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毕业于南京中医专科学校,师承金陵医派傅宗翰先生,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逾50年。
1990年代起,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并连续担任第二至第五批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
2017年,时年83岁仍坚持每周三次门诊。
2024年,参与"金陵医派名家口述史"项目并成为重点采集对象。
《中医疑难病医药手册》等
《刘永年教授治疗白塞氏病》《桥本甲状腺炎脏腑辨治研究现状》《刘永年从肝论治失眠经验》《欢天颗粒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初步探讨》《疑难病的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探讨》《两地汤的验案数则》等
在干燥综合征诊疗领域,刘永年突破传统"阴虚燥热"理论框架,提出"燥毒症"中医病名,建立"阴虚津亏、燥毒瘀结"病机理论体系。研发"燥毒清Ⅰ号""燥毒清Ⅱ号"系列方剂,形成包含中药汤剂、外治法、饮食调护的完整治疗方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提出"狼疮饮"专方,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自拟"达郁汤"通过疏肝解郁治疗肝郁证,"升清活血平晕汤"治疗眩晕症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对萎缩性胃炎采用"化瘀通络、健脾和胃"治法,神经症强调"调畅气机、养心安神",形成特色治疗方案
作为金陵医派傅宗翰学术继承人,刘永年建立名中医工作室并纳入中医智能传承科研系统。在带教过程中首创"三阶段培养法":第一阶段夯实经典基础,第二阶段强化临床辨证,第三阶段注重科研创新。其培养的赵杨等弟子已成为中医脑病学等领域学科带头人。
2024年南京市中医院启动"金陵医派名家口述史"项目,刘永年作为重点采集对象,系统回顾从医经历与学术心得,其口述影像资料成为研究金陵医派发展的重要史料。
1992年,获评"江苏省名中医"称号。
2003年,获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9年,其"燥毒症理论构建与临床实践"研究,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