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洋大学(Jiangsu Ocean University),简称江苏海大(JOU),坐落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江苏省主管的全日制本科高校,是江苏省首批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该校被遴选为“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是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高校、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高校、全国涉海高校教务联盟理事高校。
江苏海洋大学前身是1985年创办的淮海大学(筹),1989年教育部批复为淮海工学院。学校海洋教育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农商部与江苏省合办的海州渔业技术传习所。1958年,锦屏磷矿技术学校、新海连水产专科学校、新海连制盐工业学校相继成立。1998年至2002年,江苏盐业学校、连云港水产学校、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淮海工学院。2013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7月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7月,学校由淮海工学院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学校位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核心区先导区、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市。现有苍梧校区、通灌校区、宋跳校区和墟沟校区4个校区,主校区(苍梧校区)坐落在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西游记》文化发源地花果山西麓,学校本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农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许多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入选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
学校坚持以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为突破,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搭建高端平台。学校目前已与多所国外高校签署教育与科研合作协议,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数十所高校保持友好往来。与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合作,共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江苏海洋大学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学生海外学习项目运作良好,来校留学生规模稳步提升。
江苏海洋大学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民国农商部与江苏省合办的海州渔业技术传习所。1958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锦屏磷矿技术学校、新海连水产专科学校、新海连制盐工业学校相继成立。1985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创办淮海大学,胡耀邦题写校名。建校之初,由北京大学校长丁石孙教授担任顾问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12所高校对口援建。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筹建淮海大学的基础上建立淮海工学院。
1998年5月、2000年1月、2002年8月,江苏盐业学校、连云港水产学校和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淮海工学院。
2007年4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11月,“在淮海工学院的基础上建设江苏海洋大学”被列入江苏省“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2009年3月,学校通过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评审。
2010年11月,学校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教育厅批复,筹建省级大学科技园。
2013年8月,学校正式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5年3月,学校在原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基础上成立淮海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成为学校最大的二级学院。办学地点在淮海工学院宋艞校区。
2016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依托淮海工学院建设江苏海洋大学列入江苏省“十三五”规划。
2017年11月,学校创建江苏海洋大学通过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等学校设置规划论证。7月3日,经江苏省学位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8月,学校更名江苏海洋大学被列入《江苏省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设置“十三五”规划》。
2018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院校。
2019年7月6日,淮海工学院正式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
2021年5月17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和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合作设立江苏海洋大学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成为学校获批的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2022年3月,江苏海洋大学申报增设的海洋信息工程专业获批为2021年新增本科专业,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023年5月,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数智低碳院和江苏海洋大学镇江技术转移中心在镇江市润州区举行揭牌。同年8月12日,学校与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共建的江苏海洋大学开发区附属小学(苍梧小学开发区分校)正式揭牌。同年8月1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支持江苏海洋大学创建博士培养单位。
2024年7月14日,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2024年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
2025年4月18日,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江苏开放大学联合共建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揭牌。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