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常州工程,创建于1958年,位于江苏省常州市,2002年由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与江苏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设有化工与制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检验检测认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体育与健康管理学院等多个学院,设几十个招生专业,重点打造应用化工、智能焊接、生物制药、光伏材料、云计算五大专业群,为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合成生物、光伏新能源等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有多个省级以上高水平专业群、省级品牌专业、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实训基地、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型实训基地,入选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30强、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典型案例、建成省大学生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学校持续推进科技创新,高效供给高品质技术服务。建有各类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其中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工程中心,省级服务平台,市级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是全省少数具备独立申报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格的高职院校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重点科研任务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道路,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建立中德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国际交流平台,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2020年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首批承建单位。成立缅甸曼德勒分校、中德设计与数字媒体学院、匈牙利“海外分校”、马来西亚中外人文交流“友谊学院”、中德国际焊接技术培训与考试中心等中外合作育人平台。巴基斯坦“郑和中心”项目入选江苏省外办“1113”工程。引进ISO9606国际焊工考核标准、澳大利亚TAFE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等多个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及标准,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开展UK NARIC国际化专业认证,获评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开发多个职业和专业国际标准并在冈比亚、坦桑尼亚等国家得到应用,在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建成一批海外教师工作站、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与俄罗斯、韩国、英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几十所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原名常州化工学校;1975年创建的江苏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原名常州建材253厂721工人大学。
2002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与江苏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被确认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