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外国语大学创办于1995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项目,是吉林省重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招生资格院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是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示范基地,吉林省应用型高素质外语外事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长春市净月潭旅游风景区,已形成了“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双外语”和“小语种+英语+专业”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多语种翻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吉林省培养“多语种翻译+”人才和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摇篮。学校设有高级翻译学院、英语学院、东方语学院、西方语学院、中东欧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教育学院、国际艺术学院、国际文化旅游学院(国际冰雪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体育部等教学单位,开设了英语、日语、德语、法语、朝鲜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蒙古语、印度尼西亚语、波斯语、波兰语、捷克语、泰语、塞尔维亚语、匈牙利语、希腊语、乌克兰语、马来语等外语语种;拥有翻译、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商务、会计、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出版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其中翻译硕士覆盖英、日、俄、朝、德、法、西、阿、意等语种。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本科双学位、本硕连读、硕士双学位等留学项目;获批多个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新泽西城市大学合作开办金融学专业、与德国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合作开办德语专业(翻译方向)、与西班牙卡塔赫纳理工大学合作开办西班牙语专业(企业管理方向)、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合作开办俄语专业,与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合作开办朝鲜语专业;拥有“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中非友谊中国政府奖学金”“吉林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招生资格;加入“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 中阿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中非大学联盟”“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中俄语言大学联盟”“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等国际大学联盟。
1995年,学校创办人秦和自筹资金150万元,经过租赁校舍、购置设备、纳聘人才,经原吉林省教委批准建立吉林省华侨外国语专修学院,系高等教育助学机构。
1996年,学校筹措建校资金2000多万元,修建校舍,同年9月迁入新址。
1997年,学校又筹集资金500多万元,修建了学生宿舍,平整了操场等。
1998年,被列为国家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单位;开设了英、日、德、法、俄、韩、汉(为外国留学生开设)等语种,分为“翻译”、“双语”、“应用外语”三大类别近二十个专业。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吉林华桥外语职业学院,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
2001年,学校在净月旅游开发区征地550余亩,筹备建设新校区。
2002年9月,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完工,学校迁入新校区;10月底,接受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的考核评估。
2003年,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建立“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成为吉林省首家民办本科外国语学院。
2005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开始与吉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2006年,通过司法公证,将学校所有资产全部捐献给社会。
2007年,经省政府批准,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高等学校。
2010年12月;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调研,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探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试点单位。
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
2013年,发起成立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当选为首届主席单位。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成为全国第一所在美国开办孔子学院的民办大学。
2016年,入选国家第二期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获准成为“孔子学院奖学金”招生资格院校。
2017年,学校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被吉林省批准为博士立项建设单位;同年成为全国唯一一所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的民办大学。
2018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吉林外国语大学。
2019年11月27日,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旅游学院(国际冰雪学院)正式揭牌。
2022年12月23日,包括吉林外国语大学在内的“吉林省高校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协作体”成立。
2024年7月7日,吉林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成立。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