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十大好吃的河鲜    NO.3
中国十大好吃的河鲜    NO.3
					
					
						 十大易中毒食物    NO.5
十大易中毒食物    NO.5
					
					
						 中国最好吃的10种淡水鱼    NO.2
中国最好吃的10种淡水鱼    NO.2
					
					
						 世界十大最毒鱼类    NO.2
世界十大最毒鱼类    NO.2
					
					
						 世界十大最萌的鱼    NO.2
世界十大最萌的鱼    NO.2
					
					
						 世界十大好吃的淡水鱼    NO.10
世界十大好吃的淡水鱼    NO.10
					
					
						 世界十大毒王    NO.12
世界十大毒王    NO.12
					
					
						 世界上十大最可爱的海洋动物    NO.3
世界上十大最可爱的海洋动物    NO.3
					
					
						 世界十大最可爱动物    NO.8
世界十大最可爱动物    NO.8
					
					
						 十大最危险的海洋动物排行榜    NO.8
十大最危险的海洋动物排行榜    NO.8
					
					
						 海洋十大毒物    NO.14
海洋十大毒物    NO.14
					
					
				
河鲀,俗称“河豚”,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河鲀体呈圆筒形,有气囊,遇到危险时会吸气膨胀,一般体长在25—35厘米!上下颌骨与牙愈合成4个大牙板,背鳍1个,无腹鳍。无鳞或有小刺。全体椭圆形,前部钝圆,尾部渐细。吻短,圆钝;口小,端位,横裂。上下颌各具有2个板状门齿,中缝明显。唇发达,下唇两端向上弯曲在上唇的外侧。眼小,鳃孔小,为一弧形裂缝,位于胸鳍的前方,体表密生小刺。背鳍位置很后,与臀鳍相对;无腹鳍;尾鳍后端平截。体背灰褐,体侧稍带黄褐,腹面白色;体背、侧面的斑纹随种类不同而各异。种类很多,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汇合处也可发现。它们在水中吹动水和空气,使泥沙飞起,然后捕食躲在沙中的生物。牙齿和颌骨很坚硬,可以咬碎极硬的贝壳。
河鲀毒素所在部分和季节上的变化河鲀毒素所在部位为鱼体内脏。其包括:肝脏、生殖腺、肝脏、肠胃及血液等部位,其含毒量的大小,又因不同养殖环境及季节上变化而有差别,按长江河鲀和人工养殖河鲀的实例证明,各器官毒性比较如下:卵巢→脾脏→肝脏→血筋→眼睛→鳃耙→皮→精巢→肌肉。养殖河鲀(2龄以上)其器官毒性比较与野生河鲀一致,但含毒素量较低。
河鲀的毒素主要分布于卵巢和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而精巢和肌肉是无毒的。如果鱼死后较久,内脏毒素溶入体液中便能逐渐渗入肌肉内。其毒素的毒量多少,常因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异。每年2~5月为卵巢发育期,毒性较强;6~7月产卵后,卵巢退化,毒性减弱。肝脏也以春季产卵期毒性强。所以,每当春末夏初鲜食河鲀鱼时,应特别谨慎,选择鲜活鱼体,严格清除内脏,以免中毒。
就是卵巢及精巢。卵巢含剧毒,为河鲀含毒量大的强毒部分。精巢是微毒或无毒;卵巢与精巢为长圆形,位于腹腔后部,肛门附近。二者在生殖时期,易于辨别,睾丸为乳白色,卵巢为浅黄色;横断切面,精巢呈白乳糜状,而卵巢则呈颗粒状;但秋后因生殖期已过,卵巢与精巢皆呈萎缩,二者间较难辨别。
为一较大纵长的器官,位于腹腔的右侧,上接膨大的胃部,下部尖端达肛门附近,呈灰褐色,内侧具有一绿色的胆囊。肝脏为河鲀剧毒部分,食河鲀时宜特别注意在食前剖除干净,人工养殖的可以通过油煎后食用。
皮肤含毒量因河鲀种类而异,河鲀皮肤含毒量甚微或无毒。血液特别是两块所谓脊血块即脾脏含有剧毒。
胃部甚大,能吸入水或空气,使其膨大,胃之下为肠,肠在腹腔内作二回折即达肛门,胃和肠也有毒,但毒性比卵巢及肝脏小得多。
肌肉可视为无毒,所以只要挖去河鲀的内脏,再剥去皮,洗得干净,是不会有毒的。但河鲀死后较久,内脏的毒素溶在体液中,时间一久,可以渗入肌肉,不可不防。特别是制作鱼片(鱼生),用2%~5%碱液浸洗,更加安全。
河鲀鱼中毒出现的症状决定于人的体质和摄入TTX的量。一般情况下中毒人员首先是嘴唇和舌头麻痹,接着是运动神经麻痹,然后是末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出现呼吸困难,然后随着意识的慢慢消失,呼吸中枢被全部麻痹,直至死亡。通常死亡会发生在发病后的4~6h以内,若超过8h仍未死亡者,一般可恢复,这主要是因为TTX在体内解毒排泄较快。对于河鲀中毒尚没有特效药物,而且河鲀中毒发病时间快,死亡率高,救治应以早期的催吐、洗胃、排泄为主。
鉴别特征:背腹面均光滑无棘,体背面灰褐色,具虫纹状白色花纹,胸斑小,其周围白色花斑状,体侧下方具一黄色纵带。全长30厘米左右,小型种。
毒性:筋肉、皮、卵巢均有毒。
鉴别特征:背腹及体侧密布细小棘,体背深褐色,具多条细浅色横带,体侧下方具一黄色纵带。全长25厘米,中小型种。
毒性:筋肉、皮、卵巢均有毒。
鉴别特征:背腹面均具弱小棘,体背黄褐色,具浅色小斑点,5~6条深褐色横带,体侧下方具一条黄色纵带。全长25厘米,小型种。
毒性:筋肉、皮、卵巢均有毒。
鉴别特征:全背部及腹部面具强小棘,体背褐绿色,尾鳍灰褐色或黄色,月牙形。全长达50厘米,中型种。
毒性:筋肉、皮、卵巢均有毒。
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隶属于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因体形似“豚”,常在河口捕到,故江、浙一带俗称“河鲀”,北方俗称艇巴,南方称之龟鱼。红鳍东方鲀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的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我国沿海共发现有17种东方鲀分布,红鳍东方鲀是个体大、经济价值高的品种。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高、营养丰富,素有“鱼类之王”的美称,深受广大美食家喜爱。
暗纹东方鲀身体长椭圆形,前部钝园,渐向尾部狭小。口小,端位,横裂,上下领各具2个板状牙齿(同人的牙齿形状),唇发达,咬合力大,细裂,鳃孔小,侧位,为一弧形裂缝。眼小,可闭合,侧上位。鼻孔1对,显著。背鳍靠后,与臀鳍几乎相连。无腹鳍,尾鳍平截,后端灰褐色。侧线明显,每侧2条,分别位于背腹侧。其全身无鳞,头部、体背及腹部均披小刺,小刺为倒钩刺。体背及上侧部具灰揭色横带纹4~5条,下侧及腹部桔淡黄色至白色。胸鳍上方及背鳍基部各有一块黑斑,臀鳍黄色。体色随体长及环境水质稍有变异。
绿河鲀又叫潜水艇、金娃娃、狗头、鸡泡鱼,属于鲀科观赏鱼,可以叫做斑点-绿色-河鲀。学名Tetraodon nigroviridis。在野生环境中可以长到17厘米,但在水族箱中通常长不到那么大,市场上出售的多在5厘米左右,是热带观赏鱼中很受欢迎的鲀科观赏鱼,与河鲀属于一个品种,幼体无毒(约3厘米左右),成体有毒。
黑斑叉鼻鲀(Arothron nigropunctatus),俗称狗头、污点河鲀,是辐鳍鱼纲鲀形目四齿鲀科的一种鱼类,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区,西起红海、非洲东岸,东至社会群岛,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
又称模样河鲀,为鲀科叉鼻鲀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及印度洋、西达红海西北端的苏伊士港、西南达非洲南端伊利莎白港以西的克奈斯那、往东经印度及马来半岛诸海、到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台湾岛,包括南海等海域,属于热带海洋底层鱼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毛里求斯。此种鱼有毒,主要生活区在珊瑚礁或岩礁的沙地上,在沙地挖凹窝栖息,单独出没,不会成群,最长可以达到120厘米。
为鲀科叉鼻鲀属的鱼类。分布于菲律宾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和社会群岛、北至日本以及西沙群岛海等,属于暖水性鱼类。其卵巢和肝脏有毒。
又称线纹叉鼻鲀,俗名黑线气规、条纹河鲀、规仔,为辐鳍鱼纲鲀形目四齿鲀科的一种。体呈圆筒形,被覆由鳞片特化的细棘;口小。鱼体背部为淡黄或淡棕色,具8~20条深褐色纵纹;腹部乳白。尾鳍圆形。
河鲀鱼在世界各地分布较广,品种较多,约有200余种,其中在我国就有40余种,大部分属东方鲀属,在我国的温带、热带、亚热带海区都有河鲀鱼分布,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东海、南海以及近海江河中。
河鲀体呈圆筒形,向后渐狭,体裸露无鳞或被覆刺鳞,背鳍一个,无鳍棘,与臀鳍相对,无腹鳍,尾鳍截型或圆形或新月型,体色及花纹随种类的不同而异。河鲀生性胆小而贪婪,上下颚各生2个板状牙齿,其食道结构特殊,向前腹侧及后腹侧扩大成囊,遇敌害时能吸入水和空气,使胸腹部膨胀如球,浮于水面,被捕获后,虽离水亦能吸气膨胀,发出咕咕的声音。
少数河豚种类生殖季节溯河进入江河产卵,如暗纹东方可沿长江上溯至洞庭湖产卵,也可在长江及通江湖泊中定居,是我国重要的鱼类资源,主要生活在水的中层或底层。是江海洄游习性的底栖鱼类。河鲀食性较杂,主要以贝类、甲壳类和幼鱼为食。
利用河鲀鱼池塘进行海水立体生态养殖,就是将原有河鲀鱼养殖池塘进行曝晒、消毒肥水处理,利用池塘进行河鲀鱼的养殖,在此基础上套养南美白对虾和毛蚶底播养殖,通过鱼、虾、毛蚶的混养可使水质得到改良,一方面鱼虾的残饵和粪便可作为藻类的肥料,起到肥水的作用,另一方面毛蚶通过过滤海水又净化了水质。利用品种共生互利的关系,减少化肥、鱼药的使用,为社会提供安全的水产品,提高池塘养殖产值。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养殖场环境要求
养殖场的环境应符合相应的规定,养殖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规定。
2.池塘选择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交通便利,保水性能好的池塘。
3.池塘曝晒松土
河鲀鱼养殖结束后,将池塘的水全部排干,封好进排水闸门,进行晒池。到3月份用推土机带犁进行松土,松土深度15~20cm。
4.消毒
消毒在3月下旬进行,用生石灰1125kg/hm2,将大块打碎,用水溶化,全池泼洒。
5.进水、肥水
4月中上旬进水,水深30cm左右,施经过发酵的有机肥(鸡粪)75~120kg/hm2,无机肥(尿素)30kg/hm2,进行肥水。5d后视水色情况再追肥一次,有机肥60~90kg/hm2,无机肥22.5kg/hm2。施肥量及次数可根据水肥瘦情况随时调整。至放苗前水深至1m。每次进水时进水口要放置60目筛绢网清除杂鱼或鱼卵,中后期筛绢网可以用30目。
1.苗种的选择
选择规格1cm的虾苗,虾苗要求体型肥壮,形态完整、无损伤与畸形、反应敏捷、逆水能力强、体色正常、胃肠食物饱满。河鲀鱼规格300g/尾,河鲀鱼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无损伤。毛蚶规格150~200只/kg,要求颗粒均匀、色泽鲜艳、无寄生物、无错壳的天然海捕蚶苗或人工孵化苗。
2.苗种消毒
放养前苗种应消毒,用药符合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要求。
消毒方法:河鲀鱼和毛蚶用0.7mg/L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5~8min。虾苗用20~30mg/L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浸泡10~20min。同时剔除病苗、伤残苗。操作时水温温差控制在3℃以内。3.放苗时间
毛蚶、河鲀鱼在4月下旬,南美白对虾在5月上旬。这一阶段池中单细胞藻类繁殖起来,基础饵料比较充足,池中水温、盐度等理化因子比较稳定。气温也较适合苗种的运输,是放苗的好时间。
4.放养密度
放养南美白对虾虾苗90000尾/hm2,河鲀鱼1500条/hm2,毛蚶450kg//hm2。放苗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放养时水温20℃,PH7.5~8.5,水深1m以上。
5.放苗方法
毛蚶苗用小船沿池塘全池底播;河鲀鱼放苗是将装在网袋中的单个鱼种(避免鱼种互相撕咬)直接放在池塘水中;南美白对虾虾苗是将苗袋放在池塘水中浸泡3~5min,使袋内水温与池中水温相差不到1℃然后打开苗袋,将虾苗缓慢倒入池水中。
1.饵料
毛蚶苗无需投饵,虾苗后期适当投喂一些配合饵料。河鲀鱼主要投喂鲜活或冷冻的小杂鱼,适当搭配一些配合饵料。配合饵料符合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饵料安全限量)规定;饵料原料符合相关的质量安全标准。小杂鱼要求新鲜,不投喂腐败变质杂鱼。
2.投饵
日投饵量:虾苗放养初期,虾苗个体小,30~40d内无须投饵,后期随着虾个体加大可适当投喂一些配合饵料,日投饵量占体重1%~2%。河鲀鱼放养后应及时投饵,前几天应少投,占体重的1%~2%即可,随着鱼种的正常摄食逐渐加至7%~8%,养殖中后期随河鲀鱼个体增大,应加大投饵量,日投饵量占体重4%~5%。此外投饵量的多少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和鱼虾的摄食强度进行调整。毛蚶由于无需投饵,视池水的肥瘦情况定期追肥。
日投饵次数:每天2次,上午8:00、下午16:00各投喂一次。上午投喂量占40%,下午占60%。每次投饵持续时间20~40min。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预防为主。一般每10~15d泼洒0.3~0.5g/m3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15~20g/m3的生石灰等常规消毒剂。预防病害发生。
1.每日记录
每日填写“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定时测量水温、PH值、盐度并作好记录。
2.巡塘
每天早晚巡塘2次,观察鱼虾摄食情况、水温、水质变化。发现情况及时妥善处理。尤其是阴雨天,要避免因水中盐度变化幅度过大造成鱼虾或毛蚶死亡。
3.水质管理
前期管理:4月下旬~6月下旬水温回升较慢,单胞藻繁殖也较慢,此阶段应多进水少排水,7~10d可肥水一次。施有机肥45~75kg/hm2。
中期管理:进入7月上旬,主要是调好水质。将原有池水换掉70%以上,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高温季节,此阶段应多进水少排水,将水位加至最高。
后期管理:进入8月下旬以后,是毛蚶、虾、河鲀鱼生长的第二个适温期,此阶段要求大排大灌,管好水质。
做好防病治病工作是越冬成败的关键,越冬是河鲀养殖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越冬时间从11月至次年5月。一般经一年半时间的养殖能达到上市要求。进入越冬棚的河鲀先要进行鱼体消毒,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10~20分钟,越冬期间主要有以下一些病害:
用0.5mg/L的强氯精全池泼洒。
可在饵料中加入食盐进行预防和救治。
用0.5mg/L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河鲀鱼肉味腴美,鲜嫩无刺,蛋白质含量高达28.2%,营养价值较其它鱼类更为丰富,长时间以来作为一种名贵鱼类而蜚声中外。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将河鲀作为美味珍品,民间素有“不吃河鲀,焉知鱼味?吃了河鲀,百味皆无”和“拼死吃河豚”的说法。古代诗人苏东坡颇爱吃河鲀,对河鲀曾有“值得一死”之说,梅俞也曾称颂道“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于此时,贵不数鱼虾”。
据测定,100g河鲀鱼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8.7g,而脂肪含量仅为0.26g,是鱼类中脂肪含量低的一种。此外,河鲀鱼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硒、锌等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水产品。杨兴丽等通过对池养暗纹东方鲀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后得出,池养暗纹东方鲀含肉率平均为38.75%;肌肉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1.06%和1.01%;17种氨基酸总含量19.78%,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的总含量为9.05%,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5.75%。而且暗纹东方鲀的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含量为7.05%,高于其他淡水鱼类,故其味道非常鲜美。
但由于河鲀鱼肝脏中存在高毒性的河鲀毒素,因此,对有毒河鲀鱼肝资源的开发利用须以可靠的去毒工艺和安全的提取方法为前提。
在日本和韩国,河鲀鱼主要被加工成各式料理,直接食用。下关是全日本闻名的河鲀鱼生产、加工、销售、观光的地区。日式河鲀料理主要有:生鱼片、火锅、天妇罗、皮刺、烤物、鳍酒、白子酒、身酒、骨酒等。韩国的河鲀料理与日本较为接近,但韩式河鲀料理的调料是以辣椒为主,吃来别有一番风味。其生鱼片的拼式也独具韩国的特色,现今河鲀鱼在韩国的销售量也可以和日本媲美。在我国,河鲀鱼主要被加工成盐干制品,大部分用于出口。以我国福建省为例,2002年进入福建的海捕河鲀鱼产量在60000吨以上,其中40%用于生产河鲀鱼烤鱼片,30%出口至日本、韩国。河鲀鱼体内富含胶原蛋白,可以使皮肤增白,增弹;河鲀鱼肝脏中的吨吨X是一类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麻醉、止疼、抗肿瘤之功效;河鲀鱼精巢中含有一种天然活性成分——鱼精蛋白,对人体内肿瘤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河鲀毒素是从河鲀鱼内脏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类物质,在医学上有重要的医疗价值,价格昂贵,每克售价高达五六十万元人民币。现已证明,河鲀毒素包括有河鲀素、河鲀酸、河鲀卵巢毒素和河鲀肝脏毒素,是自然界颇为剧烈的毒素,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250倍,能在短时间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醉。若人们处理河不当或误食,即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河鲀毒素在医疗上常作为一种高级麻醉和镇痛药物,对神经痛、肌肉关节疼痛、皮肤炎症、胃肠痉挛、哮喘、晚期癌症等疾病均有显著疗效。据广西的一家研究所研究报道,河鲀毒素还是一种戒毒良药,连续注射5日极微量的河鲀毒素后可戒除毒瘾。
河鲀鱼除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医疗价值外,其鱼皮有良好的韧性和美丽的花纹,是上等皮革制品原料,也用于建筑、火柴、加工等工业;鱼胆可提取牛磺酸等生化试剂,临床上有明显的抑制真菌的作用,可作为烫伤及癣用药;精巢可提取精氨酸,临床上可抵消肝素的抗凝作用,卵巢、肠、鳃、血液等废弃物还可用来制做肥料和杀虫剂。
毒性最强的鱼:所有河豚(四齿鲀科)都含有TTX神经毒素。尽管不同种类河豚的神经毒素效力各不相同,但不管是哪种,吃下16毫克就足以使70千克重的人毙命;如果是注射,则不需2毫克。当受到威胁时,河豚会鼓起身子,并竖起全身的刺来抵御攻击者。(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