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8月,沈阳大学设有20个教学院,本科招生专业59个,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10个学科门类,各类在校生1.7万余人。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博士培养项目1个,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领域)20个。
学校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优势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专业等31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流课程87门。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实验实训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8个,省级大学生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
学校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1个,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2个,辽宁科技创新发展智库1个,国家科普教育基地1个,并作为理事长单位牵头成立了由157家高校和企业参与的辽宁省电商产业校企联盟。
学校先后与德国、英国、俄罗斯、日本、美国、希腊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合作举办了环境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博士学位教育项目,与德国海德堡应用科技大学合作举办了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科技大学合作举办了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希腊西阿提卡大学合作举办全国首个中国-希腊本科国际办学“公共艺术专业4+0”项目。
学校前身
奉天高等实业学堂
1905年6月,赵尔巽批准奉天学务处总办叶景葵奏请,于省城大西门外热闹街,创办奉天实业学堂(1909年改为奉天高等实业学堂),建立校舍。同年9月,学堂开学,徐鸿宝任监督(即校长)。
1909年到1922年,先后改称为奉天高等实业学堂、奉天工业专门学校、奉天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奉天省立甲种工业学校。
1922年11月,正式称为奉天省立第一工科高级中学及职业学校。
1949年4月,由原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接收的省立沈阳第一工科职业学校,省立第二工科职业学校和东北高级职业学校合并校名为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沈阳工科高级职业学校。
1953年5月,更改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沈阳机械工业学校
1956年,更改为冶金工业部沈阳冶金机械工业学校。
1958年12月,学校升格为专科,定名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
1963年6月,专科停办,重办中专,定名沈阳冶金机械学校。
1972年,学校恢复招生,并划归沈阳市冶金局领导。
1973年,划归辽宁省冶金局领导。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为普通高等学校,校名仍为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归属冶金工业部领导。
1992年经冶金部同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新民公学堂
1905年,赵尔巽在沈阳设立“师范传习所”。
1906年,在辽宁各府县普遍设立“师范传习所”的基础上,又在新民、辽阳、凤城设立了“简易师范科”。
1910年,新民公学堂停止招生。
1912年,新民公学堂复校。
1915年,新民公学堂更名为新民县立师范学校。
1923年,新民县立师范学校更名为新民县立师范初级中学校。
1931年,新民县立师范初级中学校停止招生。
1933年,新民县立师范初级中学校复校。
1938年,新民县立师范初级中学校改建为奉天省立新民第一国民高等学校(农科)。
1946年,奉天省立新民第一国民高等学校更名为辽宁省新民第一中学,后更名为辽宁省立新民师范学校
1948年,辽宁省立新民师范学校更名为辽北省新民师范学校。
1949年,辽北省新民师范学校更名为辽西省立新民师范学校
1953年,辽西省立新民师范学校更名为辽宁省新民师范学校。
1978年,新民县五七教师学校更名为沈阳市新民师范学校。
沈阳市师范学校
1958年,沈阳市第二师范学校创建。
1959年,沈阳市铁西师范学校、沈阳市第三师学校并入沈阳市第二师范学校。
1970年,沈阳市第二师范学校更名为沈阳市五七第二教师学校。
1974年,沈阳市五七第二教师学校更名为沈阳市第二教师学校。
1979年,沈阳市第二教师学校更名为沈阳市师范学校。
沈阳财经学院
1964年,沈阳财会职业学校创建。
1965年,沈阳财会职业学校更名为沈阳市财会学校。
1978年,沈阳市财会学校更名为沈阳财经学校,沈阳市教育学院组建。
1985年,沈阳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财经学院沈阳大专班、沈阳财经学校合并组建沈阳财经学院。
合并组建
沈阳大学
1980年,辽宁大学辽宁分院、东北工学院辽宁分院创建。
1981年,东北工学院辽宁分院、辽宁大学辽宁分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大学。
1987年,沈阳财经学院改建为沈阳大学财经学院。
1995年4月,经冶金工业部和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冶金工业部所属的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沈阳大学(含沈阳大学农业分校)联合共建。
1997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作合格评价。
1998年,原国家教委撤销原沈阳大学和原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建制,定名为沈阳大学。
1999年,沈阳职工艺术工程学院并入沈阳大学,沈阳市新民师范学校、沈阳市师范学校并入沈阳大学师范学院。
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沈阳大学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首批设立了3个硕士点。
2005年,沈阳教育学院、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并入沈阳大学。
2010年8月,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沈阳大学科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1年10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学校“污染场地修复与风险管理”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正式获批,并按项目主要支撑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授予博士学位,学校申报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顺利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具有博士培养资格的地方高校之一。
2014年8月,学校获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月,学校成功获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普通高校资格。
2015年,学校获批成为全省首批10所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同年,沈阳大学与盛京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6年3月,学校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项评估。12月,入选辽宁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7年4月,学校获批省级实训培训基地重点建设单位。7月,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讯方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三方校企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共建成立“沈阳大学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月,学校与沈阳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月,沈阳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深化合作协议。
2019年11月29日,沈阳市政府下发《关于支持沈阳大学建设全国同类院校一流大学的意见》。
2020年11月,学校成为第八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入选单位。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