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6月5日,出生于英格兰的剑桥,14岁以奖学金入伊顿公学主修数学,曾获托姆林奖金。
1905年,获得剑桥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又滞留剑桥一年,师从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学,以准备英国文官考试。
1906年,以第二名成绩通过文官考试,入选印度事务部。任职期间,为其第一部经济著作《印度通货与金融》作了大量研究准备工作。
1908年,辞去印度事务部职务,回剑桥任经济学讲师至1915年。
1909年,以一篇概率论论文入选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另以一篇关于指数的论文获亚当斯密奖。
1919年,《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出版,引起欧洲、英国及美国各界人士的大争论,使其一时成为欧洲经济复兴问题的核心人物。
1921年-1938年,任"全国互助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期间,其对股东的年度报告一直为金融界人士必读而且是抢先收听的新闻。
1940年,出任财政部顾问,参与战时各项财政金融问题的决策,并在他倡议下,英国政府开始编制国民收入统计,使国家经济政策拟订有了必要的工具。
1929年,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
1942年,晋封为勋爵。
1944年7月,率英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并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英国理事。
1946年,剑桥大学授予其科学博士学位。
1946年4月21日,因心脏病突发于在家中逝世。
《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货币改革论》《货币论》《劝说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印度通货与金融》《论概率》等
凯恩斯可谓经济学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他的发表于1936年的主要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这部作品对人们对经济学和政权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凯恩斯发展了关于生产和就业水平的一般理论。
1936年2月4日,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这是“凯恩斯革命”的核心文献)的出版,立即在大危机后惊魂未定的西方世界引起轰动。西方学者对此评论道:“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有的学者把凯恩斯的理论比做“与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1998年的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在150名经济学家的投票中,凯恩斯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