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6
材料化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10所考研比较好的理工类大学 NO.12
中国十大理工类大学 NO.14
兵工七子院校名单 NO.2
南京十大最美大学 NO.4
南京十大名校 NO.3
江苏十大名校 NO.3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国防七校学校名单 NO.7
江苏十大最美大学 NO.7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大学前十名 NO.5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7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2
机器人工程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3
应用统计学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4
中国十大最美理工大学 NO.14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大学前十名 NO.19
无锡市十大名校 NO.3
中国很难考的十所理工类大学 NO.14
南京理工大学办学环境宜人,基础设施一流。近年来,学校立足南京、面向江苏,不断延伸和扩展办学面,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发展布局。南京校区占地32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6.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4.4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5.7亿元,图书馆收藏280余万件印刷型文献、1100余万册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主要聚焦核心办学功能提升,是学校传承办学文化、筑牢发展根基、扩大办学影响的主阵地,是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事业的核心校区。江阴校区占地111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2万平方米,主要聚焦国家战略实施和国际化办学,依托地方区域和产业优势,是建设服务“两个强国”先行区、前沿交叉学科先试区、国际化办学示范区。盱眙产学研合作基地、军民融合科研试验基地和水下科学实验中心正在建设中,主要聚焦国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是以陆海空天信深度融合的科研试验基地为主的功能校区。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物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新能源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等21个专业学院,以及钱学森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新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2个独立学院。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兵器与装备、信息与控制、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数学、一般社会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11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进入前1‰。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10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2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6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博士后流动站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具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具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以及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
1953年9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分建出炮兵工程系,受中央军委主管。
1953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成立,受中央军委总军械部主管。
1960年6月,两部合并,在武汉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受军委炮兵。
1962年1月5日,步兵兵器专业49名师生调往后勤工程学院,军械勤务系407名师生调往后勤学院。9月,学院搬迁至南京办学,受军委炮兵主管。
1965年7月,学院受国防科委主管。
1966年4月,改名为华东工程学院,退出部队编制。
1970年1月,学院受兵器工业部主管。
1971年8月,太原机械学院轻武器专业调入。
1978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航空炮专业调入。
1981年11月26日,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的高校。
1984年11月,改名为华东工学院。
1987年11月,学院受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主管。
1988年7月,学院受机械电子工业部主管。
1991年1月,学院受兵器工业总公司主管。
1993年4月,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
1995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1999年4月,学校受国防科工委主管。
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7年,首次入选国家“111计划”。
2008年6月,学校受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
201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获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2年5月,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7月,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7年1月,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2月,入选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20年9月,江阴校区正式启用。10月,学校受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主管。同月,被评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2022年1月,南京理工大学“复杂装备系统动力学前沿科学中心”获批立项建设。
2022年2月,学校受教育部主管。同月,获批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9月,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成立。
2023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2023年9月15日,南京理工大学盱眙产学研合作基地启用仪式在盱眙举行。2023年12月20日,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4年10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