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文理学院现有高新校区、石鼓校区、蟠龙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800多亩;图书馆各类图书累积量300余万册。截至2023年6月,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近 21000名,其中研究生1275名。
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64个本科专业,其中30个专业获批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学士学位专业,4个专业获批陕西省“地方优师专项”定向培养资格。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3个省级名牌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有16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特色线上课程。有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有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陕西省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和1个陕西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基地”首批合作院校和“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建设院校。
学校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地理学、数学、哲学、物理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9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机械、旅游管理、艺术、体育、翻译、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会计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62个二级学科(领域)。有1个省级一流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秉承历史传统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不断强化教师教育和应用型工科两个基本办学特色,有力地促进了宝鸡市、陕西省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已为社会培养了16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宝鸡文理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省属本科宝鸡大学。
1958年,陕西省政府批准创办省属四年制本科高校宝鸡大学,校址位于长寿山麓。
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学校部分师资、设备、图书资料等移交宝鸡长寿中学。
1975年,在宝鸡市政府及陕西师范大学支持下,宝鸡大学旧址停办长寿中学,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
1978年,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改建为宝鸡师范学院,四年制本科的办学层级、学制保持不变。
1980年,在省市政府支持下,宝鸡师范学院建设了石坝河校区(今石鼓校区)。
1984年6月2日,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创办了宝鸡大学,校址设在宝鸡市工交干校,设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管理工程等系(科),有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工业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应用、工业电气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工业企业管理等专业和中文秘书大专班。
1989年秋,陕西省教育奠基会提出了将宝鸡师范学院与宝鸡大学合并的部署。
1991年10月下旬,时任省教委主任戴居仁、宝鸡市市长李均就合并办学申请世界银行100万美元贷款进行协商。
1992年1月29日,省教委就两校合并问题专文呈报国家教委审批。2月14日,国家教委批准宝鸡师范学院与宝鸡大学两校合并。
1992年5月,宝鸡师范学院各要求未达到大学的标准,不同意将新校名定为“宝鸡大学”。经学校和省教委反复斟酌协商,认为美国许多高校就叫文理学院,新校拟采用“宝鸡文理学院”作为校名。
1993年5月6日,国家教委批准,宝鸡师范学院与宝鸡大学合并后校名确定为“宝鸡文理学院”。
2004年,宝鸡文理学院高新校区投入使用。
2008年,学校获得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
2010年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学校获批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学校正式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7年7月,学校被陕西省列入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计划。10月24日,陕西省教育厅、宝鸡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宝鸡文理学院建成宝鸡大学。并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四所高水平大学形成对口支援。
2018年3月,学校获批4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授权点达到7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个。7月,经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学校在宝鸡市蟠龙新区征地1700余亩土地用于建设蟠龙校区。至此,形成了石鼓校区、高新校区、蟠龙校区三个校区总面积达2800余亩的办学格局。8月,学校入选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9年9月,宝鸡文理学院申请更名为宝鸡大学。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7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