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师从名老中医吴圣农主任从事中医风湿病诊治研究。
1991年起,任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主任、大内科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还任职上海市皮肌炎医疗协作中心主任、上海市类风湿性关节炎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中医风湿病特色专科主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上海专家指导组成员
陈湘君教授认为“治病必求于本”。内伤杂病大多病情缠绵不已,虚证实象夹杂,寒热兼见,有时甚至舌脉与病情相佐。治病应能抓住根本,不为外象所惑,亦不惟舌脉辨证。如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面部红斑、发热的同时,大多伴见腰酸腿软,耳鸣脱发,口干舌红,五心烦热及女性月经不调等症,她认为该病应以肝肾阴虚,兼有内生热毒。临床治疗当以滋补肝肾之阴为本,并清解内蕴热毒。处方多以知柏地黄丸加白花蛇舌草、人工牛黄等中药为主。治疗此病百余例,收效良好。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长期临床诊治过程中,陈教授认为,这类病人本质大多属阳虚阴寒内盛,故每见面苍白少华,少气懒言,畏寒,便溏等阳虚之证,然而临床亦常见患者局部有“红肿疼痛”存在,此为局部有邪热之聚。鉴于患者全身阳虚与局部邪热诸证同时存在,所以治疗时既要考虑其“阳虚”之本,亦不可忽略其“邪热”之标,陈教授遵从《灵枢·本神》篇“节阴阳而调刚柔”之旨,治病求本,扶正祛邪,主张必须采用寒热并用、阴阳双调之法,才能使寒热错杂之病证得以缓解。对此,陈教授推桂枝芍药知母汤,认为该方是寒热并用、阴阳双调的代表方,临证仿其法而不拘其方,如以忍冬藤、知母、生石膏等清热解毒药直折局部之邪热;用温润的补骨脂、骨碎补及大辛大热的川乌、草乌等以温补肾阳,温经通络,治其阳虚寒盛之本;再酌加祛风通络活血之品。
1994年,主持的“内服益气温阳,外用祛风活血对类风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得上海市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获得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证书。
1995年,参与的“癌转移过程中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关系及益肺抗癌饮对其影响”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主持的“滋阴解毒法为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紊乱调节作用的研究”获得上海市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参与的“益肺抗瘤饮对肺癌生长转移的病理学改变的影响”获得上海市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0年5月,被授予“上海市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