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大全 贵州民俗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是西南交通枢纽。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孕育其中。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贵州省民俗非遗项目就有火把节、三月三、苗族鼓藏节、苗族姊妹节、侗族萨玛节、苗族服饰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贵州省民俗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贵州省国家级非遗之民俗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Ⅹ-10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民俗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赫章县 赫章县文化馆
Ⅹ-12 三月三(报京三月三) 民俗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镇远县 镇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19 苗族鼓藏节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雷山县 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19 苗族鼓藏节 民俗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榕江县 榕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20 水族端节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三都水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21 布依族查白歌节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 兴义市文化馆
Ⅹ-22 苗族姊妹节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台江县 台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25 侗族萨玛节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榕江县 榕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25 侗族萨玛节 民俗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黎平县 黎平县文化馆
Ⅹ-26 仡佬毛龙节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石阡县 石阡县文化馆
Ⅹ-65 苗族服饰 民俗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桐梓县 桐梓县文化馆
Ⅹ-65 苗族服饰 民俗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 安顺市西秀区文化馆
Ⅹ-65 苗族服饰 民俗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
Ⅹ-65 苗族服饰 民俗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纳雍县 纳雍县文物(非物质文化)管理所
Ⅹ-65 苗族服饰 民俗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剑河县 剑河县文化馆
Ⅹ-65 苗族服饰 民俗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台江县 台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65 苗族服饰 民俗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榕江县 榕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65 苗族服饰 民俗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 六技特区文化馆
Ⅹ-65 苗族服饰 民俗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丹寨县 丹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68 农历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 民俗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石阡县 石阡县文化馆
Ⅹ-70 水书习俗 民俗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物管理保护研究所)
Ⅹ-71 元宵节(德江炸龙习俗) 民俗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
Ⅹ-71 元宵节(苗族舞龙嘘花习俗) 民俗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
Ⅹ-75 苗族独木龙舟节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台江县 台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76 苗族跳花节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安顺市 安顺市文化馆(安顺市文化艺术培训中心)
Ⅹ-83 苗年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丹寨县 丹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83 苗年 民俗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雷山县 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85 民间信俗(屯堡抬亭子) 民俗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 安顺市西秀区文化馆
Ⅹ-127 布依族“三月三” 民俗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望谟县 望谟县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影电视局文化馆
Ⅹ-127 布依族“三月三” 民俗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贞丰县 贞丰县文化馆
Ⅹ-130 侗年 民俗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榕江县 榕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134 歌会(四十八寨歌节) 民俗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天柱县 天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138 月也 民俗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黎平县 黎平县文化馆
Ⅹ-142 苗族栽岩习俗 民俗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榕江县 榕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142 规约习俗(侗族款约) 民俗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黎平县 黎平县文化馆
Ⅹ-150 仡佬族三幺台习俗 民俗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心
Ⅹ-157 布依族服饰 民俗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Ⅹ-158 侗族服饰 民俗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声明:以上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贵州省国家级非遗之民俗项目介绍
二十四节气,英文名字为The24Solar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详细>>】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 详细>>】
侗族女性的服饰千姿百态,或款式不同,或装饰部位不同,或图案和工艺不同,或色彩和发型、头帕不同,她们平时穿着便装,讲求实用,盛装时注重装饰审美,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根据整个侗族妇女服装特点,可将侗族服装分为三种款式,即:紧束型裙装、宽松型裙装和裤装。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2014年11月11日,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现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公众假日。每年这一天,是古人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各地的华夏子孙会前往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故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 详细>>】
贵州省西南兴义一带布依族一个纪念性的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在兴义市顶效镇的查白场举行。该节是为纪念古时当地一对为民除害与抗暴殉情的男女青年查郎、白妹而得名。查白歌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在贵州顶效镇查白村举行。它源于布依族口传民间故事《查郎与白妹》。相传古时候,查白场(原名虎场坝)的查郎救了白妹的命,两人遂成为情深意长的伴侣。白岩寨头人野山猫为抢夺白妹,害死了查郎。白妹放火烧死野山猫,自己也投入火海殉情,与查郎一同变成白仙鹤比翼双飞,飞上九天,成为紫云歌仙。人们为了纪念这对忠贞的夫妇...,就将查郎和白妹的姓连在一起,把虎场坝改名为“查白场”,将六月二十一日定为“查白歌节”。2006年05月20日,布依族查白歌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信俗又称“俗信”,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民众会对某种民俗现象产生心理和行为认同。传统民间信仰崇拜的神灵是信俗产生的一个重要源头,祈福避害则是传统信俗传承不断的内在原因,各种民俗文化表现形式的集合构成了民间信俗的文化空间。 【 详细>>】
水族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新年”;“借”,意为“吃”。因此,端节亦可直译为“吃年”,意为“过年”。又因水族的这个年节的日期以水历为准,水历把九月作岁首,岁首要过年,端节就定在九月初九,通称“水年”。分散居住的彝胞,为方便互相走访,也有按地域约定时日过端节的。端节(水年)是水族人民辞旧迎新、祭祀祖先、庆贺丰收和预祝新的一年幸福美满的传统节日。节日前夕,水族人民舂新米,酿新酒,缝新装,筹备各色食品、果品,以备祭祖待客之用。除夕夜,人们将铜鼓或大皮鼓悬于庭中,尽情敲击,以示辞...旧迎新。初一凌晨,各家设素席,祭品有鱼(水族把鱼看作素菜)、新糯粑、新米饭、新米酒、豆腐、笋干、南瓜、花生、水果、糖、青菜等。其中尤以清蒸或清炖“鱼煲韭菜”和“炕(烤)鱼”为必不可少的祭品。2006年05月20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申报的水族端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布依族服饰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现象,其产生与变化总是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古以来,布依族就居住在我国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支流上。布依族地区地形复杂,高山险地是每个布依族地区的自然屏障,布依族是从古越人发展而来的。其服饰大体上都保留着古老的特点,《旧唐书·西南蛮》载:“男子左衽、露发、徒跣。妇女横布两幅,穿中而贯其首,名为通裙”。布依族的传统服饰是男着衣衫,女穿衣裙,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衣、刺绣图案装饰。因为布依族居住在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温暖,这种宽松的衣裙符合气候特点。2014年11月11日...,布依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2006年云南省保山市申报的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水书”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水族先民创制的的雏形文字。水书习俗是水书形成、发展和传承并以此构成与水族生活相关的习俗。水书被誉为水族的百科全书。水族人民丧葬、祭祀、婚嫁、营建、出行、占卜、生产,均先由水书先生从水书中查找出依据,然后严格按照其制约行事,并由此形成水书习俗文化的重要前提。水书习俗也是水家人生存状态的反映。水族人崇尚鬼神,笃信鬼神,据不完全统计,水族信奉的鬼神就有七八百种之多。考察那些繁多的鬼神名号及水书条目名称,几乎涵盖了世间万物的姓名。2006年05月20日,水书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中国十大民间社火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内哪里民间社火最热闹最有名
社火,又称“演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的统称。那么,中国民间社火哪里最热闹?社火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民间社火非遗项目,包括宝鸡社火、晋中社火、浚县民间社火、洋县悬台社火、永年抬花桌、潞城社火、本溪社火、桃林坪花脸社火、高要春社、义县社火,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婚俗非遗项目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婚俗排行榜
婚俗,是指与结婚有关的风俗。那么我国婚俗非遗项目有哪些?当然得有具有古朴而丰富的内容的孝义贾家庄婚俗。此外,还有斗门水上婚嫁习俗、蒙古族婚俗、塔吉克族婚俗、朝鲜族回婚礼、达斡尔族传统婚俗等。以上这些婚俗都入围了MAIGOO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婚俗项目排行榜。了解完整榜单,请看下面详细内容。
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_木鱼歌_寮步香市_传统香制作技艺
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是目前广东省最大的非遗展馆。馆内展出了8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项目,包括千角灯、龙舟制作、麒麟舞、木鱼歌、赛龙舟、麒麟制作、莞香制作技艺、寮步香市等,本文小编为大家介绍了木鱼歌、寮步香市、传统香制作技艺,快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端午节习俗非遗项目 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午节民俗有哪些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有吃粽子、祭祀屈原、赛龙舟、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包等习俗。那么,哪里的端午节习俗最有特色?端午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端午节习俗非遗项目,包括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苏州端午习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嘉兴端午习俗、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五大连池药泉会、西塞神舟会、罗店划龙船习俗、安海嗦啰嗹习俗、五常龙舟胜会,这些作为中国端午节重要组成部分,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 ★★★
1253 2
中国十大农历二十四节气习俗非遗项目 二十四节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等24个节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还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那么,二十四节气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农历二十四节气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三门祭冬、安仁赶分社、苗族赶秋、壮族霜降节、石阡说春、送大暑船、梅源芒种开犁节、半山立夏习俗,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