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该不该生二胎 生二胎压力大怎么办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爱宝育儿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很多人都说生二胎压力大,因为不仅要面对物质上的压力,还要面对精神上的压力。但生二胎也有不少好处,一在于让大宝有个伴,将来长大了,也能互相帮忙;二在于父母老了的时候感觉有点依靠;三在于有些家庭,如果有了个女儿,可能再想生个男孩,凑成个好字……那么,普通家庭该不该生二胎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普通家庭该不该生二胎

如果现有资金,剩余富足,那么,可以考虑二胎。如果现有资金,剩余稀少,那么,可以暂时不考虑二胎。但家庭水平一般只是代表现在的状态,并不能代表将来。要相信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有心改变,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如果家庭条件一般,生两个孩子,虽然压力满满,但很多时候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和机遇,可以最大可能的挖掘出一个人的潜力,有时候孩子说不定还是一个家庭的福气呢。

生二胎面临的压力

1、物质压力

社会经济压力大,婚后需要还房贷、车贷的家庭有很多,不少女性即便结婚也会选择继续工作。如果生一个孩子的话,家庭经济还能勉强维持现状,如果生二胎的话,夫妻两人就会面临过重的物质压力,经济上很难负担得起,这也是很多年轻夫妻不愿意生二胎的原因。

2、精神压力

除了物质经济的压力,生二胎带来的精神压力也很大。一个孩子可以集中教育,夫妻能负责任的养育出优秀孩子,两个孩子的话,夫妻两人明显有些精力不足,担心不能给两个孩子最好的教育,自家孩子将来会落人一节;两个孩子性格不同,教育起来会更费精力;做到不偏心把两个孩子养成才,其实是很难的事。

生二胎压力大怎么办

如果老人愿意带孩子,那当然是最好的,因为老人能分担压力。不只是精神上的压力,还可能会分担物质上的压力。如果老人愿意带孩子,家庭能继续维持双职工状态;而且有些老人在带孩子的时候,愿意拿出自己的养老金来养育孩子,即便是生二胎,夫妻物质上的压力会减轻很多。

老人有育儿经验,在教育娃方面,阅历和经验丰富的老人能够给出更好的指点。而且老人跟孩子有血缘关系,肯定会用心的关爱孩子,孩子的生命中多出了一份亲情。夫妻两人会发现即便生二胎,如果有老人分担的话,基本上不会有精神压力。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怀孕神经衰弱什么症状 孕妇神经衰弱怎么办
怀孕了之后,不止是要关注身体发生的变化,而且心理上的变化也应该要多注意。有些孕妇因为各种原因,在孕期会容易出现失眠、头疼、乏力等神经衰弱症状,这时候可不能小看这些问题,如果严重,可能会引起抑郁症等心里疾病。神经衰弱怎么办?孕期得了神经衰弱我们要积极配合治疗干预,早日找回那个健康的自己。
如何调整宝宝健康心态 宝宝心理健康要重视
很多家长关注最多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婴幼儿,还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容易使家长“误解”。当孩子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性格时,不要一味地觉得孩子不听话,很有可能是心理方面有障碍了。宝宝心理问题除了医学干预外,饮食方面也要多加注意,那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宝宝心理健康的调节。
母婴健康 婴幼童 ★★★
1857 57
【产后忧郁认识】产后抑郁会持续多久 产后抑郁症能治好吗 产后抑郁认识误区
产后抑郁会持续多久?初为人母,有6成到8成的新妈妈会经历“产后情绪低落”,这是一种轻度的抑郁状态,泪点低、焦虑、睡眠障碍、易怒、情绪多变等。如果这种状况持续时间超过2-3周,则有可能是患上了产后抑郁症,那么,产后抑郁症能治好吗?产后抑郁有哪些认识误区呢?
孕期焦虑是什么 怎么缓解 从这几个方面调节孕妇心理
孕期焦虑是什么?一般女性在怀孕后可能会变得比较情绪化,有时会很焦虑,这是怎么回事呢?女人本身就敏感,怀孕时的女人空闲的时间多了起来,就更加的敏感了。一件小小的事情都可能引起她们的焦虑,小事情往往被她们放大到无限大,由于承受能力太低,而变得焦虑。心理素质不好的孕妇可能会因焦虑产生对人生无望的念头。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孕期焦虑的相关知识吧!
孕产妇 孕期
2005 69
【婴幼童心理健康】宝宝心理异常的表现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初期。在这一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各个方面都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其主要任务为动作、语言、认知和情绪的发展。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咬指甲、倔强、害羞、缠人、恐惧、不合群、自尊心强等,我们作为大人该如何做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呢?首先是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