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民间文学非遗有哪些 贵州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名单公布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是西南交通枢纽。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孕育其中。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贵州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就有苗族古歌、刻道、仰阿莎、布依族盘歌、珠郎娘美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贵州省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贵州省国家级非遗之民间文学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Ⅰ-1 苗族古歌 民间文学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台江县 台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Ⅰ-1 苗族古歌 民间文学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黄平县 黄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Ⅰ-1 苗族古歌(簪汪传) 民间文学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
Ⅰ-5 刻道 民间文学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施秉县 施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Ⅰ-61 仰阿莎 民间文学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研究所
Ⅰ-62 布依族盘歌 民间文学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盘县 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Ⅰ-73 珠郎娘美 民间文学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榕江县 榕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Ⅰ-73 珠郎娘美 民间文学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从江县 从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Ⅰ-76 苗族贾理 民间文学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研究所
Ⅰ-118 亚鲁王 民间文学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
Ⅰ-166 巴狄雄萨滚 民间文学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
声明:以上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贵州省国家级非遗之民间文学项目介绍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老的口头文学形式,其内容包括开天辟地、战争迁徙、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神话传说、爱情故事、情歌礼辞、丧葬火把、苗医苗药以及天文哲学等。苗族古歌的传播有两种形式:口头演述和抄本流传。苗族古歌广泛流传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县、吉首市、凤凰县、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以及与之接壤的贵州、重庆和湖北等地。苗族古歌对研究苗族古代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祭祀、医学、农学、天文、民俗、军事以及民族迁徙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 详细>>】
刻道,贵州省施秉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苗族“刻道”即“刻木”,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主要流传于贵州省施秉县杨柳塘镇飞云大峡谷的一个山坡洼地里。“刻道”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苗族群体中,至今惟一保留的刻木记事符号。它是迄今为止苗族最早的记事实物和该支系最古老的文字工具。2006年05月20日,苗族古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巴狄雄萨滚》,民间文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历史非常久远的民间文学。“巴狄雄”,是苗族东部方言关于酬祖祭祀活动的专门称呼。这种文化,仅保持苗语的苗族地区才传承下来,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巴狄雄”口传经文,内容涉及苗族关于世界起源、人类繁衍、民族关系,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21年5月24日,《巴狄雄萨滚》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详细>>】
仰阿莎,一部发源于贵州剑河而为苗族同胞世代传颂的史诗,一个关于一位热情奔放的苗族姑娘凄美而优雅的爱情故事,它是贵州版的“刘三姐”,是苗族版的“阿诗玛”。2008年6月7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申报的“仰阿莎”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4月,坐落于剑河县仰阿莎湖畔的苗族美神“仰阿莎”雕像已经完成工程建设的90%,预计于本月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建成后有望成为全国最高的苗族美神雕像。 【 详细>>】
《亚鲁王》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一般在苗族送灵仪式上唱诵,仅靠口头流传,没有文字记录。传唱的是西部苗人创世与迁徙征战的历史,其主角苗人首领亚鲁王是被苗族世代颂扬的民族英雄。《亚鲁王》于2009年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点项目,并被文化部列为2009年中国文化的重大发现之一,随后被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2012年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2011年5月23日,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申报的“亚鲁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珠郎娘美》是贵州侗戏作品。清末,贵州省从江县侗族戏师梁耀庭、梁少华根据贵州侗族聚居地区流传的珠郎娘美故事与民间叙事歌,改编成侗戏剧本。2008年6月7日,珠郎娘美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珠郎娘美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 详细>>】
贾理,苗语叫“jaxlil”。在苗语语境中,“贾理”是汉语“哲理”、“真理”、“道理”、“法理”等语义项的综合。贾经、贾例、贾理、贾师、贾仪等等这些概念,既说明了贾理文化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彩纷呈,又体现苗族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它集苗族古代文学、史学、哲学、法学、语言学、民俗学、自然科学、巫学等于一身,是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圣经”、“法典”, 贾理具有哲学宗教、法理精神和人伦道德三者一体同构的文化特征,贾理是苗族最神圣的精神文化大法典。2008年6月,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申报的...苗族贾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布依族盘歌是布依族的传统民歌,是用原生态布依语创作并传唱的民间文学作品。布依族盘歌流传于贵州省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村寨中,尤其以六盘水市盘县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境内的布依族盘歌最具代表性。2008年6月7日,贵州省盘县申报的“布依族盘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原则之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肩负着延续传统文脉的使命,彰显着遗产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还不断地将天才般的个性创造融入传承实践活动中,对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命名了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998人,以下是名单。
安徽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吗?本文整理了安徽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黄梅戏、徽剧、珠算、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凤阳花鼓、花鼓灯、孔雀东南飞传说、淮北梆子戏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构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下面一起随MAIgoo编辑来看看这些安徽非遗文化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 ★★★
3w+ 15
中国十大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内著名的世界非遗项目
中国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的国家。在上榜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中,有中国书法、中国针灸、春节、太极拳、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国篆刻艺术、古琴艺术、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剪纸、妈祖信仰与习俗等国内著名的世界级非遗项目。下面本文也进一步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传承情况以及在国内地区的影响力等因素甄选出了中国十大具有代表性世界非遗项目,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 ★★★
4908 4
【非遗名录】世界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同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等方面。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设立“宣布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又称联合国非遗名录。代表作的评选从2001年开始,每两年一次,每次一国只可申报一项,鼓励多国联合申报,不占名额。2008年起不再公布,改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替,新名录于2008年公布的第一批即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三个批次的合计。截至202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730个。下面本文整理2001-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2001-2024年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的名单,具体各国的非遗文化的项目请查看下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 ★★★
4.4w+ 76
【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类】音乐_戏剧_曲艺_舞蹈_游艺杂技
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常见的有隐约、戏剧、曲艺、舞蹈和游艺杂技等,这些文化底蕴与深度在传承与发展中,可以通过美妙的舞姿、动听的声音与动人的故事、充满魅力的表演等形式将这些优秀文化传达和讲述给后人。今天MAIGOO小编就来为您盘点一次常见的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