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位于上海市,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上海市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南方地区唯一的电力本科高校,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主席单位、ADEPT国际电力高校联盟永久理事长单位、一带一路电力高校联盟和一带一路电力产学研联盟发起成员。
学校创建于1951年,1985年1月升格为本科,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学校现有杨浦、浦东两个校区,学校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内涵建设,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兼有理、管、经、文等学科,主干学科能源电力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学校设有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含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和人文艺术学院等二级学院和本科专业,包括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中本贯通”试点专业。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通过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共认证。“能源与动力工程”“信息安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通过ASIIN认证及欧洲工程师项目(EUR-ACE)认证;“工商管理”专业通过长三角新文科认证。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机械、电子信息、能源动力、工程管理、材料与化工、翻译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18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电气工程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教育部工程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科研平台,学校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入选首批上海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许多成果在生产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并拥有千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被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连续攀升,多篇论文入选ESI论文。
学校注重国际人才培养,与美国、英国高校开展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开展博士层次联合培养;举办各类学生海外长短期学习交流项目,接收长期留学生,引进海外高水平外国专家,与国际上多所院校签署了校际交流、合作办学等实质性合作协议,成立海外校友会。学校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成立“海外国际人才教育实践基地”,连续多年举办“‘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国际高级研修班”“‘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商业模拟大赛”及能源电力企业培训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能源电力企业及高校中取得较高声誉。学校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主席单位,倡议成立“ADEPT国际电力高校联盟”,被推举为永久理事长单位,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电力高校联盟”“‘一带一路’电力产学研联盟”。
1951年10月15日,上海电业学校成立,校址设在隆昌路371号。
1952年6月,上海电业学校改办为上海电力工业学校。同年10月,接收原上海市工业专科学校平凉路校舍。
1953年11月,改名为上海动力学校。
1958年,按照水利电力部的要求,在上海动力学校的基础上筹建上海电力学院。
1959年8月,更名为水利电力部上海电力学校。
1960年,华东电管局先后将上海业余动力学院和上海电力工业专科学校并入学校。两校并入后,学校更名为上海电力工业专科学校。
1965年4月,更名为半工半读上海电力专科学校。
1974年7月,更名为华东电业管理局七·二一工人大学。
1979年2月,更名为上海电力专科学校。
1985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上海电力学院。设置十二个本科专业,修业年限四年。学校实行水电部和上海市双重领导,以水电部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
1989年3月,学院首批三个专业被国家教委列为学士学位授予点,到1994年底,学院共有八个本科专业为学士学位点。
1994年,电力部决定对部属高校体制进行改革,决定自1995年1月1日起,上海电力学院进入华东电力集团。由电力集团参与管理,实行部、电力集团共同领导,以电力集团为主的管理体制。
1996年10月16日,根据电力部的有关要求,经华东电力集团筹备,上海电力学院董事会正式成立。同年11月,学校以优良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教委的评估。
2000年起,根据国务院关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学校实行属地化,划归上海市管理。
2003年,上海电力学院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
2004年11月,学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在原有10系3院1部的基础上经过整合归并成13个教学分院。
2006年初,学校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6年,学校建立上海电力科技园,并于2009年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上海电力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
2010年6月,成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3年,学校倡议并成立了国际电力高校联盟(ADEPT)。同年1月,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选高校。
2017年4月26日,经国家发改委批复,上海电力学院将学海路校区515亩土地、228000平方米校舍转让给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5月,全球首个“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在上海电力学院成立,8月,被认定为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6月,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首批项目。9月,上海电力学院临港新校区启用,全国高校唯一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运行。11月30日,教育部发函批准上海电力学院正式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12月,学校入选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序列;同月,上海电力大学作为高校唯一代表获2018中国新能源国际发展先锋单位。
2019年4月,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首批项目。11月,上海电力大学和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全国电力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学院在临港校区开班。
2020年7月,学校入选上海市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2月26日,加入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
2021年,学校获批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
2023年,获批设立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完整的学位授权人才培养体系。
2025年3月,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入选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