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坝大马灯传承现状 东坝大马灯表演内容以及历史发展介绍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游客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东坝大马灯,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目前仍在高淳东坝、固城两地流传。大马灯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目前仍在高淳东坝、固城两地流传。1991年高淳东坝大马灯在金陵庙会上一举成名,成为行家和市民称赞的焦点;93年参加“第三届中国沈阳国际秧歌节”,获得最高奖——“金玫瑰奖”;93年底参加广州第四届欢乐节受到好评,1994年又赴北京在中央电视台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获得了“江南一绝”的美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东坝大马灯的内容吧!

淳东坝是江南古镇,文化底蕴深厚。东坝大马灯起源于唐,盛行于宋。当时东坝商贸繁荣,商贾云集,亦不乏文人雅士。每年农历三月、五月、七月都有隆重庙会活动。春节、元宵节民间文娱活动更甚。一些儒商认为当地百姓看惯了船帆,而很少见到车马,于是受汉代“骆驼载乐”的启发而兴起竹制“大马灯”,在春节、元宵节期间舞玩。由于大马灯必须有较多固定的人参加,因而以汤姓为主体的东坝村大马灯应运而生,并不断传承和发展,形成世代相传、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

一.舞蹈

东坝大马灯是一项模仿战马造型的民间舞蹈,用竹制“马架”,外表用绒布制成“马皮”,并饰以马鞍、缰绳、铜铃等,形神兼备。大马灯一般由七匹“马”组成,表演时模仿真马动作奔跃,扮演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小演员飞身跃马出征,在鼓点的指挥下,配以民间器乐,马队交替布阵,最后按“天下太平”四字笔画走阵收场,整个场面非常壮观。东坝大马灯的表演者都是东坝村村民,老少三代同台表演,世代相传。

二.历史

唐宋以后,东坝镇已成为太湖流域的重镇,至明清更为繁荣,有“七省通衢”之誉。当时,东坝成为扼守中江、下江枢纽,商贸繁荣、商贾云集,亦不乏文人雅士。每年农历三月、五月、七月都有隆重庙会活动。唯春节、元宵少民间文娱活动。一些儒商认为当地百姓看惯了船帆,而很少见到车马,于是受汉代“骆驼载乐”的启发而兴起竹制“大马灯”,在春节、元宵节期间舞玩。由于“大马灯”必须有较多固定的人来参加,因而,以汤姓为主体的东坝村大马灯应运而生,并不断得传承和发展,成为世代相传、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活动。

近年来,固城镇桥头村恢复了大马灯表演。他们的“马队”由九匹马组成,表演形式与东坝大马灯基本相同,其表演队伍更显雄壮。

三.价值

东坝大马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它在内容上体现了高淳人民崇尚“忠义”的思想和改天换地的龙马精神,表达着对“天下太平”和谐社会的追求向往,从而将中国的传统道德理念融涵其中。同时,东坝大马灯造型逼真,表演生动,气势磅礴,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四.荣誉

解放后,高淳县重视对东坝大马灯的挖掘、整理工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和市、县文化部门加强了对东坝大马灯的保护。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对音乐、舞美等方面作了进一步规范。在南京市有关艺术家的指导下,东坝大马灯在音乐、舞美等方面有了新的改进,使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奇葩大放异彩。

1991年南京高淳东坝大马灯在金陵庙会上一举成名,成为行家和市民称赞的焦点;

1993年春,在参加南京市首届金陵民间文化庙会的比赛中,独占鳌头;同年9月,在沈阳第三届国际秧歌节比赛中,力挫群芳,一举夺得最高奖——金玫瑰奖;

1993年底,在广州参加了93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活动,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表演,深受各方面的好评;

1994年3月5日,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兰杯”“春节联欢晚会颁奖晚会”现场直播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获得了“江南一绝”的美誉。

1995年5月,为出席在南京召开的全国文化先进县(区)经验交流会的代表们进行表演。当时的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和各省、市分管领导一同观看了演出,并和大马灯表演队合影留念。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马灯先后在上海旅游节、无锡太湖艺术节、常州民俗文化节、大连服装节、南京第六届全国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中大显身手,载誉而归。

五.非遗

东坝大马灯2007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特征

大马灯在造型上比一般马灯的道具马型高大,是由两人组合表演一匹马。前面一人戴道具扮马头,后面一人曲身紧抓前面人的腰带,披戴道具作马身,两人互相受到牵制,表演时难度较大。在练习阶段要求比较严格,扮马人首先要熟悉真马的性情、动态、静貌;其次是苦练马步功夫。马在行走时,演马首的起左步,演马身就要跟右步。两人四条腿左右交差,亦步亦趋,紧密配合,达到和谐统一,才能把假马演得逼真神气。

东坝大马灯代代相传,训练有素。表演时7名少儿扮演三国戏剧中刘备、关羽、张飞、赵子龙、黄忠、马超及旗牌报手,乘坐7匹战马,在旌旗招展、战鼓雷鸣中策马扬鞭,疾驰而出,神威气势,咄咄逼人。只见那令旗指处,阵法不断变换。由跑单穿、双穿、布阵列队、信马由缰,到围阵对敌,七马昂首长啸,奋蹄奔腾,俨如疆场驰骋,将假马演成栩栩如生的真马。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最后以“天下太平”四字列队收场。在场观众仿佛身临古战场,惊喜交加,叹为观止。

近年来,固城镇桥头村恢复了大马灯表演。他们的“马队”由九匹马组成,表演形式与东坝大马灯基本相同,其表演队伍更显雄壮。

更多南京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南京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带你织云锦 看夫子庙 识南京

南京民歌茉莉花鉴赏评价 民歌茉莉歌曲介绍

南京特色舞蹈麻雀蹦特点 麻雀蹦表演方式概述

东坝大马灯传承现状 东坝大马灯表演内容以及历史发展介绍

南京云锦有什么织造特点 南京云锦织造特点以及品种类型概述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南京特色舞蹈麻雀蹦特点 麻雀蹦表演方式概述
麻雀蹦(方山大鼓)民间舞蹈。因以模拟麻雀蹦跳为主要动作,故名麻雀蹦。又因为开始流行于南京市江宁县方山乡一带,故又名方山大鼓。相传明末时由河南移民带来。太平天国时期是"麻雀蹦"发展的鼎盛期。舞蹈时,双膝始终贴鼓成半蹲,学麻雀蹦跳状,膝部屈伸,带动身体上下起伏,围鼓作上下左右前后大幅度蹦跳。整个舞蹈节奏鲜明,动作形象生动,英武矫健,活泼热烈。近年"麻雀蹦"常在大型庆典中演出,深受群众喜爱。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麻雀蹦的表演形式吧!
【粤港澳文化】人文地理_民俗文化_建筑特色_非物质文化遗产
粤港澳中的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都属于岭南文化,民俗相近,但由于历史原因,三地在主流的文化下孕育出了不同的特色。那么粤港澳文化特色是什么?粤港澳文化有哪些?广东、香港和澳门文化特点分别是怎么样的呢?下面MAIgoo网编就为您盘点一下粤港澳三地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粤港澳/珠三角 传统文化 ★★★
9417 83
南京民歌茉莉花鉴赏评价 民歌茉莉歌曲介绍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南京民歌《茉莉花》吧!
南京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带你织云锦 看夫子庙 识南京
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南京又是十朝都会,“衣冠文物盛于东南和都市大气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几分儒雅之气,豪杰之风,斯文秀美,亢朗冲融。”同时南京作为天下文枢所在,文化底蕴深厚,所谓“菜佣酒保也有六朝烟水气”。本文接下来就盘点了南京传统文化知识大全,告诉你南京有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呢?南京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南京的结婚习俗文化、南京饮食文化、南京传统节日习俗文化大全以及南京的传统曲艺和南京独有建筑文化的吧!
南京文化 南京市 ★★★
2w+ 112
南京宗教文化概述 南京有哪些名寺 南京主要有哪些庙会
南京是全国民族宗教工作的重点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南京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五大宗教,共有宗教信仰群众约40万人。总体来看,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信徒数量比较多、增长也很快,天主教、道教人数较少。移民造成宗教信仰人数的增长是南京宗教的一个新特点。下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南京宗教文化概况,一起来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