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最美雪山湖泊 NO.9
中国十大最美湖泊 NO.13
中国十大网红仙境 NO.25
那曲十大景点 NO.1
中国十大蓄水量最大的湖泊 NO.2
拉萨十大景点 NO.2
中国十大咸水湖 NO.2
中国五大咸水湖 NO.2
中国十大咸水湖面积排行榜 NO.3
西藏自治区十大城市名片 NO.4
中国十大最深的湖泊 NO.6
中国十大湖泊面积排名 NO.7
世界十大最美湖泊 NO.15
西藏十大夏季旅游好去处 NO.1
西藏五一旅游十大景点 NO.5
西藏十大赏花胜地 NO.6
西藏十大适合露营的地方 NO.1
西藏十大最适合看雪的地方 NO.2
西藏十大夜景最美的地方 NO.3
世界十大星空最美的地方 NO.12
西藏春节旅游十大好玩景点 NO.14
纳木错在拉萨往北190千米处。坐车的第一站是距拉萨162千米的当雄县,然后到湖区还要40千米,而且要经过海拔5150米的纳根山口。即便是在最温暖的季节,纳根山口风也很大,且温度很低。上山的道路不算很好走,在雨季会形成沼泽。游纳木错一定要到达扎西半岛,只到纳根山下的湖边会影响行程。扎西半岛下面就是纳木错优美的弧形湖岸线,早晚的时候异常美丽。
纳木错所在的青藏高原,是起自于约7000万年前开始的造山运动中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板块相挤压而隆起的产物。根据地质学的勘测资料和科学考察,纳木错地区属拉萨地体,以至少10亿年前的前寒武纪陆壳构成基底,经过漫长岁月,约在晚侏罗纪增生到部分羌塘地体上面。
纳木错是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其形成和发育受地质构造控制,是经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成,为断陷构造湖,并具冰川作用的痕迹。后因西藏高原气候逐渐干燥,纳木错面积大为缩减,现存的古湖岩线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
纳木错生态旅游景区内主要景点有:迎宾石(夫妻石)、合掌石、善恶洞、扎西寺等。
也称为是纳木错的门神。相传纳木措是一位女神,她掌管着藏北草原的财富,所以当商贩外出做生意时,必先来到此地祈求门神,在得到门神的同意下方可朝拜纳木错,以保生意兴隆。
也称为父母石及相传它是父亲念青唐古拉山峰和母亲纳木措女神的化身,象征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此掌为芷传宁玛教派创始人莲花生丈师修行时合掌祈福万物的显像。
藏传佛教认为人无论做善事或恶事,上天是一定能知道的,就像钻善恶洞一样,无论胖、矮、高、瘦只要你行的正走的直便能从此洞中过,反之就应当反省一下自己的过措。善恶洞只是佛祖给世人敲的警钟而已。
纳木错的形状像静卧的金刚度母,湖的南面有乌龟梁、孔雀梁等18道梁,湖的北面有黄鸭岛、鹏鸟岛等18个岛,湖的四面还建有4座寺庙,象征佛教上所说的愠、怒、权、势:即东有扎西多波切寺,南有古尔琼白玛寺,西有多加寺,北有恰妥寺。这些寺庙的墙壁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佛像,据传纳木错是帝释之女,念青唐拉之母,被善男信女视为必去的神圣之地,从古到今香客不断。
湖中五个岛屿兀立于万顷碧波之中,佛教徒们传说他们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莫不虔诚顶礼膜拜,其中最大的是良多岛面积为1.2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五个半岛从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其中扎西半岛居五个半岛之冠。
纳木措在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到纳木措有南、北两条路线,从青海方向去要远一些,须从那曲镇向西行驶230公里,方能抵达湖的北岸,从拉萨方向去要近一些,拉萨到当雄174公里,从县城边上向北拐入一条土路,很快便接近念青唐古拉山了。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往高处爬行,到山顶只须走40多公里。这段路严冬雪后路滑,夏季又泥泞不堪,惟有在春秋季节比较好走。到了纳根山口,向西已经可以遥望到闪闪发亮的湖面了。
7-9月是纳木错最佳季节 。但因这个季节雨水较多,路况很差。
淡季是11月1日-4月30日,纳木错票价60元/人,旺季时5月1日-10月31日,纳木错票价120元/人。
1.转湖一圈,沿湖岸线280公里左右,沿简易公路线320公里左右。全程徒步,根据体力情况7至10天。
开车转湖对车辆越野性能要求很高,沿湖道路很多,要有当地熟悉路况的人带路方可,需时1至2天。
2.徒步转湖一定先在拉萨做好高原适应,因为纳木错在海拔将近5000米的地方,户外装备一定做好充分准备,尤其做好防雨的工作。体力好的大约转湖一周需要8-10天,体力不好的要做好徒步15天左右的安排。
3.纳木错为咸水湖,转湖途中补给很差,包括水等各种物资,需准备充分,背东西的牦牛、马需提前在班戈县预定准备。
纳木错地处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属于中国五大湖区的 “青藏高原湖区”。纳木错在北纬30°30′至30°35′和东经90°16′至91°03′之间。位于藏北高原的东南部,西藏自治区的中部,拉萨市区划的西北边界上和其以北的当雄县和那曲市东南边界班戈县之间,距离拉萨240公里。约有60%的湖面在那曲地区的班戈县内,40%的湖面在拉萨市的当雄县内。纳木错向南距拉萨市区约100千米。纳木错湖南边和东边是高峻的冈底斯山脉和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北边是起伏较小的藏北高原丘陵,整个区域形成了一个封闭性较好的内流区域。
纳木错是世界最高的大湖,也是西藏的第二大湖。最大水深达120米以上,湖水矿化度大致为1.7克/升左右,水质微咸,不能饮用,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色林错的第三大咸水湖。纳木错是一个封闭式湖泊,湖区降水衡少,日照强烈,出水途径只有湖面蒸发,每年蒸发的水量为23.04亿立方米;入水途径有两部分:湖水来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补给,一部分是流域内冰川的融水,另一部分是流域总面积土地上降雨所形成的径流。据计算,进入湖泊的冰川融水为1.24亿立方米/年,降水径流为13.34亿立方米/年,按年降雨量410mm计算,直接降落到湖面上的水量为7.87亿立方米/年。以上两项合计年入湖水量约为22.56亿立方米。据以上数据计算,纳木错每年的出、入水量基本平衡,湖泊的换水期为34.15年。
纳木错属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光、热、水资源充足,气压低,在当雄班戈测得的空气密度为0.73千克/立方米,年辐射总量约70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左右,年均日照率大于65%,雨、旱季节分明,每年6月~10月为雨季,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10毫米,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
多风是纳木错流域及其附近地区气候的显著特点,对比当雄和班戈的资料,多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日为:当雄73.8天,班戈85.5天。大风日主要集中在12月至翌年5年,该时期当雄的大风日占全年的79.4%,班戈占全年的71.7%;一日之中大风常常出现在下午和傍晚,纳木错水面上风力尤为猛烈;纳木错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植物资源
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苔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来之前,就把牛羊赶到这里,度过风雪严寒。
动物资源
湖滨平原绕湖四周,每到夏初时节,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
另外纳木错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例如食盐、碱、芒硝、硼等,储藏量都很大。还有代表性的有砂金、锡、铭铁、油页岩、玉石、云母、紫水晶。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拥有依存于高原湖泊的多种典型湿地生态类型,包括湖边沼泽、河口、湖岸浅水区、湖岸湿草甸、岩石湖岸、沙质湖岸、砂石质小岛和湖等等,发育了完整的高原湿地群落。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养育了一大批依赖于湿地生存的物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此外还有大量的青藏高原特有种。
纳木错湖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第三名。
纳木错同时也是西藏自治区级生态旅游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