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毕业后任乐山一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开启教育生涯。
1985年,撰写首篇教育论文发表于《班主任》杂志,开启教育写作之路。
1991年,调任成都市玉林中学,继续担任语文教师及班主任。
199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基卡娅赞誉他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2000年,考入苏州大学攻读教育哲学博士学位。
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2003年,获得四川省获成都市中小学教育专家的荣誉称号。
2003年,完成博士论文《民主教育论》,提出“教育应培养完整的人”核心理念。
2006年,调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推行“无重点班”政策,建立“爱心基金”资助贫困生。
2007年,致信温家宝总理呼吁关注平民教育,获国家政策支持。
《青春期悄悄话――给中学生100封信》、《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花开的声音》、《风中芦苇在思索――李镇西教育随笔选》、《教有所思》、《民主与教育》等
大浪淘沙,那些真正能够不断被人们捧起的书籍,总是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的,总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到达我们的手中,抵达我们的心中。祝贺大教育书系诞生,更期盼现实大教育的来临。——新教育发起人、苏州大学博导 朱永新
教育决定未来。今日中国的教育状况决定了今日青少年的精神品质,因而也决定了未来中国的社会面貌。“大教育书系”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著名作家 周国平
在我心目中,教育家不仅是社会的良心,也是人类的智者,他能够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也能从光明中看到黑暗,从而引领人们富有激情和理性的生活。教育家是拥有大爱的人,所谓大爱就是给予人本质的爱,符合长远利益的爱,也就是理性的爱。所以,教育家会倡导自由与规则的平衡。显然,这正是大教育丛书追求的宗旨和目标。——著名教育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孙云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