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电有哪些种类 危害是什么 怎样预防雷电危险

本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559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夏季暴雨频发,降水量持续上升,我国多地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雷电暴雨侵害,如河流湖泊涨水引发洪涝,强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水土流失,雷电产生的强大磁场导致各种电器、网络设备故障,雷电伤人事件每年都会发生......这种极端天气无法避免,我们只能学习如何正确应对,保障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下面就来和买购小编一起了解雷电有哪些种类,危害是什么,以及暴雨天气如何防“雷”。

雷电的形成原理
  • 雷电简单的说,就是天空中的某一块云层与另一块云层或者与大地,由于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反而产生瞬间剧烈放电的现象。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

雷电的种类
  • 直击雷
    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形成的。直击雷可在瞬间击伤击毙人畜。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令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 感应雷(雷电感应)
    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这种磁场能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造成对人体的二次放电,从而损坏电气设备。
  • 球形雷
    球形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运动速度大约为2m/s。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
  • 雷电侵入波
    雷电冲击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其传播速度为3×108m/s,雷电可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入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
TIPS: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
查看更多
雷电的等级
  • 黄色雷电预警
    1-6小时内,将发生较强雷电活动;2-6小时内,将发生雷电活动,并伴有8级以上阵风,或小时雨强大于等于2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可能会导致雷击事故。
  • 橙色雷电预警
    1-2小时内,将发生强烈雷电活动;2小时内将发生较强雷电活动,并伴有10级以上阵风,或小时雨强大于等于4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可能存在避险灾害事故的重要可能性。
  • 红色雷电预警
    1-2小时内,将发生强烈雷电活动,并伴有12级以上阵风;2小时内,将发生强烈雷电活动,并伴有小时雨强大于等于6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避险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雷电的危害

  • 长期以来,雷电一直以直击雷的形式给人类及地球上的生物以及人类文明带来灾难性的打击。雷电灾害已被联合国有关部门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被中国电工委员会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雷电产生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使其能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常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击毁建筑物、供配电系统、通信设备、引起森林火灾,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断、仓储、炼油厂、油田等燃烧甚至爆炸,危害人民财产和人身安全,对航空航天等运载工具也威胁很大。

引发雷灾的事故原因
  • 气候影响
    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受冷暖空气和海陆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强对流天气频繁导致雷电与雷暴活动多发。
  • 地形影响
    暖湿气流受到山地的抬升作用,容易形成对流不稳定,有利于雷暴云的形成,海拔高的地区比海拔低的地区更容易遭受雷电的侵袭。
  • 承灾体的易损性
    从灾害学的角度看,承灾体易损性指可能受到雷电灾害威胁的所有人员、物体和财产的伤害或损失程度,一个地区人口和财产越集中,易损性越高,雷电灾害风险就越大,可能遭受的潜在损失也越大。
  • 安全意识薄弱
    民众对于雷电灾害的成因、防范救助方法不了解,在雷电发生时不能及时采取正确方法躲避,反倒引雷上身。政府要加强雷电防灾意识的宣传和救灾知识的普及,加强各种媒体介质的防灾宣传,包括电视、网络、手机平台等,定期组织防灾演练。
TIPS: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
查看更多
室内防雷
注意关闭门窗,室内人员应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关闭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入侵。
买购小编特别提醒大家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室内地面要保持干燥,不能让电器的金属管线接触湿地,容易导电伤人。
不要出去收晾晒在铁丝上的衣物,晾衣用的铁丝不要拉进室内。
拔掉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网络线等进出室内的金属线缆,不要使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室外防雷
尽快躲到有遮蔽的安全地方,远离建筑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施。
MAIGOO编辑提醒大家雷雨天气在室外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金属支杆,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千万不要站在大树、高塔、广告牌下躲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等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不要几个人拥挤成堆,人与人不要相互接触,以防电流互相传导。
雷雨天气一定不要骑自行车、摩托车或开拖拉机,不要把锄头等带金属的东西扛在肩上,女士最好拿下头上佩带的金属发夹等物件。
雷雨天气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防雷装置有哪些
  • 接闪器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和避雷带都是接闪器,它们都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以此保护被保护物免受雷击。
  • 避雷器
    避雷器的作用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器设备免受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频暂态过电压冲击而损坏的一个电器。避雷器并联在被保护设备或设施上,当出现雷击过电压时,装置与地由绝缘变成导通,并击穿放电,将雷电流或过电压引入大地,起到保护作用。
  • 引下线
    Maigoo小编了解到引下线是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
  • 电源防雷器
    正确安装电源防雷器,设备因雷击导致电源损坏的机会可以减少到接近零,即可免除更换设备之费用,保障系统不间断连续运行。并可减少建筑物因雷击所引起的电源火警机会,确保人身及其他财产的安全。
  • 视频防雷器
    视频防雷器安装于视频传输线的两端(前后端),可以有效保护摄像机、球机、矩阵、数字录像机、监视器不受雷电的破坏。
TIPS: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
查看更多
避雷针是怎样避雷的

  • 当遇到雷雨天气时,空中有许多带电云层带着附和电荷,使得很多高层建筑被感应上大量正电荷,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加上避雷针的顶部是尖的,产生静电感应时,避雷针针头就会聚集大量电荷,会与这些云层形成一个电容器,给予带电云层形成通路,主动吸引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在触电的瞬间,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从而使建筑物免遭雷击。

    因为引下线本身就是一个雷电的通道,所以强大的电流经过引下线,还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这种电磁辐射,对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还是会产生影响的,不是说装了避雷针,这个建筑物内就安全了,对于一些电子设备还要安装浪涌保护器,以防感应雷害的发生。

推荐阅读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地震后哪里最安全 地震时往哪里躲
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可以将伤害降到最低。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快速判断自己所处位置和震...
我国为什么地震多发 我国地震多发地段是哪里
我国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尤其是这几年通讯发达,各种大大小小的地震新闻都能第一时间让全国人民知道,更觉得地震事件越来越多。那么我国为什么地震多...
危险物品是指什么物品?危险品标识 常见危险品应急处理措施
危险物品,即由于其化学、物理或者毒性特性使其在生产、储存、装卸、运输过程中,容易导致火灾、爆炸或者中毒危险,可能引起人身伤亡、财产损害的物品...
MAIGOO原创 化工原料 危险品 ★★★
9380 37
汽车安全驾驶知识 交通事故_汽车故障_车辆违章_汽车保险相关问题处理
汽车现在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代步工具,汽车能够让人们享受它带来的快捷和便利,同时它也给人们带来一些麻烦和危险。一旦驾驶人员稍不注意,...
MAIGOO原创 汽车 安全提醒 ★★★★
2847 139
食品安全认证标志与标准 食品安全知识大全
有句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这深刻地道出食品安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关乎到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毕竟...
MAIGOO原创 食品安全 饮食常识 ★★★★
5986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