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国家级非遗曲艺名录大全 浙江曲艺国家级非遗名单公布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浙江是“非遗大省”,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曲艺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变化中,形成了众多地域特色鲜明的地方曲种。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浙江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温州鼓词、绍兴平湖调、摊簧、绍兴莲花落、温州莲花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浙江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浙江省国家级非遗之曲艺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Ⅴ-1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曲艺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浙江曲艺杂技总团 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有限公司
Ⅴ-13 温州鼓词 曲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瑞安市 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Ⅴ-13 温州鼓词 曲艺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平阳县 平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Ⅴ-17 绍兴平湖调 曲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绍兴市 绍兴市文化馆、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Ⅴ-18 兰溪摊簧 曲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兰溪市 兰溪市文化馆(兰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Ⅴ-18 摊簧(杭州摊簧) 曲艺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Ⅴ-18 摊簧(绍兴摊簧) 曲艺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浙江省绍兴市 绍兴市文化馆、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Ⅴ-23 绍兴莲花落 曲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绍兴县 绍兴市柯桥区文化发展中心(绍兴市柯桥区文化馆、绍兴市柯桥区图书馆、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绍兴市柯桥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Ⅴ-38 小热昏 曲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Ⅴ-52 杭州评词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Ⅴ-53 杭州评话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Ⅴ-54 绍兴词调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绍兴市 绍兴市文化馆、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Ⅴ-55 临海词调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临海市 临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Ⅴ-56 四明南词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宁波市 宁波市海曙区文化馆
Ⅴ-66 平湖钹子书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平湖市 平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
Ⅴ-67 宁波走书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咸六村
Ⅴ-67 宁波走书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奉化市 宁波市奉化区文化馆
Ⅴ-68 独脚戏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Ⅴ-78 金华道情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金华市 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Ⅴ-78 金华道情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义乌市 义乌市文化馆(义乌市群众书画院、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Ⅴ-82 武林调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Ⅴ-83 绍兴宣卷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绍兴县 绍兴市柯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Ⅴ-84 温州莲花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 温州市温馨瓯韵说唱团
Ⅴ-84 温州莲花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永嘉县 永嘉县曲艺家协会
Ⅴ-103 永康鼓词 曲艺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永康市 永康市民间艺术表演协会
Ⅴ-104 唱新闻 曲艺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象山县 象山县文化馆
Ⅴ-119 丽水鼓词 曲艺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 莲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Ⅴ-132 三跳(湖州三跳) 曲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浙江省湖州市
声明:以上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曲艺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浙江省国家级非遗之曲艺项目介绍
曲艺的一种。一般由一人或两三人演出,生动滑稽,近于北方相声。流行于沪 、杭等地。独脚戏是一种新兴的传统曲艺曲种。流行于上海、江苏(苏南)、浙江一带,以吴语方言演出。独脚戏兴起于1920年前后,早期多由一人演出,艺术上受到江、浙、沪一带流行的“小热昏”、“唱新闻”、“隔壁戏”等说唱形式的影响。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以及江、浙、沪一带。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2008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 详细>>】
杭州评话起源于南宋,已有八百年历史,是最具浙江杭州特色的地方传统曲艺,已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杭州市民从小听着杭州评话长大。杭州市文联曲杂协会评话艺术团的老艺人,经过精心准备,选取出了《水浒》 、 《三国》 、《明清八义》、《顾鼎臣》等长篇评话中的精彩节目,让市民们在纳凉的同时还能走进精彩的“评话世界”。2008年6月, 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杭州评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绍兴莲花落,亦称莲花乐、莲花闹,是浙江省绍兴地区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因演唱中间有“哩哩莲花落”之类的帮唱过门,故名。或说由唐时“散花乐”变为“莲花乐”再变为“莲花落”。因其演唱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莲花落为群众喜闻乐见。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钹子书是江南吴语区特有的地方传统曲艺形式。据《松江县志》记载,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现今主要流传于浙江平湖一代,上海西部亦有保留。演唱者以竹筷自击钹子掌握节拍,曲调简单,具有吟诵风格,句末略有拖音。演出有说有唱,唱词基本上为七字句,通俗易懂,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平湖钹子书这一种地方传统艺术,不但给人带来了欢乐,还传播了一些文学和历史的知识,有些老农民不识字,讲起“三国”、“水浒”来却是头头是道,这都应该归功于听钹子书。平湖钹子书2007年底被文化部公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展开全部】 【 详细>>】
小热昏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传统吴语曲艺谐谑形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是一种马路说唱艺术。“小热昏”本意是一个人因发高烧热昏了头而胡言乱语,以该词汇命名的曲艺则是“满嘴荒唐话”的说唱艺术。目前还活跃在舞台上,但演员大都年事已高,急需培养接班人,而且大量传统曲目也需要记录和整理,抢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2006年05月20日,杭州小热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列入首批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名录。 【 详细>>】
金华道情又称唱新闻、劝世文。是一种浙江省的传统说唱艺术。它与杭州小锣书、温州鼓词、宁波走书、绍兴莲花落合称为浙江省五大地方曲种。从明朝至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一直是金华民间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它是一人多角色坐唱式单挡说唱艺术。唱一段加几句说表,配上简单的动作,即所谓"艺人一台戏,演文演武我自己"。伴奏乐器极为简单,仅一个情筒和两块竹板。 金华道情是最受金华民众欢迎的一种传统民间曲艺形式。道情在金华流传可考的历史至少已有三百多年。2008年6月7日,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联合申报的“金华道情”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温州鼓词,又称“瞽词”或“盲词”,俗称“唱词”,是浙南地区最大的曲艺种类,亦为华东和浙江省的主要曲种之一。温州鼓词长于抒情,善于叙事,通俗易懂,内含丰富;唱腔押韵,音节和谐,保持了民间说唱音乐的特色。发源于温州瑞安,流布于温州、青田、玉环等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陈十四娘娘》《十二红》等。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瑞安市申报的“温州鼓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四明南词也叫“四明文书”。浙江省传统地方曲艺的一种。用宁波方言说唱的弹词。流行于浙江宁波一带。原为文人的业余演唱,清末出现专业艺人。早期为按生、旦、净、末等分角色演唱,后发展为一人自弹三弦演唱,一人打扬琴伴奏,也有二三人加用琵琶、二胡等伴奏的。唱词为七字句。传统书目均为长篇,有《珍珠塔》、《玉蜻蜓》、《双剪发》等三十余部。 曾称“宁波文书”。系宋代的陶真,明代的弹词衍变而成的浙江曲种,流传至宁波城区和郊县。清末至民国初期为鼎盛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衰落。现已濒临失传。 【 详细>>】
湖州三跳,俗称“纤板书”、“三敲板”,简称“三跳”,皆因它的伴奏乐器是“三敲板”而得名。流行、分布予以湖州为中心的浙北各市县,是一种用劝世调单曲往复,使用湖州当地方言,说唱相间的地方曲艺。三跳的演唱形式有双档、单档之分。双档时,一人主唱称为“前场”,另一人称为“后场”敲扁鼓伴奏,并从“落句”的尾字开始帮腔,叫做“拖哩头”。伴奏乐器“三跳板”,由三块长短不一的长方形竹板或木板组成。湖州三跳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原则之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肩负着延续传统文脉的使命,彰显着遗产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还不断地将天才般的个性创造融入传承实践活动中,对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命名了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998人,以下是名单。
【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类】音乐_戏剧_曲艺_舞蹈_游艺杂技
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常见的有隐约、戏剧、曲艺、舞蹈和游艺杂技等,这些文化底蕴与深度在传承与发展中,可以通过美妙的舞姿、动听的声音与动人的故事、充满魅力的表演等形式将这些优秀文化传达和讲述给后人。今天MAIGOO小编就来为您盘点一次常见的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河南省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河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底蕴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项目众多。那么,河南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河南十大著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名录,有豫剧、少林功夫、汴绣、信阳毛尖茶、罗山皮影戏、洛阳唐三彩、汝瓷、朱仙镇木版年画、洛阳牡丹花会、灵宝剪纸等河南著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看看河南非遗项目名单吧。
安徽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吗?本文整理了安徽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黄梅戏、徽剧、珠算、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凤阳花鼓、花鼓灯、孔雀东南飞传说、淮北梆子戏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构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下面一起随MAIgoo编辑来看看这些安徽非遗文化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 ★★★
3.1w+ 15
台州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台州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台州市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台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海水城,在千百年来的生活生产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截至2022年,拥有1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那么台州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就为你盘点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代表,有台州乱弹、黄沙狮子、仙居花灯、黄岩翻簧竹雕、台州刺绣、三门祭冬、临海词调、济公传说、仙居彩石镶嵌等台州十大著名非遗项目,一起来看看台州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