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瑙纵歌又称“总戈”,意为“欢聚歌舞”,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聚居区,景颇族目瑙纵歌是景颇族最为隆重的传统民族节日。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数万人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规模宏大、震撼力极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族狂欢节,有“天堂之舞”,“万人狂欢舞”的美称。 “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的直译,意思是大家一起来跳舞。在德宏州景颇族聚居地,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就是目瑙纵歌节,村村寨寨都要举办目瑙纵歌。2006年05月20日,云南省陇川县申报的“景颇族目瑙纵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Ⅹ-11
  • 申报地区: 云南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历史渊源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原始民间宗教活动,即景颇族对天神的祭典,后来慢慢演变成祭太阳神的吟唱与舞蹈为一体的节日庆典,因其宏大的规模被称作“万人舞”。如今的目瑙纵纵歌不仅是景颇族的盛会,也是德宏地区各个少数民族欢聚的重大节日。

在景颇族的民间传说中,目瑙纵歌的产生,与人类起源一样古老。相传在远古时代,目瑙纵歌是太阳王宫里的舞蹈,人类都不会跳,只有太阳王的子女才会跳。太阳王占瓦能桑派遣使者毕作锐汤即目代,邀约地上的生灵参加太阳王宫占幸本噶里举行的目瑙纵歌—占目瑙,地球上便派遣所有飞鸟邀约赴会,群鸟与太阳宫的众神一起欢跳了隆重的占目瑙,并把这种舞蹈传授给人类。

在景颇族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原始类型的宗教祭祀一直贯穿,其中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景颇族的宗教祭祀活动也由繁化简原始的日瑙纵歌只有达官贵族才能举行,而且日瑙纵歌的举行过程极其复杂,活动所需时间也比较长,就单单从祭祀活动来讲,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往往能达到几天几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日瑙纵歌这种带有封建色彩的活动就演变成了文化娱乐活动,祭祀的仪式也被简化。念诵祭词取代了唱史诗,减少了牲畜祭祀的方法,去掉了一些繁琐的祭祀流程,这些做法同时也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主要活动

中国的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为隆重的传统民族节日,它广为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聚居区,陇川县的朋生目瑙纵歌节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代表。在景颇语中,“目瑙纵歌”就是“大家一起来唱歌跳舞”的意思,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这一天,朋生将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来自四面八方的民众们齐聚在这里来参加一年一度的目瑙纵歌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赶摆”。

节日将持续举办四天,第一天是“起摆”,节日相关负责人将对“正摆”两天的顺利进行做最后的检查和核实,比如场地的气氛布置,宾客的招待礼品,乐器设备的检查,等等;一些小商贩们便在自己所划分得的区域内,对提前好几天就搭建好了的棚子做最后的修缮,然后开始为他们明天的忙碌生意提前做相关的准备。

第二天和第三天是“正摆”,也是目瑙纵歌节最热闹的两天。第二天的早上便举行开幕式,由祭司来完成的剽牛仪式结束,礼花炮和汽炮响起便预示着节日正式开始。跳“目瑙纵歌舞”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吸引人的仪式,伴随着鼓声、锣声和节日特播的各种景颇歌曲在舞场中响起,提早就排好队的人们便尾随着排成两列纵队的四个身穿龙袍、头戴孔雀翎的长者“瑙双”一起进入舞场,四位“瑙双”祭拜了“目瑙示栋”(绘有目瑙舞蹈路线的图谱,也叫景颇族的迁徙路线图)后便和大队伍分开单独跳,大队伍由排成两列纵队的八男八女的“瑙巴”带领着跳,形成一个巨大的圆形。数万人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沿着祖先迁徙的路线图跳,时而穿插,时而环绕,进退有序,队形随着鼓点的变化而变化,毫不紊乱,规模宏大、震撼力极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族狂欢节。跳舞时着盛装的男女也分成两列纵队,男子手中银光闪闪的长刀上下舞动,女子手中轻盈的扇子或手绢随风飞扬,还有女子衣服上、男子筒帕上银泡耀眼夺目铮铮作响,为节日增添了不少气氛。舞者完全沉浸在一种陶醉和忘情中,忘却了烈日当空,人员拥挤,口中情不白禁地唱出“哦……然、哦然、哦然……”的欢呼声,场面蔚为壮观。晚上还有来自各辖区和乡镇的景颇代表队们展示自编白导的民族节目,种类主要有唱歌、跳舞、小品等,他们都来为节日助兴。

第四天是“落摆”,主要举行景颇族民间流传下来的各种竞技比赛,比如爬滑竿、扭竹棒、织锦比赛等。

传承价值

在“目瑙纵歌”的整个仪式中,景颇族人民追寻着“目瑙示栋”上的景颇文化历史踪迹。汇集着按一定程序编织起来的各种神秘文化符号的“目瑙纵歌”,几乎包含了景颇族相沿成习的传统文化的最主要内容。

1.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上,景颇族人民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直至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约翰逊夫妇才创制了一套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景颇族文字。换言之,就景颇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言,在这种全民族齐聚的隆重盛会活动中,无疑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就传统的目瑙纵歌仪式而言,一方面,景颇族等级最高的经师“斋瓦”坐在目瑙示栋旁边的太阳神祭坛内为广大的景颇群众吟诵景颇族大型创世史诗《勒包斋娃》;另一方面,领舞者瑙双除了要跳基本的舞蹈,还要跳农业生产性舞蹈,以传授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在这种特定的场合,通过德高望重的景颇族文化人士的言传身教,让广大的景颇族民众获得了知识与文化。

2.目瑙纵歌盛会具有增强祖先崇拜的意识。“目瑙示栋”上螺旋式、波纹式、回旋式图案,形象地述说出了景颇族祖先因气候、环境生态承载力、战争等原因,为了部族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寻找好地方”而进行南方大迁徙的征程中,跋涉金沙江、雅砻江、怒江、澜沧江、迈立开江、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等河谷,历经千辛万苦所经历过的漫长、曲折、饱含辛酸的迁徒之路。这些图案既是景颇先民自喜马拉雅山跋山涉水艰辛南迁的形象迁徒图景,又是景颇子孙循祖先足迹进行“目瑙纵歌”时的舞步路线图。通过这种祭拜活动,强化了景颇族成员认祖归宗的意识观念。

3.目瑙纵歌盛会成为促进景颇族各支系成员沟通与交流的纽带。景颇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即使是在文明程度比较发达的今天,也可以通过民族的情感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来加强民族关系——甚至是国际关系。例如2010年德宏举办的国际目瑙纵歌节,邀请国内景颇族代表,主要来自怒江地区和临沧地区,同时,也邀请国外景颇族代表,主要是跨境居住的缅甸景颇族(其在缅甸自称为克钦族),此外,还有来自印度和泰国的少数景颇族代表。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7093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云南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表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云南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傣族泼水节、火把节、傈僳族刀杆节、石宝山歌会、大理三月街、三多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单公布 云南传统技艺非遗有哪些
云南作为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拥有着除汉族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白族扎染技艺、苗族芦笙制作技艺、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火腿制作技艺(宣威火腿制作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云南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录
传统的民间舞蹈是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的精神风貌。云南的传统舞蹈精彩纷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舞蹈。甚至一个民族会因为居住分散,各聚集区的舞蹈也会不一样。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就有锅庄舞、木鼓舞、铜鼓舞、傣族孔雀舞、彝族葫芦笙舞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传统舞蹈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名录 云南非遗传统戏剧有哪些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底蕴深厚,是云南文化的一大亮点,是全国少数民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就有花灯戏、壮剧、傣剧、滇剧、佤族清戏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传统戏剧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 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单的有哪些
云南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着除汉族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的非遗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舞蹈及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食、传统技艺、传统医学、游艺与杂技等十多个类别。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就有摔跤(彝族摔跤)、打陀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有哪些 云南传统美术非遗名单大全
云南民族文化繁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医药、传统体育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传统美术非遗项目就有纳西族东巴画、剪纸(傣族剪纸)、木雕(剑川木雕)、彝族(撒尼)刺绣、建筑彩绘(白族民居彩绘)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传统美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非遗传统医药名单公布 云南传统医药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云南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传统医药非遗项目就有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藏医药(藏医骨伤疗法)、彝医药(彝医水膏药疗法)、彝医药(拨云锭制作技艺)、傣医药(睡药疗法)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传统医药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名单 云南传统音乐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民歌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民间文学的一种。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民歌的特点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就有傈僳族民歌、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彝族海菜腔、姚安坝子腔、彝族民歌(彝族酒歌)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传统音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云南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公布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山川地貌奇绝壮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各族人民在这片富饶悠久的土地上共同生活、长期交往,不仅创造出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滋养了种类繁多、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阿诗玛、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四季生产调、格萨(斯)尔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单公布 云南曲艺非遗有哪些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民族自身拥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创造力。云南民族文化繁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南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傣族章哈、大本曲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云南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著名传统民俗非遗项目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那么,中国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就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春节、灯会、庙会、端午节、黄帝祭典、抬阁、农历二十四节气、茶艺·茶俗、三月三、婚俗,其中,端午节、农历二十四节气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汉族传统婚俗、抬阁、庙会、灯会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非遗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民俗项目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中国有很多的传统民俗,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民俗得以传承,有很多传统民俗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民俗名单,包括春节等传统节日、泼水节等少数民族节日、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壮族歌圩、秦淮灯会、回族服饰、蚕桑习俗等。
河北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单公布 河北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河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太昊伏羲祭典、女娲祭典、民间社火、安国药市、打铁花、灯会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河北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省非遗民俗有哪些 吉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类别齐全,涵盖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和回族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查干淖尔冬捕习俗、朝鲜族花甲礼、长白山采参习俗、朝鲜族传统婚礼、朝鲜族服饰、朝鲜族百种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吉林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辽宁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辽宁是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宁的民俗风情主要由汉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的传统习俗构成。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辽宁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中秋节、民间社火、元宵节、庙会、朝鲜族花甲礼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辽宁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非遗民俗名单表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广西是一个具有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地区,由于广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多样性、独特性等几个特点。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西民俗非遗项目就有三月三、瑶族盘王节、壮族歌圩、苗族系列坡会群、瑶族服饰、仫佬族依饭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西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非遗民俗有哪些 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创造了灿烂文化。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民俗非遗项目就有秀山花灯、庙会、秀山苗族羊马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重庆市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山西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既有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又有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太昊伏羲祭典、女娲祭典、民间社火、安国药市、打铁花、灯会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山西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大全 广东民俗非遗有哪些项目
广东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岭南人文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有粤剧、醒狮、茶艺、蜈蚣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民俗非遗项目就有瑶族盘王节、小榄菊花会、瑶族耍歌堂、装泥鱼习俗、寮步香市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广东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江西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单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一览表
江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异常丰富,弋阳腔、傩文化、瓷文化、客家文化等在全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西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中秋节(吉安中秋烧塔习俗)、全丰花灯、药市习俗(樟树药俗)、灯会(石城灯会)、庙会(西山万寿宫庙会)、稻作习俗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江西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