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部共建高校
省部共建高校    
					
					
						 水产养殖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水产养殖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中国十佳航海院校    NO.8
中国十佳航海院校    NO.8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大学前十名    NO.9
					
					
						 航海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航海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海洋科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海洋科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0
					
					
						 轮机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轮机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广东十大名校    NO.16
广东十大名校    NO.16
					
					
						 中国8所海洋大学    NO.5
中国8所海洋大学    NO.5
					
					
						 广东十大最美大学    NO.6
广东十大最美大学    NO.6
					
					
				广东海洋大学在祖国大陆南端两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湛江市和阳江市办学,校园环境优美,依山傍水,绿树长青,鸟语花香,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
湛江市的湖光校区(校本部)、霞山校区、海滨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892亩,其中湖光校区坐落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东侧。湛江市三个校区设有水产学院、海洋与气象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滨海农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海洋工程与能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船舶与海运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中歌艺术学院、体育与休闲学院、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诸多学院。
学校学科专业齐全,现有“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作物学”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水产一级学科、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被列为“攀峰重点学科”,海洋科学一级学科被列为“优势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等二级学科被列为“特色重点学科”。“水产”“海洋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为博士授权一级学科。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海水稻——中国新饭碗”项目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商业组全国金奖;“珍珠产业4.0——引领世界珠宝行业进入新时代”项目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意组全国金奖。长期以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就业质量逐年提升。毕业生广泛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华南沿海等地区,其中大多数已成长为各个领域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或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为中国海洋水产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面向国家和广东省重大需求,推动与国外及港澳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广东海洋大学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
学校科研成果喜人,研发了基于纳米发电、温差发电、电磁发电等多种发电方式的海洋能收集、转化、管理与存储技术,成果已经在海水淡化、海岛供电等多方面进行了转化应用。主持首次制定海水中PAHS测定国家标准,提升了海洋环境监测水平,提高了海洋有机污染的预防与治理能力。研发了基于北斗星通导航定位技术的南海渔业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南海渔业资源数据化和金枪鱼探捕国产化。攻克沙锥鱼全人工繁育的国际难题,实现了国内外沙锥鱼全人工养殖的产业化。培育出国家级农业新品种——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和凡纳滨对虾“兴海1号”,为振兴我国南珠产业,促进南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我国对虾产业摆脱国外亲本的控制,自己主导对虾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对虾产业竞争力作出突出贡献。香蕉、红江橙、海大菠萝蜜、火龙果、茂海辣椒系列等一大批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园艺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从海大走出湛江,走向全国。
								 前身溯源 湛江水产学院 1936年,广东汕头水产职业学校创建。 1936年,广东汕头高级水产职业学校改名为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 1945年,广东省立汕头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复校并改名为广东省立汕尾高级水产职业学校。 1950年,改名为广东省立高级水产技术学校。 1952年,改名为广东省水产技术学校。 1953年,广东省水产技术学校轮机专业并入长江航务学校,后发展为武汉河运专科学校、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 1953年,广东省水产技术学校、长江航务学校部分部分校区、广西钦州农业学校的水产科、海口高级农业技术学校的水产科合并组建广东省水产学校。 1956年,广东省水产学校改名为广东水产学校。 1960年,广东水产学校升格为广东水产专科学校。 1960年,暨南大学的水产系,并入广东水产学校。 1958年,华南工学院(湛江分院)创建。 1962年,华南工学院的湛江分院,并入广东水产专科学校。 1963年,广东水产专科学校更名为湛江水产专科学校。 1979年,湛江水产专科学校复校并升格为湛江水产学院。 湛江气象学校 1958年,湛江气象学校创建。 1966年,湛江气象学校撤销,湛江气象学校一部分,并入成都气象学校。 1979年,湛江气象学校复校。 湛江农业专科学校 1956年,广东省湛江农业学校成立。 1958年,湛江湖光岩成立;同年,广东省湛江农业学校并入;同年,华南农学院合浦分院成立。 1959年,华南农学院合浦分院。 1963年,更名为华南农学院湛江分院。 1965年,更名为湖光劳动大学。 1972年,更名为湛江地区农业学校。 1976年,更名为湛江地区五·七农业大学。 1978年,更名为湛江农学院。 1980年,更名为湛江农业专科学校。 合并发展 1997年,湛江水产学院、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合并并改名为湛江海洋大学。 2001年12月,湛江气象学校并入湛江海洋大学。 2002年,广东气象学校并入湛江海洋大学。 2005年,湛江海洋大学改名为广东海洋大学。 2010年6月,广东省与国家海洋局共建广东海洋大学。 2013年8月,广东海洋大学正式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2020年9月,成为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理事单位。 2021年1月,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正式成立;3月,协同共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 2022年8月,广东海洋大学2个科技小院获国家支持建设。10月,广东海洋大学湖光校区第二实验综合楼工程开工。 2023年3月,广东省首家海洋牧场类获批建设的省重点实验室“省市共建南海海洋牧场智能装备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在广东海洋大学揭牌。6月,由广东海洋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的“广东海洋大学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在广东海洋大学湖光校区揭牌成立。12月,广东海洋大学等共同发起成立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新商科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 2025年3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与广东海洋大学举行共同推进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5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