落子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武安市 武安市文化馆
Ⅳ-70 秧歌戏(隆尧秧歌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隆尧县 隆尧县文化馆
Ⅳ-70 秧歌戏(定州秧歌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定州市 定州市文化馆
Ⅳ-70 秧歌戏(蔚县秧歌)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蔚县 蔚县文化馆
Ⅳ-72 哈哈腔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清苑县 保定市清苑区哈哈腔剧团
Ⅳ-72 哈哈腔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青县 青县哈哈腔戏剧协会
Ⅳ-73 二人台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康保县 康保县文化馆
Ⅳ-89 傩戏(武安傩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武安市 武安市文化馆
Ⅳ-91 皮影戏(唐山皮影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唐山市 唐山市群众艺术馆
Ⅳ-91 皮影戏(冀南皮影戏) 传统戏剧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邯郸市 邯郸市群众艺术馆
Ⅳ-91 皮影戏(河间皮影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河间市 河间市文化馆
Ⅳ-91 皮影戏(昌黎皮影戏)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昌黎县 昌黎县文化馆
Ⅳ-91 皮影戏(乐亭皮影戏) 传统戏剧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乐亭县 乐亭县文化馆
Ⅳ-91 皮影戏(沙河皮影戏) 传统戏剧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
Ⅳ-93 老调(保定老调)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保定市 保定艺术剧院
Ⅳ-93 老调(安国老调)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河北省安国市 安国老调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Ⅳ-94 四股弦(冀南四股弦)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巨鹿县 巨鹿县文化馆
Ⅳ-94 四股弦(冀南四股弦)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馆陶县 馆陶县文化馆
Ⅳ-94 四股弦(冀南四股弦)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魏县 魏县文化馆
Ⅳ-94 四股弦(冀南四股弦)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肥乡县 邯郸市肥乡区文化馆
Ⅳ-95 赛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邯郸市 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和文化体育中心
Ⅳ-95 赛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武安市 武安市文化馆
Ⅳ-95 赛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涉县 涉县文化馆
Ⅳ-96 永年西调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永年县 邯郸市永年区文化馆
Ⅳ-97 坠子戏 传统戏剧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深泽县 深泽县坠子剧团有限公司
Ⅳ-154 西路梆子 传统戏剧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海兴县 海兴县文化馆
Ⅳ-163 南路丝弦 传统戏剧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河北省邢台市
声明:以上河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戏剧名单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河北省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项目介绍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用牛皮、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详细>>】
豫剧(英文:Yu 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浙江各地也广为流传。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第一批。 【 详细>>】
评剧原名蹦蹦戏、落子戏,又名平腔梆子戏,简称平戏,1935年正式使用评剧的名称。它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及东北等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1910年前后,以成兆才为首的蹦蹦戏艺人以河北省东部滦州一带的对口“莲花落”为基础,吸收东北二人转的音乐和剧目,后来又吸收京剧、皮影、大鼓等的音乐和表演艺术,并在演出中采用全套河北梆子乐器伴奏,形成评剧的基本样式,这一新兴的戏曲声腔剧种后来又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 详细>>】
晋剧的四大梆子——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均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立档保存、创作研究、加强传承、实地演出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充分体现了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佳实践项目”的原则和目标。2006年5月20日,晋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湖南、湖北的傩堂戏吸收了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四川、贵州的傩戏吸收了花灯的艺术成分,江西、安徽的傩戏则吸收了徽剧和目连戏的养料。 【 详细>>】
秧歌戏是在中国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陕西及内蒙古、山东等地。它起源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后与中国民间舞蹈、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相结合,在每年的正月社火时演唱带有故事情节的节目,逐步形成戏曲形式。清代中叶,梆子腔剧种兴盛以后,山西、河北、陕西的秧歌戏在不同程度上借鉴和吸收了当地梆子戏的剧目、音乐和表演艺术,逐渐发展为舞台演出,向地方大戏演变。2006年5月20日,秧歌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是河北省武安市独有的两个传统地方戏曲剧种,经常在一起演出,习惯上合称武安平调落子。武安平调落子流传于河北省南部的邯郸、邢台,河南省北部的安阳、新乡及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等地区。2006年5月20日,武安平调落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在舞台艺术上,无论是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高。2006年5月20日,河北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永年西调是河北地区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原系流入河北的山西上党梆子。旧称泽州府调,在永年还称“三搭板”。1956年2月,剧团登记时始正式命名为“西调”。流行于河北省南部的永年、广平、曲周、大名、邱县、武安、鸡泽、肥乡、磁县及邢台地区南和。文化多样性的冲击,市场的萎缩,设备的落后,戏价的低迷,演出环境的恶劣等等都成为西调艺术眼下最大的威胁,急需进行保护和继承。2008年6月,河北省永年县申报的永年西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老调唱腔叙述性较强,风格质朴激越,雄浑宽厚,粗犷高亢,给人以深沉凝重、气势恢弘的感觉,显示出忠肠烈骨、慷慨悲歌的燕赵地域特色。老调唱腔属板腔体,基本曲调由结构相似、结音相同的上下句组成,若干上下句循环反复,构成唱段。唱词为说唱体格式,与大鼓词颇为相近。老调文戏、武戏角色齐全,有老生、老外、小生、武生、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彩旦、花脸、丑等多个行当。其表演亲切朴实,自然流畅,举手投足、唱叹念白间散发着浓烈的乡土气息。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中国非遗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戏剧项目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戏剧得以传承,有很多戏曲剧种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戏剧名单,包括京剧、粤剧、豫剧、川剧、皮影戏、梨园戏、秦腔、河北梆子、汉剧、评剧、越剧等。
中国十大经典皮影戏 皮影戏表演剧目 好看的灯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艺术性非常之高,很多皮影戏表演剧目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中国十大经典皮影戏,包括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西游记、牛郎织女、五峰会、白毛女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河南曲剧十大经典曲目 曲剧名家名段唱段盘点 曲剧全场戏推荐
河南曲剧也叫高台曲,是中原大地土生土长起来的地方戏曲剧种,它以清新淳朴、优美动听的艺术特色,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已成为河南的三大剧种之一。你听过哪些好听的曲剧选段呢?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河南曲剧十大经典曲目,包括:陈三两、卷席筒、风雪配、花庭会、跑汴京、小二姐做梦、游乡、寇准背靴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豫剧十大经典剧目 好听的河南豫剧 豫剧经典唱段大全
豫剧发源于河南开封,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很多好听的评剧选段都脍炙人口,maigoo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豫剧十大经典剧目,如朝阳沟、梵王宫、春秋配、程婴救孤、三上轿、白莲花、白蛇传、穆桂英挂帅、抬花轿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藏戏非遗名录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有哪些
国内藏戏非遗有哪些?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而著名的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拉萨觉木隆、日喀则仁布江嘎尔、日喀则迥巴、日喀则南木林湘巴、山南雅隆扎西雪巴等。下面MAIGOO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这些我国有名的传统藏戏,一起来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