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特色舞蹈麻雀蹦特点 麻雀蹦表演方式概述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游客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麻雀蹦(方山大鼓)民间舞蹈。因以模拟麻雀蹦跳为主要动作,故名麻雀蹦。又因为开始流行于南京市江宁县方山乡一带,故又名方山大鼓。相传明末时由河南移民带来。太平天国时期是"麻雀蹦"发展的鼎盛期。舞蹈时,双膝始终贴鼓成半蹲,学麻雀蹦跳状,膝部屈伸,带动身体上下起伏,围鼓作上下左右前后大幅度蹦跳。整个舞蹈节奏鲜明,动作形象生动,英武矫健,活泼热烈。近年"麻雀蹦"常在大型庆典中演出,深受群众喜爱。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麻雀蹦的表演形式吧!


麻雀蹦(方山大鼓)民间舞蹈。因以模拟麻雀蹦跳为主要动作,故名麻雀蹦。又因为开始流行于南京市江宁县方山乡一带,故又名方山大鼓。整个舞蹈节奏鲜明,动作形象生动,英武矫健,活泼热烈。近年"麻雀蹦"常在大型庆典中演出,深受群众喜爱。麻雀蹦是流传在南京江宁秣陵、淳化、湖熟一带的民间舞蹈,因其以摹拟秋收后麻雀在稻场上欢蹦啄食的情态边击鼓边舞蹈而得名。该舞流传在江宁区秣陵街道方山一带,故也名方山大鼓;又因全舞共由五个主要部分构成,表演时轮番击打两遍,故又称十番。麻雀蹦源远流长。相传麻雀蹦发源于明末方山陶家庄,发展、成熟、鼎盛于太平天国时期,其后经历了建国后的新生、转折,修纂集成期间的抢救、复苏以及“民保工程”“非遗保护”实施后的保护、弘扬。

一.简介

麻雀蹦(方山大鼓)民间舞蹈。因以模拟麻雀蹦跳为主要动作,故名麻雀蹦。又因为开始流行于南京市江宁县方山乡一带,故又名方山大鼓。相传明末时由河南移民带来。太平天国时期是“麻雀蹦”发展的鼎盛期。

二.表演方式

《天朝田亩制度》使农民有了土地,每年秋收后跳“麻雀蹦”以庆丰收。而舞蹈中所摆阵势,也与太平军作战时的某些阵法相似。大锣大鼓在舞蹈中既是道具,又是伴奏乐器。此舞的基本动作和鼓点有“七五三”、展翅、啄稻、亮翅、抱窝等5种。舞蹈时,双膝始终贴鼓成半蹲,学麻雀蹦跳状,膝部屈伸,带动身体上下起伏,围鼓作上下左右前后大幅度蹦跳。整个舞蹈节奏鲜明,动作形象生动,英武矫健,活泼热烈。近年“麻雀蹦”常在大型庆典中演出,深受群众喜爱。

麻雀蹦流传在南京江宁方山一带,因其边鼓边舞蹈,以模拟麻雀蹦跳为主要动作,故而得名,该舞流传在方山一带,又名“方山大鼓”。

三.历史传说

相传麻雀蹦从方山陶家庄开始。明朝末年,一位农民带着三个儿子从河南逃荒到方山定居。李自成起义后,他们搬出鼓,边打边舞,动作主要模仿麻雀蹦跳,象征百姓迎接闯王。

四.主要道具

据江宁区文化馆张为民馆长介绍,麻雀蹦的主要道具是牛皮大鼓,而大锣大鼓既是舞蹈道具又是伴奏乐器,此舞的基本动作和鼓点有“七五三”、展翅、啄稻、亮翅、抱窝等5种。舞蹈时,双膝始终贴鼓成半蹲,学麻雀蹦跳状,膝部屈伸,带动身体上下起伏,围鼓作上下左右前后大幅度蹦跳。

“我们陶家庄60%以上的人都会跳麻雀蹦,现在每年的演出能有四五十场呢,”今年65岁的陶义海老人在陶家庄享有一定威望,也是庄上麻雀蹦表演队的“领队”。陶义海称,在陶家庄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多岁的娃娃,锣鼓声一响,都能边鼓边舞。

五.民间舞蹈艺术

因以模拟麻雀蹦跳为主要动作,故名麻雀蹦。又因为开始流行于南京市江宁县方山乡一带,故又名方山大鼓。相传明末时由河南移民带来。太平天国时期是"麻雀蹦"发展的鼎盛期。《天朝田亩制度》使农民有了土地,每年秋收后跳"麻雀蹦"以庆丰收。而舞蹈中所摆阵势,也与太平军作战时的某些阵法相似。大锣大鼓在舞蹈中既是道具,又是伴奏乐器。此舞的基本动作和鼓点有"七五三"、展翅、啄稻、亮翅、抱窝等5种。舞蹈时,双膝始终贴鼓成半蹲,学麻雀蹦跳状,膝部屈伸,带动身体上下起伏,围鼓作上下左右前后大幅度蹦跳。整个舞蹈节奏鲜明,动作形象生动,英武矫健,活泼热烈。近年"麻雀蹦"常在大型庆典中演出,深受群众喜爱。

六.传统鼓舞

与众多传统鼓舞比较而言,麻雀蹦别具一格:

1、击鼓方法别具一格。一般情况下,鼓手击鼓采取立式,上下直捶,而麻雀蹦鼓手击鼓时,均成马步姿态,贴鼓半蹲,昂首挺胸,横握鼓槌,采用上下来回滚动点擦击鼓,这样击鼓不仅便于跳跃,移动自如,而且鼓声特别浑厚动听。

2、鼓舞语言形象逼真。用丰收稻场上麻雀登场欢蹦啄食的情态动作,编成嘹望、腾挪、亮翅、展翅、啄稻、抱窝、雀跃等舞蹈语汇,贴切自如,表演的形象、逼真、生动,给人以愉悦。

3、鼓点编排刚柔交融。麻雀蹦有南北鼓点兼而有之的特色,早年打的是河南"得胜鼓" 的鼓点,后受到了南方"十番锣鼓"影响,以“七五三”的打法为基本鼓点,既北方鼓乐的豪迈,又有南方鼓乐的婉约。

4、锣鼓配合相得益彰。麻雀蹦中的鼓、锣既是鼓舞道具,又是伴奏乐器。鼓声浑厚,鼓点简洁生动,锣音清脆,节奏稳健有力。

七.传承意义

麻雀蹦久盛未衰得益于其深深地扎根在乡间、民间,三百余年的发展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传统民间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较高的传承、研究价值。但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变迁,现代文化的冲击,农民活动空间的萎缩,民众原有的表演热情在淡化,有机传承环境在消失,已凸现濒危之困境,亟待传承、保护和弘扬。

更多南京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南京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带你织云锦 看夫子庙 识南京

东坝大马灯传承现状 东坝大马灯表演内容以及历史发展介绍

南京民歌茉莉花鉴赏评价 民歌茉莉歌曲介绍

东坝大马灯传承现状 东坝大马灯表演内容以及历史发展介绍

南京云锦有什么织造特点 南京云锦织造特点以及品种类型概述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南京特色舞蹈麻雀蹦特点 麻雀蹦表演方式概述
麻雀蹦(方山大鼓)民间舞蹈。因以模拟麻雀蹦跳为主要动作,故名麻雀蹦。又因为开始流行于南京市江宁县方山乡一带,故又名方山大鼓。相传明末时由河南移民带来。太平天国时期是"麻雀蹦"发展的鼎盛期。舞蹈时,双膝始终贴鼓成半蹲,学麻雀蹦跳状,膝部屈伸,带动身体上下起伏,围鼓作上下左右前后大幅度蹦跳。整个舞蹈节奏鲜明,动作形象生动,英武矫健,活泼热烈。近年"麻雀蹦"常在大型庆典中演出,深受群众喜爱。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麻雀蹦的表演形式吧!
【粤港澳文化】人文地理_民俗文化_建筑特色_非物质文化遗产
粤港澳中的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都属于岭南文化,民俗相近,但由于历史原因,三地在主流的文化下孕育出了不同的特色。那么粤港澳文化特色是什么?粤港澳文化有哪些?广东、香港和澳门文化特点分别是怎么样的呢?下面MAIgoo网编就为您盘点一下粤港澳三地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粤港澳/珠三角 传统文化 ★★★
9417 83
南京民歌茉莉花鉴赏评价 民歌茉莉歌曲介绍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南京民歌《茉莉花》吧!
南京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带你织云锦 看夫子庙 识南京
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南京又是十朝都会,“衣冠文物盛于东南和都市大气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几分儒雅之气,豪杰之风,斯文秀美,亢朗冲融。”同时南京作为天下文枢所在,文化底蕴深厚,所谓“菜佣酒保也有六朝烟水气”。本文接下来就盘点了南京传统文化知识大全,告诉你南京有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呢?南京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南京的结婚习俗文化、南京饮食文化、南京传统节日习俗文化大全以及南京的传统曲艺和南京独有建筑文化的吧!
南京文化 南京市 ★★★
2w+ 112
南京宗教文化概述 南京有哪些名寺 南京主要有哪些庙会
南京是全国民族宗教工作的重点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南京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五大宗教,共有宗教信仰群众约40万人。总体来看,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信徒数量比较多、增长也很快,天主教、道教人数较少。移民造成宗教信仰人数的增长是南京宗教的一个新特点。下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南京宗教文化概况,一起来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