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仪器准备与检查
1.环境与电源
确保仪器放置在稳定、无振动的工作台上,避免光路偏移。检查电源稳定性,电压需符合仪器要求,必要时配备稳压电源。环境温度建议保持在5℃-35℃,相对湿度低于85%,防止湿气影响性能。
2.仪器状态确认
检查激光粒度仪外观是否完好,各连接线是否稳固。开启仪器主机及相关辅助设备,预热15-30分钟,使激光功率稳定。确认光学系统清洁,无灰尘或污渍,必要时用专用清洁工具擦拭。
二、样品准备与分散
1.样品类型选择
干法测试:适用于流动性好的粉体(如金属粉末、陶瓷粉末)。直接通过进样器送入测量区域,需确保样品无结块。
湿法测试:适用于液体样品或需分散的固体样品。将样品加入分散介质中,添加适量分散剂防止团聚。
2.分散处理
湿法样品: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分散5-10分钟,观察试样分散情况,适当调整液面高度。分散后关闭电源,取出烧杯备用。
干法样品:打开压缩空气瓶,调节样品槽出口宽度,将处理好的样品加入样品盘,尽量靠近出口处。
三、参数设置与校准
1.光学参数设置
在计算机操作软件中,输入样品名称、测量范围、折射率等基本信息。若软件数据库中存在所测物质或介质,自动搜索其折射率;若无,需手动添加物质名称及折射率。
2.测试参数设置
根据样品特性设置分散液流速、超声时间、循环次数等参数。
3.空白测量
对分散介质(如去离子水)进行空白测量,确保无杂质信号。若数据异常,需更换分散介质重新测量。
四、激光粒度仪干法和湿法测试流程
1.湿法测试流程
将分散好的样品缓慢注入样品池,确保无气泡残留。点击软件“开始测量”按钮,仪器自动发射激光束照射样品,探测器接收散射光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待数据稳定后(如20-80通道无杂质信号),记录10-15条数据求平均值。
2.干法测试流程
在软件操作界面选择样品物质、结果计算模型等参数。启动测量,待激光遮光度处于设定范围(如10%-20%)时,仪器自动完成测试并显示结果。
3.重复测量
对同一样品进行3-5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若数据偏差较大,需检查样品分散均匀性或仪器参数设置。
五、数据保存与后处理
1.数据保存
将测量数据保存至指定文件夹,详细记录样品信息、测量时间、操作人员等。支持数据导出为Excel格式,便于进一步分析。
2.结果分析
软件自动生成粒度分布曲线及统计参数(如D10、D50、D90、Span值)。可通过“比较/合并”功能分析多个样品的测试图像和典型结果(最多6个)。
六、设备清洗与关机
1.清洗流程
湿法测试后,用纯净分散介质冲洗样品池、管路等部件3次以上,清除残留样品。若测量特殊样品,需使用专用清洗剂防止交叉污染。
2.关机顺序
依次关闭激光粒度仪主机、辅助设备(如湿法进样器)及计算机。断开电源,整理连接线,为仪器盖上防尘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