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话有什么舞台特点 南京白话简介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游客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南京白话又名“南京相声”,流布于南京及其毗邻地区。是以南京方言说、学、逗、唱的一种民间曲艺。相传始于20世纪30年代。起初只是简单模仿相声,后来逐渐有所发展。相声用第三人称,南京白话则用第一人称,演员便成为剧中人,所以演重于说。那么南京白话有哪些特点呢?那就随本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历史渊源

南京白话源于北方的相声。民国初年,相声艺人王子亮、路彩翔等人先后把相声艺术从北方传入南京,由于语音的障碍,南京听众对北方的相声反应并不热烈,原有的“包袱”在乡音不同的南京听众面前失去了魅力。艺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手法,以期赢得南京听众。

1930年,评话艺人周凤鸣和他的同母异父兄弟钱天笑在夫子庙露天书场用南京官话模仿北方相声表演,结果大受听众欢迎。但相声界出于门户之见,不予合作。不久,周凤鸣重操评话旧业,钱天笑则将单口相声曲目移植过来,独自一人“撂地”演出,上演了《解学士》、《满汉斗》、《蔡锷云南起义》等段子。他凭借说评话的功底,把相声的“八大棍”说得别具风格。他还采用南京话即兴“现挂”,随手拈来,常引得听众捧腹大笑。他还移植相声的“学杂唱”,将其中学唱的剧种,改为南京听众熟悉的“扬剧”、“白局”、“数莲花”等。

钱天笑于1940年前后,还到安徽马鞍山、芜湖等地演出,扩大了“南京相声”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钱天笑参加了南京市的曲艺演出团体,他的“南京相声”得以与“正统”相声同台演出。演出时,往往他在台上学唱南京地方曲调,台下听众拍手助兴,有时还出现听众齐声应和的场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钱天笑退出舞台,“南京相声”由业余演员继续演出。1963年,秦淮区文化馆业余曲艺队队员李宗汉创作相声《老相识》,和梁汉辰合作,改变了钱天笑用南京官话模仿北方相声的表演手法,试用纯粹的南京话表演,演员在台上每一句地道的乡音,都引起听众热烈的反响。这个意外的收获,不仅使李宗汉等欣喜异常,也鼓舞了南京地区的业余相声演员。过去他们常为普通话语音不标准,说、学、逗、唱等基本功难于掌握而发愁的问题。经李、梁的尝试,得到启示。于是,在南京业余相声界掀起了一股“南京话相声”热,并发展成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形式 。

注:此处1963年指的是当初在某刊物上刊登的时间,最初创作完成时间是在1959年。以59年为准。

二.舞台特点

南京白话表演艺术,在语言上,彻底使用南京语言,逗笑则靠南京话和脚本的喜剧性,内容强调了地方性、南京味,表演增强戏剧性成分。为有别于北方的相声,取名南京白话。南京白话二人对口表演也分甲(逗)、乙(捧),演出时有时着大褂,有时着中山装或西装。

三.相关曲目

南京白话代表性曲目有《老相识》、《包您满意》、《人情债》、《庙上风情》、《商业新风》等。

《老相识》于1963年由《曲艺》杂志发表,《包您满意》、《人情债》等分别由江苏省、南京市广播电台录音播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南京市约有十对南京白话演员,有影响的曲目有《比》、《红心曲》、《老相识》、《管理新风》、《包您满意》、《人情债》、《红花赞》、《太平天国》等。其中《红心曲》于1976年参加江苏省文艺调演,获演出二等奖,创作三等奖,《包您满意》于1977年参加南京市职工文艺调演,获创作、表演一等奖。

更多南京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南京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带你织云锦 看夫子庙 识南京

东坝大马灯传承现状 东坝大马灯表演内容以及历史发展介绍

金陵金箔起源于什么时候 金陵金箔的生产工艺介绍

南京云锦有什么织造特点 南京云锦织造特点以及品种类型概述

南京白局起源于什么时候 南京白局的历史起源以及表演以及概述

南京建筑有什么建筑特点 南京建筑风格概述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粤港澳文化】人文地理_民俗文化_建筑特色_非物质文化遗产
粤港澳中的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都属于岭南文化,民俗相近,但由于历史原因,三地在主流的文化下孕育出了不同的特色。那么粤港澳文化特色是什么?粤港澳文化有哪些?广东、香港和澳门文化特点分别是怎么样的呢?下面MAIgoo网编就为您盘点一下粤港澳三地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粤港澳/珠三角 传统文化 ★★★
9417 83
南京民歌茉莉花鉴赏评价 民歌茉莉歌曲介绍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南京民歌《茉莉花》吧!
南京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带你织云锦 看夫子庙 识南京
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南京又是十朝都会,“衣冠文物盛于东南和都市大气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几分儒雅之气,豪杰之风,斯文秀美,亢朗冲融。”同时南京作为天下文枢所在,文化底蕴深厚,所谓“菜佣酒保也有六朝烟水气”。本文接下来就盘点了南京传统文化知识大全,告诉你南京有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呢?南京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南京的结婚习俗文化、南京饮食文化、南京传统节日习俗文化大全以及南京的传统曲艺和南京独有建筑文化的吧!
南京文化 南京市 ★★★
2w+ 112
南京的结婚习俗有哪些 南京结婚流程习俗大全盘点
在南京的结婚习俗中,婚礼前一天,新郎和新娘是不能够见面的,因为南京习俗是见面了就不吉利啦。男方家会摆几桌,俗称暖房酒,主要就是男方家里的亲戚朋友,一般4,5桌样子。之后晚上需要有个小男孩来压床,是要童男,一般是男方家的亲戚小宝宝。新房的床下面会放一些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寓意早生贵子。新房的床当晚只可以由新郎和压床的宝宝睡,其他的人都是不能够睡的。那么在南京结婚还需要遵守哪些结婚风俗?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下面是本文为你整理的有关南京结婚习俗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广西南宁有些什么风俗 南宁传统文化盘点 带你看邕剧 听壮族山歌
南宁现已聚居了壮、汉、瑶、苗、回、满、侗、水、仫佬等民族,史称“百越之地”,也得以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由于民族的丰富多样,也赋予了南宁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在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的同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造就了南宁文化今天的炫彩。如特色的民俗风情壮族三月三;表演细腻的邕剧;浓厚馥郁横县大粽等,下面本文的maigoo编辑盘点南宁的传统习俗、生活文化、民间文学、曲艺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了解“百越之地”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 南宁市 ★★★
1.5w+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