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汇彩亭会是每年农历3月16—18日在街道或广场进行表演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其艺术表演形式,造型巧妙奇特、堪称中华一绝。形成于清初,盛于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年间。彩亭会以抬彩亭、祭拜“三圣娘娘”、看彩亭为主要内容,连续三天,规模宏大,热闹非凡,赛似过年。多次参加省、市重大文化活动公演。三汇彩亭会倾注着当地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焕发出现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光彩。2008年6月7日,三汇彩亭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Ⅹ-104
  • 申报地区: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
详细介绍 PROFILE +

历史渊源

追本溯源,彩亭艺术最初源于汉代“百戏”中的“寻橦”。

“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秦代称“百戏”,汉代称“角角氐戏”,南北朝称“散乐”,唐代称“戴竿”。“百戏”包括扛鼎、寻橦、吞刀、吐火等。其中,“寻橦”属高竿杂技,表演者在竿上进行造型表演,应当说是彩亭艺术的萌芽。

到了宋代,“寻橦”变成“高台社火”。表演者站在木箱上,由力夫抬着木箱行进,伴着高跷、旱船、竹马、秧歌、舞龙、舞狮、大头宝宝等,表演场地由固定位置变成移动空间。观众随着木箱移动而移动,场面异常热烈。通常情况下,一个高台一个造型,多取材于一些历史故事。“轻薄行歌走,真狂社舞呈”(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以滑稽取笑赢得观众。

元代,乐舞与杂技分流,“百戏”的概念已经过时。由“抬箱”变着“抬阁”,一是层数有所增加,二是由成人造型变为儿童造型,三是各层中有一铁杆贯穿。到了明代,“抬阁”盛行于行香走会之中。祟桢五年七月,为了祈雨,组成“抬阁”游行,这时的“抬阁”与今天的抬亭子大同小异。

至清代,“抬阁”已进入鼎盛时期,“抬阁”的扎法和表演方式也有所变化。同一时期,还出现了“重阁”,表演的方式则是另一番情景。张汉载在《天津杨柳青小志》中如此描述:“会中三有重阁者,人之上饰一人至二人,故曰重也。其法以铁捆长三尺余者,缚于肩背上,螬缚坐小儿八、九岁瘦而慧者,饰为美女形,隐其铁捆,化妆着一假手托茶盘盖碗,美女翘足凤鞋而其上,婆婆团扇以舞也。或立于鸟笼钩上,或立于琶弘于轴上,其衣饰装辗之美秀奢丽,为各方所不及。”

三汇彩亭会形成于清初,盛于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年间。彩亭是彩亭会最突出的文化艺术表演形式,在约4平方米的平台上,竖立一根铁杆,杆上支架横伸斜展,将从戏文或生活中提炼的人物、情节层叠3—5层,高8—10米,“四人舁之以行,游曳大街,游乐码头”,亭子闪闪悠悠,似坠非坠,观众牵魂撩魄,惊叹不已,凸显了“高、惊、险、奇、巧”的艺术特色。伴随彩亭表演的还有10多种民间文艺。彩亭会期间,“男女游观,填街塞巷,邻封士女不远数百里争赴盛会,殆有举国若狂之概。”

三汇镇地处四川东部华蓥山北段西侧,跨州河、巴河、渠江,形成三江六码头,交通发达,物产丰富,商贾云集,经济活跃,形成了彩亭会产生发展的特殊地理环境。彩亭的产生可追溯到汉代“百戏”中的高竿技艺“寻橦”,渠县汉阙石刻有生动的描绘,到了唐代“寻橦”从杂技中分流成为“高台社火”,其主要特点是用绑扎在高台上的人物造型来表现主题。至明代,发展为“行香走会”,其主要内容就是“抬阁”,抬阁与今天的彩亭已无二样。至清代,三汇有了亭子会,主要由居民自由组织举办。三汇的亭子会与当地独特文化现象密切相连,抬彩亭首先抬“三圣娘娘”敬神娱神,祈子攘灾,到民国初年,彩亭会主要由商会、行帮、礼社组织举办,彩亭内容既承续传统,又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有了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主题内容。

民俗传说

三汇解放前有庙会10余个,最有名的数“三月十八”的“土祖庙会”(土祖庙现位于三汇农乐林场办公地),“三月十八”是“地母娘娘”的生日。据传,“地母娘娘”原是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祭祀对象,而三汇土祖庙里原敬奉的是“送子娘娘”、“痘母娘娘”、“麻母娘娘”(民间俗称“三圣娘娘”),也就是“地母娘娘”的化身。

清初,三汇地区麻疹发病率占小儿总数的84%,死亡率占发病人数的70%。按封建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平民百姓的心中,最关心自己的后代繁衍和儿孙能否顺利通过麻、痘两关,因此人们特别敬奉“三圣娘娘”。

为此,人们或敬香蜡、酒肉,或敬红绸、衣袍,祈求“送子娘娘”赐予男孩,“痘母娘娘”、“麻母娘娘”消灾免难,并争相送小孩着戏装上亭台,而且要连续三年,为的是逗“三圣娘娘”喜欢,图“细娃儿”好带。因此,每年“三月十八日”,“三圣娘娘”庙会期间三汇都要扎亭子,敬献“三圣娘娘”。

表演形式

彩亭将戏文中的动人场面浓缩在一个平台上,或者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背景分层扎在置于台中而有七、八米高的铁杆、铁环上,构思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绚丽,工艺精湛,独具特色,堪称中华一绝。彩亭,它以造型为主,亦有绘画、音乐、文学、铁工、木工、刺绣、缝纫、数学、力学等多项艺术内容和知识技能的综合反映,是群众性的集体创作。近几年来,三汇彩亭会,既注意继承和弘扬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传统民俗艺术形式,又注重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思想和优良的道德风尚,把中国女排夺冠,计划生育、老中青少勇攀高峰等内容生动地融了进去,既具传统色彩,又富时代精神,使彩亭会更加增辉添彩。

在川东北这个千年古镇,数万群众从四面八方蜂拥至,争相一睹难得一见的三汇彩亭。在欢快的耍锣声中,车车灯、狮舞、抬总爷、踩高跷等表演之后,四台分别名为《船舟借伞》、《火焰山》、《寒江关》、《走基层》的彩亭惊艳亮相于世人眼前。四台彩亭高约8米,由几名脚夫齐步慢走抬着沿道巡演,彩亭上的饰演的人物闪闪悠悠、似坠非坠,让观众提心吊胆、惊讶万分。在名为《火焰山》的彩亭铁环上,涂脂抹粉、着上戏装的铁扇公主婷婷玉立,花翎凤冠,衣袍如帆,珠光闪烁,煞是好看。美猴王居中,不时在两个铁环间翻着筋斗,似斜非坠,险中出奇。牛魔王在底座上面,左右小妖各一,其头顶斜撑一柄芭蕉扇,扇角层叠“8”字形的铁环。《船舟借伞》、《火焰山》、《寒江关》分别从古典小说《白蛇传》、《西游记》、《杨家将》中的情节和人物中取意而来,《走基层》则反映了渠县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画面。除了这四台高亭外,还有《豆母娘娘》、《麻母娘娘》、《送子娘娘》三台矮亭。为传承创新彩亭艺术,在彩亭的设计创意上注重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表演内容和形式上融入了时代元素。

三汇彩亭会以亭子造型和表演为主要内容,融铁工、木工、刺绣、缝纫、建筑于一体,汇文学、绘画、雕刻、力学于一炉,结构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绚丽,工艺精湛,凸显了“高、惊、险、奇、巧”的艺术特色,是川东地区民间艺术瑰宝。

节目内容

宋代以来,“高台社火”的节目多取材于一些历史故事,比如《鸿门宴》、《船舟借伞》等。到了元明清时期,“抬阁”的节目内容有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如观音、十八罗汉、姜太公等,也有杂剧片断,如《楚霸王》、《单刀会》、《八仙庆寿》等。

解放后,三汇彩亭既继承了传统的《火焰山》、《三打白骨精》、《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等节目,也创造了反映现代戏剧人物的《刘胡兰》、《白毛女》和再现现实生活的《体坛群英》、《文明新风》等节目。

民俗特色

纵观全国彩亭(有的叫“抬阁”、有的叫“飘色”),唯三汇彩亭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可重四到五层,其余均为1至2层,因其每支第二层或第三层都要显彩,故名“三汇彩亭”。

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汇彩亭日益鼎盛。每年农历3月16至18日,为三汇镇的亭子会期。这三天,“高缀彩亭,四人舁之招摇过市”(渠县志),俗称“抬亭子”。彩亭会期间,“男女游观,填街塞巷,邻封士女不远数百里争赴盛会,殆有举国若狂之概”。

在约4平方米的平台上,竖立一根铁杆,杆上支架横伸斜展,将从戏文或生活中提炼的人物、情节层叠3至5层,高8至10米,“四人舁之以行,游曳大街,游乐码头”,亭子闪闪悠悠,似坠非坠,观众牵魂撩魄,惊叹不已,凸显了“高、惊、险、奇、巧”的艺术特色。

“三汇彩亭会”在全国属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它融铁工、木工、刺绣、缝纫、建筑于一体,汇文学、绘画、雕刻、力学于一炉,结构精致奇巧,色彩瑰丽,工艺精湛,被誉为川东北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瑰宝。

发展现状

1949年后,三汇彩亭会焕发时代风采,形成政府、民间团体主办的格局,成为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传统民间主要文化活动。三汇彩亭会在当地和邻近县市深入人心,在该区域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活动中占重要地位,它是世代三汇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三汇彩亭曾多次赴县、市、省大型文化艺术盛会或物资贸易会表演,大众传媒为宣传报道,三汇彩亭会已成为当地和相邻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品牌。

陈清安是三汇彩亭第八代传承人。

三汇镇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由于种种原因,“三汇彩亭会”在1992年后一直停办。为宣传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达州民间优秀文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传统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时隔22年后,当地党委、政府克服重重困难,重开“彩亭盛宴”,为当地群众奉上了一场精美文化大餐和视觉盛宴。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静好经验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十大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著名传统民俗非遗项目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那么,...
【中国非遗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民俗项目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中国有很多的传统民俗,为了更...
广西非遗民俗名单表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广西是一个具有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地区,由于广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多样性、独特性...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2779
山西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山西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既有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又有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1183
新疆非遗民俗有哪些 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新疆地处亚洲腹地,是古代丝绸之路交通中心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枢纽。自古以来多民族聚居,为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古城址、古墓葬等大...
河北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单公布 河北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河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北省民...
湖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项目 湖南民俗国家级非遗名录
湖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千百年来,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2166
云南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表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云南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2070
山东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大全 山东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山东省是文化大省,也是非遗大省,非遗资源十分丰富。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众多种类。其中上榜...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1621
河南非遗民俗有哪些 河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俗名录
河南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形态多种多样。河南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文化形态多样,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人文传...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1199
重庆非遗民俗有哪些 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创造了灿烂文化。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庆市民俗非遗项...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2160
吉林省非遗民俗有哪些 吉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类别齐全,涵盖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和回族等。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林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查干淖尔...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1420
广东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大全 广东民俗非遗有哪些项目
广东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岭南人文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有粤剧、醒狮、茶艺、蜈蚣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3012
贵州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大全 贵州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是西南交通枢纽。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1383
黑龙江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黑龙江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疆,区域辽阔,物产丰富,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黑龙江民俗非遗项...
天津非遗民俗有哪些 天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曲艺之乡,是诸多曲艺形式发源、兴盛和发展的地方,各种表演艺术门类齐全,其中京东大鼓、天津时调、梅花大鼓、京剧、相声等入选国家...
北京非遗民俗名单表 北京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首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凸显首都历史文化价值,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
宁夏有名的非遗民俗有哪些 宁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名录
宁夏境内拥有丰富的非遗项目,非遗资源近3000多项。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宁夏民俗非遗项目就有春节、回族服饰、民间信俗、抬阁、婚俗等...
辽宁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 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有哪些
辽宁是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宁的民俗风情主要由汉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的传统习俗构成。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藏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单公布 西藏民俗非遗有哪些项目
西藏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区,包括舞蹈、戏剧、美术、手工技艺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积淀厚重,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