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心理】青少年为什么会攀比 孩子攀比心理如何引导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八度知识人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攀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心理、一种行为。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成长期,他们在“比”中认知、“比”中体验、“比”中反思、“比”中成长。那么青少年为什么会产生攀比心理呢?孩子攀比心理又该如何引导呢?

【攀比心理】青少年为什么会攀比 孩子攀比心理如何引导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及科技的突飞猛进,青少年面对的诱惑已经从社会层面扩展到虚拟网络层面,此外中学阶段学生心智的不成熟、情绪的不稳定逐渐使其成为攀比心理的高发群体。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偏离正常轨道,攀比心理不断滋生的背后是令人担忧的中学教育与民族发展。当攀比心理膨胀到一定程度,往往会激发青少年的犯罪欲,在危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同时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做好青少年攀比心理成因分析并制订可行的解决策略成为中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青少年攀比心理的成因分析

1.不良的社会环境扭曲青少年的消费观

不良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攀比心理的助长往往是直接而深刻的,一方面青少年狂热的追星热潮使得其过度效仿明星,不断膨胀的物欲需求使得青少年陷入消费误区;另一方面不良的社会风气带动青少年不良的跟风热潮,不健康信息及场所的客观存在加剧了青少年攀比心理的滋生。不良社会环境使得青少年很难有效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从而造成消费观念的扭曲畸变。

2.学校正确教育引导的缺失助长攀比心理

学校在学生攀比心理纠正引导中的失职主要表现为教育引导的不到位。青少年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层,其认知与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需要学校做好心理的辅导与教育。学校从本质上说承担着比家庭更为重要的引导责任,但是我国大部分学校在学生攀比心理引导纠正方面努力不够,使得学生的攀比心理更趋严重。学校对学生消费心理引导方面的不足也使得学生在不良的社会风气刺激下滋生攀比心理。

3.家长榜样示范不足强化既定攀比心理

计划生育的开展使得我国独生子女的比例大幅提升,造成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宠爱,对孩子的任何需求家长都最大限度满足,其中不乏孩子的无理需求。此外,部分家长错误的消费观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青少年受家长消费观念的影响养成了追求物质享受,过度挥霍金钱的消费趋向。

二、青少年攀比心理的解决策略分析

1.努力净化既有社会环境,以文明校园建设消除攀比心理

要想真正实现青少年攀比心理的消除,必须从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的净化开始。一方面加强社会消费心理与消费观念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不良消费心理的危害性,在全社会形成文明消费、理性消费的消费风气与趋向。以大环境的优化消除青少年的攀比心理,从而引导其科学理性消费,自觉规范消费行为。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环境的净化,通过开展健康积极的校园活动,尤其是开展消费方面的知识讲座、消费案例的真实模拟等,让青少年认识到攀比心理的危害,从而自觉与攀比心理作斗争。

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对青少年攀比心理的关注

我国大部分中学校园对学生攀比心理的忽视、消费心理教育的缺失助长了青少年的攀比心理。因此,学校一方面要注意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引导作用,鼓励教师通过鲜活的教学案例增强学生对攀比心理危害性的认识,使其在教师的引导启示下做出正确的消费判断。另一方面要开设心理教育专项课程,对以攀比心理为代表的一系列错误心理进行教育引导,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3.家长以身作则进行榜样示范,最大限度发挥家庭引导作用

家庭与家长对青少年消费心理的影响最为深远。通过家长的榜样示范,孩子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自觉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自觉规避不良的消费趋向与消费行为。此外,家长要承担起孩子成长成才的陪伴职责,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与应酬中抽出时间回归家庭,给予孩子最基本的呵护与关怀。通过家庭角色的重新建构,真正发挥自己的教育指导作用,引导孩子自觉同错误的攀比心理作斗争。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怎样应对青少年失恋 失恋后该如何消除心灵创伤
青少年期间两个人在一起恋爱对于本身来说可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觉得跟对方在一起感觉到很开心快乐,不过早恋往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同时这个年纪的学生对于爱情根本没有充分的了解,经常会因为自己的喜好结束这段感情,而面对为失恋而痛苦缠身的青少年,怎样开导劝慰青少年走出失恋阴影呢?看下文。
恋父情结是怎么形成的 恋父情结的心理特征
恋父情结是什么意思?恋父情结一般是指依恋父亲的倾向,严重者可能产生嫉妒心理,而嫌母爱父,做出一些独占父亲感情的事。女孩对父亲异常深情,视父亲为主要的性爱对象,而视母亲为多余,并总是希望自己能取代母亲的位置而独占父亲。那么恋父情结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就带你了解有恋父情结人的心理特征。
高三学生心理脆弱怎么办 高三精神脆弱怎么办
高三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时期,为了备战高考每天都忙得天昏地暗,脑神经累得迷迷糊糊,身心疲惫不堪。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的思想很容易出现波动,心理也比较脆弱。那么高三学生心理脆弱怎么办?下面一起来看看怎么缓解。
暗恋一个人该不该表白 学生暗恋老师怎么办
暗恋是一种腼腆的爱与喜欢,不愿说出口,或不能说出口,但一直坚守的感情。暗恋也许在青春的懵懂期,也许在谈恋爱的正当年,对于心仪的对象大家总是不知道如何开口比较合适?生怕把关系弄僵了,让自己的机会白白溜走,那么,暗恋一个人该不该表白呢?如果你们的而关系达到了以下三个条件,即可水到渠成的进行表白。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早恋的原因及症状 青春期早恋的利与弊
教师和家长们提到“早恋”,都是“谈虎色变”,而这种异性相吸的情感只是到了一定的生理、心理年龄的正常表达而已。很多青春期恋情导致的问题,都是由家长和老师的不正确干预造成的。禁止、打压不是良策,夸张、矛盾是家长的失职。只有教会学生自己把握青春的成长,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才是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