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十大医学院    NO.2
世界十大医学院    NO.2
					
					
						 世界十大建筑类专业大学    NO.2
世界十大建筑类专业大学    NO.2
					
					
						 世界前十名的大学    NO.15
世界前十名的大学    NO.15
					
					
						 英国留学十大名校    NO.1
英国留学十大名校    NO.1
					
					
						 英国大学联盟学校名单    NO.2
英国大学联盟学校名单    NO.2
					
					
						 英国学费比较贵的十所大学    NO.4
英国学费比较贵的十所大学    NO.4
					
					
						 欧洲十大名校    NO.5
欧洲十大名校    NO.5
					
					
						 英国十大名校    NO.7
英国十大名校    NO.7
					
					
						 英国历史悠久的十所大学    NO.16
英国历史悠久的十所大学    NO.16
					
					
				
 x1
						五星好评
						x1
						五星好评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始建于1826年2月11日,原名“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是英格兰第三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校史仅短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杰里米·边沁被公认为是伦敦大学学院的“精神之父”。1831年,由辉格党带领的英国政府成功地为大学学院争取到皇家特许状,这赋予了其独立颁授学位的权力。1836年,伦敦大学学院(UCL)与其后成立的伦敦国王学院(KCL)共同组建了伦敦大学系统(University of London),并从此作为旗舰大学处于伦敦大学系统的核心。
作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产物,伦敦大学学院是英国的第一所现代化大学,亦是英国第一所按照同等标准接受女性学生的大学,其创立的初衷是希望摒弃教会学校的陈规旧制,倡导理性主义与教育平权,其目标为:“鼓励研究以及独立学者的进步,使得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精湛的学识来推动其所追求的科学和所生活的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伦敦大学学院至今仍严格保持着自身的非宗教色彩,并且是全英国范围内不设有祈祷间的大学,因此,该校也被称作“高尔街上的无神论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坚持世俗理念的初衷就是为了能够让来自于不同教派的师生们(例如天主教徒与新教徒)和睦相处、共同进步,这种思想被保留至今,使得UCL充分尊重和反映了民族、文化与宗教的多样性,该原则也反映在其“伦敦的全球性大学”(London's Global University)这一箴言中。
伦敦大学学院是英国规模大、学科广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专精于医学、法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历史学、统计学、生命科学、建筑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领域,有着非常严苛的录取标准,其开授的众多专业的录取率极低。此外,学校毕业生被授予一等学位的比例相较于其他罗素大学集团的成员院校偏低,而每年的挂科率却很高,堪称是教学质量最为优秀和考评标准最为严格的英国大学之一。
截至2018年,UCL拥有超过7,000名教学及研究人员,其教授队伍包括有51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5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21位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以及56位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UCL的教学研究人员及校友中先后诞生过35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有19位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和3位菲尔兹奖得主,距今最近的重要奖项获得者为约翰·奥基夫教授(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罗杰·彭罗斯(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UCL医学院是英国第一所系统讲授医学类课程的大学学院,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学环境及设施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此外,该学院还是全球领先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之一,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强大优势随着英国国家医学研究所从米尔希尔转移到UCL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2008年,伦敦大学学院因拥有四所表现卓越的附属医院而成为了全欧洲颇大的医学研究机构。该研究所为世界上领先的医学科研中心之一,其研究人员六度获颁诺贝尔奖,目前拥有超过700名优秀的科研人员,每年得到超过3000万英镑的财政预算。该院附属教学医院皇家自由医院连续多年蝉联全英最佳医院。根据2020年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UCL在基础医学领域的科研实力高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而根据2020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UCL临床医学专业位列全球第八。
UCL生命科学学院结合了伦敦大学学院在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领域的资源优势,在相关课题的研究与教学活动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同时,该院还是其所在领域中规模大且久负盛名的科研聚合体,以拥有尖端的教学和研究成果而享誉全球。该院的附属科系及研究所包括:生物科学系、分子细胞生物学系及其实验室和伦敦大学药剂学院等。
作为原UCL生命医学学院改制的一部分,UCL脑科学学院成立于2011年,是世界最顶尖的脑科学学院。该院在控制身体机能的神经通路(听觉和视觉等)、认知科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方面处于全球公认的领先地位,其下属的皇后广场神经科学中心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享有盛誉,其与UCL工程科学学院合作设立的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中心则是世界最顶尖的计算神经科学研究机构;根据2017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UCL的神经科学专业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
UCL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先后诞生过3位菲尔兹奖得主(克劳斯·费里德里希·罗斯和尼斯阿兰·贝克都曾在UCL学习与工作,而威廉·蒂莫西·高尔斯则是在学院担任讲师时获得了1998年的菲尔兹奖),其附属科系及研究机构包括:化学系、地球科学系、数学系、自然科学系、物理学与天文学系、科学与技术研究系、统计科学系和马拉德空间科学实验室等。该院在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领域处于世界前列,而有关流体力学的研究项目则被REF报告评定为“世界领先”级别。
UCL人文与艺术学院的目标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来开发个人的智慧”,其附属学术部门包括:哲学,英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的传统艺术和人文学科系以及欧洲语言,文化和社会学院以外,还拥有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希伯来语和犹太人研究,信息研究学院,欧洲和国际社会政治研究专业的本科课程,“文理学士”学位(BASc)以及许多跨学科的文学硕士课程。UCL在2021年度U.S. News人文与艺术排名中高居世界第四,而根据2021年度THE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该校在人文与艺术领域排名位列世界第五。UCL是英国首个开设英语文学专业的大学。
UCL社会及历史科学学院成立于1827年,是全球公认的在相关领域具有卓越表现的教学和研究中心之一。其附属科系及研究所包括:经济系、政治系、地理学系、社会与人类学系、历史系、考古系、艺术史论系和斯拉夫东欧研究院等,该院围绕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人类学、地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开展了广泛的项目研究。根据2020泰晤士THE世界大学学科排名,UCL在社会科学领域排名世界第十一;REF2014学术评估报告结果显示,UCL政治系的学术实力位居全英前五。
UCL法学院成立于1828年,是世界顶尖的法学院,它致力于法律的研究与创新,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运作。法学院首任院长为大学之父边沁的门生约翰·奥斯汀,培养出了英格兰首位获大律师资格的华人伍廷芳、英格兰首位获法律学位的女性伊丽莎·奥姆以及印度国父甘地,英国最高法院院长何熙怡女男爵亦为法学院荣誉教授。泰晤士报在2005年报导指出,“业内人士均认同UCL法学院为全英最佳”。根据RAE2008学术评估报告,UCL法学院的研究水平为全英第一,根据2020年泰晤士报英国大学排名及2020年完全大学指南排名,UCL法学院位居全英第二,仅次于剑桥大学。
UCL工程科学学院拥有4000多名学生以及700多名专职教师,是该校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学院的办学宗旨是:“提供现代工科教育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和培训,并将一如既往地提供改造世界的创新方法”。该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开设电子电气工程(EEE)专业的学院,该专业是由真空管的发明者约翰·安布罗斯·弗莱明所设立。2009年,UCL与剑桥大学合作建立了集成光电系统中心,用以培养电子工程博士和世界级的电子科研人才,该中心还得到了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的资金支持。
伦敦大学学院是英国最难入读的高等学府之一,其“英国高级程度考试”(A-Level)的招生录取成绩为AAB~A*A*A(三科)不等,还要求申请者通过一门选修科目的“高级补充程度考试”(AS-Level);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课程)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则为34。但学术成绩并非筛选申请人的唯一指标:附加考试(如STEP和TSA等)、面试表现、课外活动参与率以及推荐信等软指标均为考察要素。
大多数有意报考伦敦大学学院本科课程项目的学生(包括国际生),都需要透过UCAS(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平台在线递交申请材料。UCAS系统会在每年的9月份开放申请入口,除了牛剑(同年10月15日停止接受申请)以外的其他学校都会在次年的1月15日停止接受申请,而医学和法学类课程的申请也有特殊安排:前者的申请截止日期会提早至同年的10月15日,学生还需要在当年的9月初参加生物医学入学考试(BMAT);至于后者的申请截止日期则与其他课程无异,但申请人需要在2月前参加英国国家法学入学考试(LNAT)。至于有意报考UCL研究生课程项目的学生则需要在学校自己搭建的网申系统上进行注册和提交申请。所有非英语母语的学生都要提供英语能力证明,UCL接受不同种类的英语水平测试成绩(如IELTS、TOEFL、PTE学术英语考试和Duolingo英语测试等)。
研究生学历要求:
1.本科毕业并成功获得学士学位;
2.毕业院校为国内(中国大陆)985/211工程大学;
3.在校加权平均成绩为87分以上(985工程大学)或90分以上(211工程大学)。
英语能力要求:
雅思(IELTS)成绩的具体要求如下:
总分6.5(单项不低于6.0):个别理工科/建筑学/制药化学等;
总分7.0(单项不低于6.5):多数理工科和个别文科/医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金融类专业等;
总分7.5(单项不低于7.0):多数文科和个别理工科/法学/历史学/临床医学/BASc项目等。
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要求,甚至每年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专业的本科生课程项目的入学语言要求并不会比其研究生课程项目的入学语言要求低。详情可参见伦敦大学学院官方网站中的“English Language Entry Requirements”页面。
开课日期:
UCL开设的大多数课程项目一般是从每年的9月中下旬开始,持续到次年的6月中下旬结束。每学年被分成3个学期,每个学期的长度为10周左右。
戴密斯·哈萨比斯,AlphaGo之父,神经科学家。
亚历山大·贝尔,电话的发明者。
约翰·安布罗斯·弗莱明,真空管的发明者。
罗杰·潘洛斯,“彭罗斯阶梯”悖论的提出者,同史蒂芬·霍金一道证明了奇点定理。
安德鲁·费边,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曾担任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长。
约翰·摩西·勃朗宁,美国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
大卫·席尔瓦,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的总工程师。
约瑟夫·李斯特,外科消毒法的创始人与推广者。
赫胥黎,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的最杰出的代表。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印度国父。
西沃萨古尔·拉姆古兰,毛里求斯首任总理。
Terry Davis,欧洲委员会秘书长。
埃利斯·伊曼纽尔·英诺森特·克拉克,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前总统。
李福善,香港高等法院上诉法庭前副庭长、首位担任高等法院按察司的华人。
郑天锡,中国著名的法学家、外交家,民国政府最后一任驻英大使。
金岳霖,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创办了清华大学哲学系。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等。
傅斯年,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
约翰·奥斯汀,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法学家,分析法学派创始人,约翰·穆勒的老师。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是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为跟随法学哲学教授约翰·奥斯汀学习而前往伦敦大学学院。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
伦敦大学学院始建于1826年2月11日,最初的名字是”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鉴于当时英格兰仅有的两所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都是严格意义上的教会学校,伦敦大学学院立意成为带有宗教性质的大学之外的世俗选择。伦敦大学学院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来被创办和发展的,而不是单纯的学院或研究机构。
哲学家杰里米·边沁(1748~1832)在伦敦大学学院的创建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公认为是UCL的精神之父。尽管边沁被记载在学校的创建工程史中,但实际上他本人并没有直接参与伦敦大学学院的建设。边沁本人是“高等教育应广泛普及”理论的强烈拥护者,其思想与学院的早期宗旨即“教育人人平等”相呼应,鼓吹漠视一切性别、宗教信仰及政治主张上的差异。“国际化”(International)一词就是由边沁本人所创造出来的。其遗体被陈列在伦敦大学学院主楼的北部回廊中(2020年后转移至学生中心)以作为永久的纪念,完全向公众开放。
其他两位实际创办人分别是诗人托马斯·坎贝尔和律师亨利·彼得·布鲁厄姆。1825年,坎贝尔造访了德国的波恩大学,与同时期的牛津、剑桥两所高校不同,波恩大学的宗教自由理念获得了坎贝尔的赞赏。回国后,他致函深受边沁影响的布鲁厄姆,表示有意在伦敦创办一所和波恩大学类型相同的高等学府。该信件亦于同年2月被刊登在《泰晤士报》上,成为了最早有关创立伦敦大学学院事宜的公开草议。之后,在伦敦犹太人社团的领袖——以撒·里昂的撮合下,两人开始着手规划学院的兴建项目。
学校最终于1826年以“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之名面世,并成为当地唯一一所招生不拘性别及宗教背景的世俗高校,其理事会委员中没有一位是宗教领袖,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因而称其为“高尔街上的无神论学院”。其开创多元学科、重整讲堂机制、取消宗教考核以及管治民主化等制度刻意模仿了爱丁堡大学和其他苏格兰高校的做法,在当时的英格兰众学府中显得颇为独特。
在1826年之前就已成立的学校理事会曾于国家议会上提议颁宪,以确立“伦敦大学”作为独立高等学府的地位。但这惹来了不少反对声音:除了国内英格兰教会和牛津、剑桥两校以及医学界的反对外,奥地利帝国首相克莱门斯·梅特涅亦要求他的驻英大使转述其对此项计划所持的“可能有损英格兰发展”的看法。
1827年,伦纳德·霍纳(赫瑞-瓦特大学的创办者)获委任为该校校长,但在4年后因遭到学校管理层的反对而离职。
直到1831年,由辉格党带领的英国政府才成功为学校争取到了皇家宪章,赋予了其颁授学位的权力。
1836年,UCL(时称“伦敦大学”)与随后成立的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合并组建了新的伦敦大学系统(University of London),并更名为“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1871年,英国艺术收藏家费利克斯·斯莱德捐赠的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在UCL成立。
1878年,UCL获得了皇家补充宪章,成为英国第一所获准向女性授予学位的大学。同年,UCL录取了女性学生进入其艺术与法学院和自然科学学院。
UCL在19世纪开创了不少先河:它是英格兰第一所提供经济学、地理学、建筑学、化学、英文、德文、意大利文以及土木工程学教育的高校。1893年,英格兰地区的首个大学学生会亦在伦敦大学学院成立。
1907年,在新的皇家宪章规定下,UCL失去了作为独立大学的法律地位,改称“伦敦大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毕业生只被允许授予来自“伦敦大学”的学位证书,但在非正式场合,学校仍使用“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ge London)或其缩写“UCL”作为校名称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UCL遭到了相当大的破坏,但其下属的大多数院系早在1939年就已经搬离了伦敦。
1959年犹太研究所迁至UCL,1967年马拉德空间科学实验室在UCL成立。
1973年,UCL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ARPANET(现代互联网的始祖)的全球链接点,并在同年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封电子邮件。
1976年,新的宪章将法定独立权归还给各成员学院(惟独立颁授学位的权力除外),UCL正式恢复其“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校名,将此前位于其校名中的“College”一字后的逗号废弃。
1993年,伦敦大学进行了重组,这意味着UCL和其他成员学院可以直接获得政府资助,并有权自行授予印有伦敦大学的学位。UCL自此被视为事实上的独立大学。
2002年,关于UCL整合帝国理工学院的计划草案遭到曝光,此项议案因事前没有进行足够的咨询与讨论而招致了广泛的批评声,伦敦大学学院的校长德里克·罗伯茨因而被逼取消了这个计划。2007年,帝国理工学院正式脱离了伦敦大学联盟。
2005年,UCL获得了自行颁授独立学位的权力,此后包括学位证书在内的各种官方文件均印有伦敦大学学院(UCL)的标志,不再使用伦敦大学的名义。
2012年伦敦大学药剂学院被UCL整合,隶属于UCL生命科学学院。2013年,帝国理工学院的翻译系宣布自10月起正式转移至UCL下属的欧洲语言、社会与文化学院。同年12月,爱思唯尔出版社与UCL合作开办了大数据研究中心。
2014年,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被UCL整合,成为了其下属的第十一个院系。
2015年,英国政府宣布伦敦大学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和华威大学为阿兰·图灵研究所的五所创始院校。该研究所旨在促进进阶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
2017年,UCL和北京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宣布两校将共同致力于“革新英国高校的汉语教学”、“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和“降低世界常见新生儿缺陷之一——脊柱裂的发病率”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同年,UCL还加入了“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该联盟是中英两方合作建立的第一个以工科教育和研究为特色的大学联盟,联盟中方大学包括9所以工科见长的985院校。
以上信息源自网络,具体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