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4月,天津市职业大学目前为“一校两区”办学格局,即北辰校区和海河园校区,总建筑面积达47.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5亿元,图书馆藏书191万册。学校设有12个学院和2个教学部,不断推进职普融通,开设7个联合培养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7万人,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学校拥有以国家级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全国优秀教师等组成的教职员工千余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讲师德、正师风、铸师魂,学校坚持思想引领、师德为先,实行上下联动,强化责任落实,突出类型特色,打造一支正风立行,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三全育人”新模式,实施“思想启航”“文化护航”“精品领航”“数字助航”“社团续航”五项任务,形成铸造“未来工匠”的“大熔炉”。学生在全国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连续多年获得天津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毕业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5%以上,始终保持在天津市高校前列。
学校紧密对接“1+3+4”产业发展,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家级产业园区、行业领军企业联合建设职教集团。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组建产业学院。实施“六融合”,建设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学校主动融入天津“一基地三区”建设,依托优质办学资源,形成“四位一体”的社会培训服务体系,高质量开展社会培训与服务,全面满足劳动者职业能力素质提升和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要。先后获批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市级重点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多个科普基地。年均完成各类社会培训、技能鉴定15万人次,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牵头成立鲁班工坊建设联盟,形成建设评价标准,分享建设经验成果,推动鲁班工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开展加拿大、南非、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多个办学机构建设,形成“1分校+1学院+2工坊+3中心”的国际化办学布局。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方式走出国门,搭建起天津职业教育和世界沟通的桥梁,共享中国职业教育模式与经验。
前身溯源
原天津职业大学
1978年,天津市委决定自筹经费创办大学分校,将九十四中学改建为南开大学第二分校。
1979年7月,天津市委将南开大学二分校调整为天津大学化工分校。
1982年,天津大学化工分校改建为天津职业大学。
2002年,学校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高职高专示范性学校重点建设单位”。
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确立为天津市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同年12月,学校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的验收,正式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1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2015年8月,学校成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
2001年,学校由成人高校转制为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隶属于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
2012年,学校被批准为“十二五”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建设项目示范建设学校。
2016年,学校被批准为“十三五”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能力优质校建设校。
2017年,学校入选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合并发展
2018年6月,天津青年职业学院整建制转入天津市职业大学。
2019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2月,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2023年12月,天津职业大学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建成。
2025年3月,天津职业大学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基础,依托DeepSeek大模型,不断完善天职智航平台。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4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