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研读近年来高考文本材料
“建议老师们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根据各个知识点,尤其是重难点,按照复习计划和目标组织实施有效的训练,把单元训练和整体综合训练有效结合起来。同时还要研究近三年来全国卷语文试题,找准高考经典题型,并尽量做到科学预测题型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趋向。”对于语文学科的后期复习,安庆一中胡安宁老师首先对高三任课教师提出了建议,老师能成竹在胸,学生就能胜券在握。
语文学科中,阅读、写作是重点。如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作文写作水平?胡安宁老师建议广大考生,应该多多研读近几年来的高考文本材料,研究并细化答案的构成,明确其解题思路;作文方面,可广泛阅读各类文章,大量积累写作素材。他强调,作文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听老师的讲解,更要靠自己有目标地进行训练。要有自己持之有据的见解,要体现和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提高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老师还特别指出,高考作文是“遵命作文”,不提倡考生一味追求选材、手法和语言的新、奇、特,而忽略对文章立意的推敲、斟酌和提炼。考生应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应多在立意上下功夫,仔细揣摩和领会命题人的意图,从而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找到薄弱点、找准突破点
安庆二中汪旭阳老师则建议广大考生,后期复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要找到自己的薄弱点。薄弱点,也就是增分点,将自己最短的一块木板加长,水桶的容量自然增大。这就要求考生对自己的语文复习情况有清醒的认识,知道哪里是自己的软肋,哪里是自己最短的一块。
其次是找准突破点,语文的各考点中,有些考点是可以在短期内有所作为的,比如作文、诗歌鉴赏、社科文阅读等;在语文考卷中,分值最重的莫过于作文和现代文阅读,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可以将精力适当倾斜到这两个部分。
另外,汪旭阳老师认为,最后两个月的语文复习,必须有侧重。第一,古代诗文阅读,诗歌鉴赏应学会紧抓答题规律,规范答题。鉴赏古诗,可以从标题入手,了解写作特点、描写对象等;诗歌下方的注释是帮助考生答题的“钥匙”,可以找到读懂诗歌的切入点。学生对“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概念应明确,切忌答非所问。文言文阅读要积累一定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古今异义等基本知识,加强对文言翻译句子的练习。
第二,现代文阅读。科技文阅读要掌握“比读”方法,在原文中找出选项的对应区域进行对照阅读。文学作品阅读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
第三,写作。注重五个“一”:一个生动醒目的标题、一个文采飞扬的开篇、一个卒章显志的结尾、一些新颖真实的内容、一份整洁的卷面。
两种语文复习心态不可取
进入冲刺阶段的复习,考生的心态调整显得尤为重要。汪旭阳老师表示,目前考生中容易出现的两种心态最要不得。一是轻视放松心态要不得,这些考生认为自己的语文一直不错,是强项,很想利用最后的时间补习弱项,整体提高。“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不可取。单纯地以几次考试成绩就认定语文是‘强项’而放松复习,这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危险性,这也是许多考生高考时出现成绩明显下滑、‘强项’发挥不理想的潜在原因。”
二是学语文无效的心态需调整,这类考生认为自己语文课也听了,练习也做了,但分数总是徘徊不前,学不学语文作用不大,还不如用这些时间和精力去抓抓强项更有效益。其实,这些考生成绩徘徊不前的关键原因常常是在“如何听”“如何做”上出了问题,主要表现为听讲时不能专注认真、反思内化,训练时不能查缺补漏、及时强化。
“总之,希望所有的考生在最后阶段,都能高度重视语文复习,扎实认真,全面细致,紧跟教师的教学安排,在综合训练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用单项训练进一步强化提高,查缺补漏,勤于反思。”汪旭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