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派

#宗教教派# 0 0
龙门派亦称龙门宗、金莲正宗,是道教宗派全真道主流支派,承袭全真教法,修持以丹功为主,兼修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该派由开派祖师丘处机创立,以《邱祖忏文》《龙门心法》等为主要经典,并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最是成绩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时期,只有全真龙门派一度“中兴”,其他道教派别,例如正一派,则大都衰落不振。另外龙门洞、磻溪宫、白云观是其三大祖庭,长春观、八仙庵、二仙庵是其三大丛林。
详细介绍 PROFILE +

龙门派,道教宗派全真道主流支派,承袭全真教法。以全老庄之真、苦己利人为宗旨。开派祖师丘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自幼失去双亲,尝遍人间辛苦。童年时即向往修炼成“仙”。栖身村北之公山,过着“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的生活。大定六年公元1166,时年十九岁,他悟世空华,弃家学道,潜居昆嵛山,次年,得知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创全真庵,便前往拜师求道,待重阳祖师仙化,又守墓三年后,先到陕西磻溪苦修六年,后至龙门(今陕西省宝鸡陇县龙门洞)修道七载,道功日增。

龙门派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最是成绩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时期,只有全真龙门派一度“中兴”,其他道教派别,例如正一派,则大都衰落不振。龙门派全面而深刻地继承了传统道教思想以外,更将科仪、戒律、符箓、丹药等道教文化瑰宝重新整理。为道教奠定了根基。明清两代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北、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广泛传播。

简介

邱祖在燕别开龙门派,则北宗之一系也。北七真中,其流法最远者,当推马祖与邱祖。若虎皮座张真人,若李虚庵,若曹还阳,若伍冲虚,皆处机一脉传下也。全真之教,弘演于北方,读金学士元好问《紫微观记》(《遗山集·紫微观记》),可得其梗概。

《紫微观记》云:“贞元、正隆以来,又有全真家之教,咸阳人王中孚(即重阳)倡之,谭马邱刘诸人和之,本于渊静之说,而无黄冠禳襘之妄,参以禅定之说,而无头陀缚绊之苦,耕田凿井,从身以自养,推有馀以及人,视世间扰扰者,差若省便然,故堕窳之人,翕然从之,南际淮,北至朔漠,西向秦,东向海,山林、城市、庐舍相望,什百为偶,贞佑襄乱之后,荡然无纪纲文章,凯凯之民,靡所趣向,为之教者,独自一家而已,是可知全真教之盛,众生受益之巨,非深山潜修,独善其身者可比。”

信息介绍

龙门派闻七真演教,独携瓢笠,谒长春邱祖,诚敬精严执弟子礼。邱祖与语而奇之,曰:‘此元门柱石,天仙领袖也。他日续心灯,而流传戒法者,必此子矣。’遂侍祖游燕阐教,祖乃传以清虚自然之秘,栖隐龙门者多载。复出侍祖于白云观,统大众。师于至元庚辰(1280)正月望日,受初真戒、中极戒,如法行持,无漏妙德。祖乃亲传心印,付衣钵,受天仙戒,赠偈四句,以为龙门派,计二十字。

宗派教义

龙门派的教义总体来说,在炼养上承钟吕的思想。此外,还提倡三教平等,但认为儒、道、释的核心都是“道”。其宗教实践的原则是“苦己利人”,实行出家制度。龙门派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以外,更将符箓、丹药、斋醮科仪等思想文化内容重新整理,为道教奠下了坚实的根基。

修持以丹功为主,兼修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除情去欲,明性见道,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证道成仙。规定道士须出家住观,严守戒律,苦己利人。对犯戒道士有严厉惩罚,从跪香、逐出直至处死,元明之际龙门派得到大发展。

宗派特点

龙门派承其祖派全真道之余绪,以精于内丹学著称于世。其门下拥有许多著名内丹理论家,如伍守阳、谢凝素、柳华阳、刘一明、闵一得,为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所著的内丹书,较其前辈,有承袭,也有发展,总的特点是功法更细致,更浅明。

龙门思想

出世思想

教义中,出世思想浓厚。在重阳祖师和七弟子诗文中,指出人生是“苦海”,家庭是“牢狱”、“火宅”,夫妻恩爱为“金枷玉锁”,劝人“跳出樊笼”,看破功名富贵,学道炼丹,以离“苦海”。

养生思想

养生思想可以归结为尚实守常、保养神气、性命双修、内外兼行、合于大道二十个字。丘处机在养生思想尚实守常,不弄玄虚,表现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尹志平在《北游语录》中说:“有人劝长春师父少施手段,必得当世信重。师父不顾。至于再三,劝者甚益。师父大笑曰:‘俺五十年学得一个实字,未肯一日弃去。’”陈教友在《长春道教源流》中对此评之曰:“长春之成道迟者,非鲁也,盖由悟虚幻而臻平实也。……夫重阳之教名曰全真,真者诚也,长春特谦言之,谓学得一个实字耳。且其言曰,道释皆用权,维儒家不用。然则重阳及诸真略示神异之迹者,权也;若长春则不肯用权,而独全乎真者也。《道德经》云:‘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王弼注:‘朴,真也。’长春之学,以实为归,斯老氏之正传,而重阳之的裔矣。”

龙门信仰

长生成仙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它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根本标志。全真道的基本信仰也是如此。但是它和旧道派有很大的不同,旧道派大都认为,经过修炼,形、神皆可不死,故其信仰是肉体与精神一起长存,即所谓“白日飞升”。全真道则不然,它在成仙信仰上,不再追求“肉体不死”,只追求“真性”解脱和“阳神”升天。他们认为,人的肉体是要死灭的,人的真性或阳神则可以长存。王嚞谓:“修行须借色身修,莫滞凡躯做本求。假合四般终是坏,真灵一性要开收。”又谓“唯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因此他批评肉体长生的追求者,曰:“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刘处玄的《至真语录》亦称:“万形至其百年则身死,其性不死也。”又:“真我者,人之性也,……无形之道也。”“无形之道则真也。”“伪我,则养身之道,则假也。”因此在内丹修炼理论上,主张性命双修。以澄心遣欲为真功,以明心见性为基础。在全真明心见性只是入门,最终目的是为了识道。全真识道的境界要比明心见性之后的最高层次高或平等。

龙门派规

龙门派倡导道士必须出家住宫观。《重阳立教十五论》谓:“茅庵草舍,须要遮形,……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王处一祖师“曾于沙石中跪而不起,其膝磨烂至骨。山多砺石荆棘,赤脚往来于其中,故世号铁脚云”。邱祖“入磻溪穴居,日乞一食,行则一蓑,虽箪瓢不置也,……昼夜不寐者六年。既而隐陇州龙门山七年,如在磻溪时”。

丘祖奉答成吉思汗时称:“学道之人,……世人爱处不管,世人住处不住,去声色,以清静为娱;屏滋味,以恬淡为美。……眼见乎色,耳听乎声,口嗜乎味,性逐乎情,则散其气。”而气散则体衰夭亡,死后还要沉于地为鬼”。重阳祖师规定:“凡人修道先须依此一十二个字:断酒色财气,攀援爱念,忧愁思虑。”

随着组织的扩大,特别至元初进入鼎盛以后,原来简朴的草庵,变成雕梁画栋的大殿高堂,宫观又拥有不少的田产,但是宫观的管理制度和清规戒律却随之逐步完善。其制度和规戒,大部仿效佛教,制度之完整和实行的严格,在道教诸派中是首屈一指的。经过重阳祖师及其弟子们对全真道教义、教规以及理论方术等的全面阐释后,使全真道具有了较新的面貌而屹立于诸道派中,为后来发展为道教两大派之一打下了基础。

龙门修持

修炼理论

丘处机提出首先要勘破生死之关,对人的生死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其次他强调要炼心磨性,对炼心磨性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再次,他根据天道四时变化,认为必须在“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基础上,则而行之,必须根据季节不同变化,采取不同的炼养方法,因而,仿照《内经素问》,提出了四时摄生的方法。丘处机对内丹修炼也有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对后世龙门内丹修炼方法有着重大影响。

修炼方法

在修炼方法上,主内丹修炼,兼修符箓,形成独具特色的内丹理论。在教制教规上,要求道士出家住道观,不鼓励蓄妻室。为了规范道士言行,制定系统的清规戒律,督促道众严格遵守。

而如单看经文表面则与释教词汇相同,然深究其意则有很大的区别,譬如心非是释教之心,而指天道的别名天心。再譬如空,也非释教缘起性空之空,而多当无讲或不究竟之无,全真之无不是没有了,而是无不无,无有相依,才有了生生不息的宇宙。读者不可混淆错误宣传,而辜负圣贤保存华夏文化与继往圣绝学的良苦用心。

宗派源流

法脉综述

全真道龙门派为太上老君传于瑶池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上真传东华帝君王玄甫,王玄甫传正阳帝君钟离权,钟离权授纯阳帝君吕洞宾和明悟帝君刘海蟾,吕洞宾授辅极帝君王重阳,重阳授邱祖。龙门道统自重阳始,宣德行化真君丘处机为龙门派的始祖。十八真人既是随邱祖西行的十八位祖师,即虚静先生赵道坚、冲虚大师宋道安、清和大师尹志平、虚寂大师孙志坚、清贫道人夏志诚、清虚大师宋德方、葆光大师王志明、冲虚大师于志可、崇道大师张志素、道真大师鞠志圆、通玄大师李志常、颐真大师郑志修、玄真大师张志远、悟真大师孟志稳、清真大师蓦志清、保真大师何志清、通玄大师杨志静、冲和大师潘德冲。后经元世祖、武宗的诏封,十八祖师等遂被全真道龙门派奉为“十八真人”。

道教自北宋之末,有南宗丹道的崛起,已极其明朗。到南宋时期,在北方的民族,长期受困于辽、夏、金、元的动荡局面,国家民族感情,与传统文化精神交相激发,便有王重阳、丘长春师徒的全真道的建立,一变历来神仙方士、符箓法术的道术,提倡敦品励行,修心养性的渐修教化,成为黄河南北声势显赫的新兴道派,威名远布。他们与成吉思汗,及元朝开国之初的政策,并元代以后的道教,都有极大的关系。明、清以后的道教,即以全真道为其中坚骨干,是为开北宗龙门派的翘楚。全真道的学理与方法富有儒家与宋代新兴理学家的精神。他们生当衰乱之世,华夏丘墟,以民间讲学道的姿态,尽力保持国家民族文化的元气与精神,可谓用心良苦,功德无量。

龙门发祥

金皇统八年(1148年),在山东登州栖霞,便出了一位为后世道教全真龙门派的祖师丘处机。他自幼失去双亲,尝遍人间辛苦。从童年时就向往修炼成“仙”,少年时栖身村北的公山,过着“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的生活。传说,他为了磨炼意志,曾一次次将铜钱从石崖上扔进灌木丛,直到找到为止。年十九出家宁海昆嵛山,(今牟平境内)。1167年开始学道。1168年拜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为师,王重阳为他取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

大定九年,王重阳携弟子4人西游,途中得道飞升于汴梁城,嘱咐:“处机所学,一任丹阳。”自此,丘处机在马丹阳教诲下,知识和道业迅速长进。和其他师兄弟合称“全真七子”他们是: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全真七子随王重阳一起弘扬道教全真派,丘处机在王重阳仙化后入磻溪穴居,历时六年,行携蓑笠,人称“蓑笠先生”。后又赴饶州龙门山(今宝鸡)隐居潜修七年,成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之一。大定八年至大定十年间,丘处机跟随王重阳在山东和河南传教。大定十年春,王重阳在河南汴梁升天后,丘处机跟随同门马钰、谭处端和刘处玄到陕西终南山拜会王重阳的朋友,及后于1172年将王重阳灵骨迁葬终南山。

大定十四年八月,丘处机隐居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潜修七年,又到陇州龙门山潜修六年。这期间,他“烟火俱无,箪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独坐”,生活极为清苦,但“静思忘念,密考丹经”,潜心于养生学和道学的研究,并广交当地文人学士,获得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大定二十八年三月,丘处机应金世宗召,从王重阳故居赴燕京(今北京),奉旨塑王重阳、马丹阳(时已去世)像于官观,并职“高功”,主持了“万春节”醮事。对皇帝作出了“持盈守成”的告诫。此时丘处机已名声大振。

正大四年,成吉思汗下诏将天长观改名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并赠“金虎牌”,以“道家事一切仰‘神仙’处置”,即诏请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正大四年七月初九日,丘处机在长春宫宝玄堂逝世,享龄80岁,瑞香氤氲整个北京城三日,世人称奇。逝世一周年,他的弟子将他安葬在长春宫内的处顺堂。元世祖时,追尊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天下百姓为纪念“邱神仙”的无量功德,遂定其生辰正月十九为燕九节,岁岁庆祝,现已成为京津地区的著名风俗之一。

从开创龙门派的祖师丘处机的事迹看来,如果推开神仙的道业而不谈,另从国家民族兴亡的角度,来看衰乱时代中仁人志士的用心,便会使人发生无限的感慨。这些伟大的人们,生当其时,没有哪一个不是遭逢时世的衰乱,由于政治、社会衰败的反应,而另觅人生究竟的道路而来的。至于借此而寄情物外,将一片悲天悯人的血泪,洒向虚空的,其心尤可令人肃然起敬。

清乾隆皇帝对丘处机劝成吉思汗“止杀”一事十分佩服,为其撰联曰:“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这一段的评语里,他言下对于长春真人徒的推崇备至,也就是对于宋朝一代的人物,有不胜遗憾之叹!

龙门中兴

清初,经王常月阐扬后,全真教龙门派在康、雍、乾时期出现中兴盛世,遍及大江南北。其中,龙门派第十一代闵一得,凭借教理及著作的显赫成就,最为著名。

闵一得(1758-1836)修道经历丰富,历吴楚燕赵,足迹半天下。“三教同修”,“以儒释之精华诠道家之元妙”。辑撰《古书隐楼藏书》,以内丹为主,收道书三十余种。他被尊为启龙门方便法门全真龙门嗣派之祖,在江浙一带影响颇大。

宗派发展

自清初王常月先后在北京白云观,以及南京、杭州、湖州、武当山等地传戒收徒以后,龙门派确有很大的发展。发展中心在江、浙,遍及全国许多省区。尤以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几朝为最盛。其间支派繁衍,不少支系更流传至近现代。因此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昌盛的道教派别,几乎成为全真道的代表。其盛况与佛教禅宗五家中的临济宗相类似,故世有“临济、龙门半天下”之说。

龙门派以第一代赵道坚为上托的开教祖师,第二代张德纯活到元末,其事迹难以全部凭信,第三代以后进入明代。据此,明代实为龙门派的肇建时期。在那个时期中,徒众甚少,还未形成独立道派。如第四代宗师周玄朴于洪武二十年(1387)受教,其传记曰:“是时玄门零落,有志之士,皆全身避咎。师隐青城,不履尘世五十余年,面壁内观,不以教相有为之事累心,弟子数人,皆不以阐教为事,律门几致湮没。”第五代宗师沈静圆于明天顺三年(1459)至金盖山,挂单于书隐楼,亦发出:“慨仙踪之不振,吊逸绪之无承”的浩叹,而“有终焉志”其后,终明之世,不见起色。

明至清初,形势有所变化。清统治者为了笼络汉人,在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实行较为宽松的宗教政策,为道教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治条件。加上当时民族矛盾尖锐,使一批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又耻于剃发易服的明遗民,不愿事清,而愿隐居山林或遁入佛道,为道教的复兴扩大了道士来源。在上述情况下,龙门派第七代宗师王常月从华山北上京师,挂单于灵佑宫,不久移住白云观,在那里传戒收徒,方使龙门派一度获得复兴,一改明代衰落的旧观。

王常月,号昆阳子,潞安府长治(今属山西)人。两遇赵真嵩传道,居华山多年。清顺治二十年(1655)离华山上北京。“丙申(1656)三月望日奉旨,主讲白云观,赐紫衣凡三次,登坛说戒,度弟子千余人,道风大振”。康熙年间,王常月又率弟子詹守椿、邵守善等南下,先后至南京隐仙庵、杭州宗阳宫、湖州金盖山、湖北武当山等地传戒收徒。二十余年间,度弟子甚众,使久衰的全真道顿呈中兴之象。王常月被誉为龙门“中兴之臣”。王常月死后,其弟子更在各地开山授徒,形成许多龙门小支派。如黄虚堂(派名守正)启苏州浒墅关太微律院支派,门下有孙碧阳。陶靖庵启湖州金盖山云巢支派,门下有陶石庵——徐紫垣——徐隆岩递相嗣传。金筑老人盛宗师启余杭金筑坪天柱观支派,门下有潘牧心——王洞阳——潘天厓递相嗣传。黄赤阳(派名守圆),住持杭州大德观,下传周明阳,启杭州金鼓洞支派。吕云隐(派名守璞),启苏州冠山支派,门下有吕全阳、鲍三阳、樊初阳、翁朝阳、金玉衡,徐艮阳、邱寅阳、钱函阳、孙则阳、归南阳、邵悟真、徐鹤岭、潘无尽等,十分兴盛。其中邱寅阳又启嘉善长春宫支派,钱函阳又启无锡长春宫支派。另外王常月还有不少弟子,或云游四方传道,或隐居一地修炼。谭守诚(?~1689)则得王常月衣钵,住持京师白云观。后来吕云隐门下鲍三阳继任该观住持。

与王常月同辈的沈常敬一系,门庭亦盛。沈常敬门下有孙玉阳、黄赤阳,黄赤阳又从王常月受戒,合王、沈二系传承于一。孙玉阳住持茅山乾元观、下传阎晓峰、周明阳(派名太朗)、范青云(派名太青)。周明阳又从黄赤阳受戒,开杭州栖霞岭金鼓洞支派,一时影响颇大,从学者千余人。其中高东篱(1621~1768)晚年继范青云主持天台桐柏观,门下有方镕阳、沈轻云、闵懒云(派名一得),门庭最盛。

纪念物以上是龙门派传衍繁盛之区,集中于江、浙一带,是为龙门派传播的中心。除此之外,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北、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皆有龙门派的传播。如东北辽阳道士郭守贞(?~1673),隐于本溪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修炼三十余年,为关东全真道始祖。康熙初,盛京将军乌库伦迎请至盛京,尊为师长,建三教堂以居之,后扩建,改名太清宫,即今沈阳太清宫。据《太清宫丛林历史法略》载,从道光三年至光绪五年,该宫就传戒四次,受戒者每次递增,前后凡数百人。

后有陈清觉(1606~1705),道号寒松,又号烟霞,湖北武昌人。辞官去武当山太子坡,礼龙门第九代詹太林(名守椿)为师。康熙八年(1669),入川至青城山,后去成都青羊宫。康熙三十四年(1695),成都府臬宪赵良壁见而异之,捐银命建二仙庵,请其住持。后又得康熙帝召见,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敕号碧洞真人。从此开龙门派碧洞宗支派。二仙庵成为龙门派著名丛林。从清初传至如今已历二十四代,成为近代四川道教的主要派别。

据《长春道教源流》卷七载,有龙门第十一代道士曾一贯,于康熙间入广东罗浮山。任冲虚观住持。其徒柯阳桂(1693~1745),度弟子百余人。清末,有儒士陈铭珪(1824~?)嗣其传,派名教友,住持罗浮山酥醪观。撰有《长春道教源流》八卷,收集全真道史料颇富,为研究全真道史的重要资料。其卷七云:“今粤东罗浮及会城诸道观,询其派,又皆全真也。”大脚仙在西北地区,有龙门派第十一代刘一明(1734~1821),号悟元子,山西曲沃(今闻喜县东北)人。出家后,云游晋、陕、川、甘一带,遇龛谷老人传丹术以后,隐甘肃榆中县栖云山修炼,并著书立说,所写丹书被辑为《道书十二种》,流传颇广,成为清代内丹学一大家。

在云南,还有被称为“龙门西竺心宗”的特殊支派。据《金盖心灯》所述,该派祖师鸡足道者,自云月支国人,名野怛婆阇,自印度来华,居鸡足山修炼。顺治十六年(1659),赴京师谒王常月,受其戒法,赠名黄守中,为龙门第八代。该派以鸡足山为活动中心,下传管天仙(派名太清)、大脚仙(王太原)。再传金怀怀(王清楚)、白马李等。

此外,湖北武昌长春观,在清末,“著屋千间,道友万数”,与西安八仙庵、成都二仙庵等并称天下龙门大丛林。山东福山县道士张宗璿,为龙门派第二十三代,于光绪十年(1884)赴白云观传法,开霍山派。又有龙门派第八代徐守诚(1632~1692),于清初去江西南昌西山,兼传净明道,成为当时净明道的重要传人。

龙门宗师

龙门派尊全真七子之一的邱处机为创派祖师,尊邱处机弟子赵道坚为创派宗师。随邱祖西行的十八位祖师赵道坚、宋道安、尹志平、孙志坚、夏志诚、宋德方、王志明、于志可、张志素、鞠志圆、李志常、郑志修、张志远、孟志稳、蓦志清、何志清、杨志静、潘德冲。后经元世祖、武宗的诏封,十八祖师等遂被全真道龙门派奉为“十八真人”。

邱处机

邱处机(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丘处机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并因以74岁高龄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1227年(正大四年),丘处机在长春宫宝玄堂逝世,享龄80岁,瑞香氤氲整个北京城三日,世人称奇。元世祖时,追尊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天下百姓为纪念“邱神仙”的无量功德,遂定其生辰正月十九为燕九节,岁岁庆祝。

赵道坚

赵道坚(1163~1221),原名九古,祖籍檀州(今河北密云),父任平凉府同知时,徙居平凉(今属甘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载其事,《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列有其传。金大定十七年(1177)入道,十九年,师马钰于华亭(今属甘肃)。二十年,马钰还终南,命其往龙门山师事邱处机,易名道坚。元太祖十四年(1219),处机应成吉思汗之诏赴西域,选赵道坚从行,为十八随行弟子之一。途经一年余,于1221年五月渡陆局河,七月越阿不罕山,十一月至赛兰城。道坚谓尹志平曰:“我随师在宣德时,觉有长往之兆,颇倦行。后尝蒙师训,道人不以死生动心,不以苦乐介怀,所适无不可。今归期将至,公等善事父师。”数日示疾而逝。邱处机命门弟子葬九古于东郭原上。《金盖心灯》卷一《赵虚静宗师传》曰:“师姓赵,名道坚,号虚静,南阳新野人。”他修持凡三十年,功圆行满,将示化,始以戒法口诀,于皇庆壬子年(1312),十月望日,郑重其礼,亲授河南道士张碧芝名德纯。”此传本之王常月《钵鉴》,其文稍简。将此传与《长春真人西游记》、《祖庭仙真内传》比较,除改变籍贯外,主要是略而不提赵道坚的真实经历,而将其时代延后,着重叙写他在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如何受邱处机传三戒,付衣钵等事。意在标榜龙门派的建立是出于邱处机的旨意,他所选定的赵道坚是邱处机衣钵的继承人,即龙门派的创建人。

尹志平

尹志平(1169~1251)为金末及元代蒙古时期著名全真教道士。字太和,祖籍沧河北沧州,宋时徙居莱州(今山东莱州市)。生于金大定九年(1169)。幼颖悟,读书日记千余言。年十四遇马钰,遽欲弃家入道,父不允,遂伺机潜往。后被追还,锁闭静室。无何,复遁去。逃之再三,父始从之。初住昌邑(今属山东)之西庵。金明昌二年(1191),参邱处机于栖霞(今属山东),遂执弟子礼。久之,尽得邱之“玄妙”。此后,又问《易》于郝大通,受箓法于王处一。于是道名四播,远近尊礼,参道者不绝。继住潍县(今山东潍坊市)之玉清观,主盟齐东者二十年。元太祖十四年(1219),成吉思汗自乃蛮派使臣刘仲禄征召丘处机,闻志平为处机之上足,乃假道潍州,偕同志平去莱州昊天观见处机。对于邱处机之绝金、宋就元聘,起了赞画的作用。第二年,随邱处机北上燕京,西觐成吉思汗于大雪山,为处机十八随行弟子之冠。元太祖十九年,随处机返燕京,居长春宫。当是时,全真道声名远播,四方尊礼者云合。志平曰:“我无功德,敢与享此供奉乎!”乃退居德兴(府治今河北涿鹿)之龙阳观,寻隐烟霞观。邱处机卒时遗命志平嗣教(或云遗命宋道安嗣教。待处机丧事终,宋以年老请志平代),是为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

宋德方

宋德方(1183—1247),字广道,号披云,莱州掖城(今山东掖县)人。先世以积善见称。初生之时,里人见其家祥光照彻,时大定癸卯岁(1183)八月一日也,仅能言便好读书,颖悟强记,识者谓是夙性薰习故在。宋德方很小就从刘长生为道士,继而师事丘处机,是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随丘处机西游大雪山晋见成吉思汗的十八人之一。西游归来后,随丘处机驻燕京(今北京)之长春宫,为教门提点。元太宗九年(1237年),遵其师丘处机的遗志和嘱托,来到平阳玄都观,总管刊刻《玄都道藏》,他亲历晋地的管州(今静乐县),上党、太原、晋南等地,搜罗亡佚,历时近十年,刊成全藏。又在莱州神山开九阴洞,建立道教言观,成为一代有影响的道教宗师,被尊为“天师”。乃马真后称制三年(1244年),即《玄都道藏》大功告成之时,被赐号“玄都至道真人”。至元七年(1270年),即他辞世后二十三年被追赠为“玄通弘教披云真人”。著有《乐全前后二集》。

张德纯

张德纯,号碧芝,河南洛阳人。元皇庆元年(1312)受教,隐华山,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以教付陈通微,不知所终。

陈通微

陈通微,号冲夷子,山东东昌(今聊城)人,原为正一派道士,受教后,周游各地多年,隐入青城山,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以戒法传周玄朴。

周玄朴

周玄朴,号大拙,陕西西安人,受教后,仍居青城。明景泰元年(1450)以后他适,不知所终。不履尘市五十余年。后得天台张宗仁、山西沈静圆,乃悉传宗派法戒。景泰元年十月逝世,享年一百一十岁。为龙门第四代律师。

张静定

张静定,原名宗仁,号无我子,浙江余杭人。《金盖心灯》载:其世代业儒,精通性理之学。永乐年间举明经,隐居不仕,讲学于苕溪。父母双亡后,弃家云游,参访高人达士。至天台山人道门,精八元阳经及丹诀,著述颇多,皆毁弃。后游青城山,见周元朴,慕其道德高尚,遂师事之,仍还天台隐居。景泰元年(1450)周元朴遣徒召静定至青城,授以龙门大戒。嘉靖元年(1522)七月逝世。是为龙门第五代宗师。

沈静圆

沈静圆(?—1465),江苏句容人。祖籍太原。字哉生。原名旭,晚号顿空氏。幼时父母双亡,扶柩归葬山西,路遇天台山道士张静定,语以要语,遂有出尘之志。《金盖心灯》载:正统十三年(1448)出游青城山,又遇张静定,师事之,改名静圆。景泰二年(1451)南行至天台,居桐柏山中。天顺三年(1459)至金盖山,居书隐楼,道价日盛,从学者日众。成化元年(1465)春,遇华亭卫真定于语溪,遂携至南宫,授以宗旨元脉,不久谢世。是为龙门第五代宗师。

赵真嵩

赵真嵩(?—1628),山东琅琊人。原名得源,号复阳子。《太上律脉源流》载:年二十,精通经史,博览道释要典。年二十五岁,父母双亡,遂弃家出游武当。至茅山阅道籍。遇张静定,慕其道德,遂请皈依。静定乃改名为真嵩,授受戒旨,嘉靖二年(1523)至王屋山,精修法要,习大定三年,嗣是六通具足。崇祯元年(1628)传其道与王平,乃返天台,旋入王屋山而终隐。是为龙门第六代律师。

卫真定

卫真定(1441——1645),字元宰,号平阳子,浙江嘉兴石门人。《金盖心灯》卷一载:其先世居华亭,宋末元初,正节先生开白社书院于石泾塘,遂家石门。真定生性鲁钝,但性至孝。既长,欣慕方外之游,师事沈静圆,乃从师至南宫,命名真定,授以宗旨,自是修道愈勤,毫无倦志。顺治二年(1645)十月逝世,时年二百零五岁,是为龙门第六代宗师。

龙门祖庭

龙门洞

龙门洞,全真龙门派祖庭,始于春秋,建于西汉,盛于金元。因道教全真派真人之一长春真人丘处机隐修于此,创立龙门派,被誉为“龙门祖庭”。龙门洞景观以奇险著称,素享关中第二华山之誉,与“西镇”吴山(今属宝鸡市)东西相望,相互辉映。它是道教龙门派的发祥地,为道教徒顶礼膜拜的祖庭,因而驰誉遐迩。龙门山奇峰叠起,森林茂密,飞瀑流泉比比皆是,更有寒潭幽洞遍布山中,为关中山水奇观。

龙门洞,坐落在景福山,古名灵仙岩。景福山,一名玄陇,一名龙门,北岳佐理之山,在陇州汧源县。周回二千里,属景福仙伯治之。环列三十六洞,二十四潭,九峰,洞洞通仙界,潭潭透幽境。天地奥区,藏壑于东陇之麓,窈而深,幽而邃,层峦绝巘,无径可通,丹梯石磴,层俯而下,群峰峭削,实鬼斧所劈。崖瀑淙淙,时作风雨,隐有神龙变化,疑骇莫测。异哉斯境,非有神术具巨灵手辟草开山,则至今一虎豹穴、蛟龙窟也。(乾隆《陇州续志》卷八)

白云观

白云观,全真十方丛林,也是龙门祖庭。位于北京西城区西便门外白云观街道。始建于唐,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圣地,名天长观。金世宗时,引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金末重建为太极宫。白云观内收藏着大量的珍贵文物,最著名的有“三宝”:明版《正统道藏》、唐石雕老子坐像及元大书法家赵孟頫的《松雪道德经》石刻和《阴符经》附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白云观也是“文革”中北京很少被破坏的寺庙之一。

白云观初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9),原名天长观,金明昌三年(1192),重修此观,改名为太极宫,金泰和三年(1203),太极宫毁于火。元初道教全真派长春真人丘处机奉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驻太极宫掌管全国道教,遂更名长春宫,为中国北方道教的中心。金正大四年(1227)丘处机逝世,其弟子尹志平在长春宫东侧建立道院,取名白云观。元代末年,长春宫等建筑毁于兵燹,白云观独存。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重建前后二殿和一些附属建筑,正统年间又大规模重建和添建,使观之规制趋于完善。明正统八年(1443),正式赐额“白云观”。明末,白云观毁于火。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在原来基础上重新大规模重修与扩建,今白云观的整体布局和主要殿阁规制即形成于此时。以后,在乾隆、光绪年间又有修缮和少量添建。民国期间,观内建筑大都因年久失修变的残破。解放后,政府于1956年拨款进行修缮,1957年定为中国道教协会会址。“文革”期间,白云观再次受到破坏,1981年又拨款全面修葺,并对外开放。1979年,白云观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06月25日,白云观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磻溪宫

磻溪宫,旧志载“在县东南六十里河谷中,为邱长春成道处。本名长春观,邱人元为国师,磻元诒改观为宫”。今虢镇渭河大桥南端磻溪河谷中,俯水面山,殿阁巍然,古时为宝鸡第一道场。宫内有八棱碑,上刻老子《道德经》,有《邱长春内传碑》一通和清风台一座。保存完好,其余殿宇多已拆毁;宫外有银杏树一株,高数丈,大数围,枝叶繁茂,据传为邱长春所植。

此宫南依秦岭,北拥渭水,“磻溪古宫”被誉为陈仓八景之一,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磻溪宫是宋末元初道教全真派七真之一丘处机修行过的道观,古为宝鸡第一道场,后因成吉思汗颁诏改观为宫。为彰其德,元代官吏杨文葆大兴土木,营造殿堂,环绕凤女楼,遥对凤凰台,建成二郎庙、玉皇庙、三清观等大小庙宇百余间,后被毁,唯萧史弄玉吹萧引凤之凤女台犹存。

磻溪宫留有许多珍贵的道教遗迹,其宫内有元代所立八棱碑一通,系青色大理石精磨而成,帽高150厘米。上有浮雕像4尊;幢高275厘米,分8面,每面27.5厘米,上刻老子《道德经》五千言,为元代所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丘长春内传碑”一通,元至元十八年(1281)二月,磻溪长春成道宫提点方志正等立,碑首有浮雕二龙戏珠,阳刻楷书“镇第五代宗师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内传碑”17字。阴刻楷书“全真第五代宗师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内传”全文详记邱处机生平事迹。碑高257厘米,宽119厘米,厚26厘米,碑座长150厘米,碑上字迹清楚,保存完好。

龙门字辈

全真龙门派百代谱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

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

惟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

虚空乾坤秀,金木姓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新。

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

宗派传播

龙门派传播的中心在江南(与初期全真道在北方不同),不能不受南方本位道教正一道的影响,表现出与正一道融合的倾向。如铁竹道人施亮,本从王常月受戒,为龙门第八代,后改宗正一,启苏州穹窿山支派。八代孙守一门下阎晓峰,住茅山乾元观,其所传后人改皈茅山派。八代徐守诚,参礼南昌西山净明道士孔玄微,兼传净明道,其徒张太玄亦兼师净明道士周德峰。十代王洞阳晚住余杭大涤山,济人作福无虚日,延请祈祷无不立应,《金盖心灯》谓其“名誉籍甚”。十一代徐嶐岩,后归正一道,法名汉臣,精于道法,其徒蒋雨庵、陈樵云、朱春阳,皆得正一法,蒋雨庵并传承正一派。其后还有沈一炳、闵一得、曾一贯、王来因、陈来干等等。至清末,各地全真派龙门道士,大都兼行祈禳斋醮,以香火收入为谋生之一途,全真与正一在宗教行持方面渐无多大区别。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731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词条所在榜单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佛教建筑景观】著名佛寺_佛教名山_重点寺院_佛像佛殿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佛教在中国发展的2000多年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的寺庙、佛塔、名山等等建筑,比如少林寺、法门寺、塔尔寺、灵隐寺、寒山寺、普济寺等名寺古刹,还有崇圣寺三塔、大雁塔、释迦塔等佛教名塔,还有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等佛教名山。下面为您盘点一下佛教著名寺庙、佛教名山、佛教名塔等佛教建筑,一起来看看详细介绍。
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哪些
伊斯兰教在中国经过1300多年的传播和发展,各族穆斯林已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各族穆斯林将伊斯兰教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构建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伊斯兰教文化体系,那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哪些呢?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如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世界十大影响力最大的宗教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教派是哪些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倾向于把宗教看作是一个抽象的观念、含义。下面小编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世界上的十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道教、犹太教、儒教、神道教、巴哈伊教、罗马天主教,这些你都知道吗?快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道教十大著名教派 道教主要流派有哪些 道教门派一览表
中国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流派支派,有些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也有些传承至今。那么道教主要流派有哪些?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道教十大著名教派,包括正一派、全真派、茅山派、灵宝派、龙门派、神霄派、遇仙派、清微派等等,一起来简单了解下吧。
中国佛教十大宗派 汉传佛教有哪些宗派 你知道几个
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有五教十宗、汉传佛教十三宗等说法,其中五教即小乘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圆教,那十宗又分别指哪些佛教宗派呢?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中国佛教十大宗派,包括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大乘八宗以及俱舍、成实小乘二宗,一起来了解下吧。
喇嘛四大派别 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介绍 西藏佛教主要教派的区别
据史料记载早在西元三百年左右,佛教的一些观念已经传入西藏地区,我们称之为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其中又分为四大教派,分别为: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那西藏佛教主要教派的区别都是什么呢?它们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和传承,一起来了解下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介绍吧。
世界十大佛教圣地 佛家弟子一定要去的朝圣地 佛教旅游胜地盘点
佛教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之一,作为佛教发源地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更是留下了许多佛陀的传说和印迹,对于许多信佛的朋友来说很多佛教旅游胜地一定想亲眼去看去感受,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世界十大佛教圣地,如中国五台山、尼泊尔蓝毗尼园、印度鹿野苑等等,这些都是佛家弟子一定要去的朝圣地。
【宗教书籍排行】宗教圣书_十大佛经_道教经书_儒家经典书籍盘点
宗教是人们祈求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的心灵寄托,正确的宗教信仰能指导、修正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宗教思想玄奥精微,而宗教书籍体现了宗教的思想精华,是信徒研习的重要手段。那么你知道佛教的书籍主要有哪些吗?佛经经典、儒家经典著作、道家经典又分别是什么呢?下面MAIGOO小编就从宗教圣书、佛教书籍、道教书籍、儒家经典著作等方面为您盘点宗教书籍,一起来看看吧!
【道教景观】道教宫观_重点宫观_道教名山_著名道观_妈祖庙_关帝庙
无论是世界上哪个国家,信仰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国本土宗教为道教,其在国内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的宗教场所和名胜古迹,比如白云观、中岳庙、太清宫等著名宫观,有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齐云山、罗浮山等道教名山。下面一起来看看国内道教名山、道教名观、妈祖庙、财神庙等等道教景观吧!
【修行修炼方法】禅定_入定_瑜伽_太极_气功_呼吸法门_宗教长寿秘籍
修行是一种旨在达到与现阶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怀更广、视野更宽的个人修养水平的活动。常见修行锻炼方法有哪些呢?在日常生活中,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行住坐卧皆修行,最简单从打坐、呼吸,到练太极、气功、功夫、瑜伽等都是修行,正确的修行可以让人延年益寿,有的修行还可让人百年后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下面MAIGOO小编就为您盘点各种修行锻炼的方法,修行的方法有三千,总可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去修行,一起来看看吧!
【宗教建筑】佛寺_道观_庙宇_教堂_祠堂_各种宗教建筑景观汇总
宗教建筑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来的,在宗教侵蚀的过程中,其建筑也随同广播世界各地,并与各个国家的民族建筑相结合,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型制。宗教建筑是有灵魂的,其崇高与完美往往使步入其中的人们叹为观止,甚至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所征服。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常见的宗教建筑,包括了佛教建筑、道教建筑、儒教建筑、伊斯兰教建筑、基督教建筑等多种宗教建筑类型。
【中国人信仰】儒家_佛家_道家_佛教八大宗派_拜佛礼佛_佛物_佛教活动
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传统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是佛教、道教。其中,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最早,对中国文化影响很深,国内也有着一些佛教组织比如佛学院、中国佛教协会。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讲究让人真正领悟现世的欢乐。这些宗教都有不同的教派,但是无论哪种,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日常是需要进行一些修行的,比如烧香拜佛、作揖叩首等。下面为您盘点一下中国人信仰的宗教及这些宗教派别、佛教烧香拜佛的讲究、道教礼仪、佛教盛事、佛教圣地以及一些常识,一起随MAIGOO小编来看看吧!
佛教七宝 佛教七珍宝引 佛教七宝是哪七宝
各种各样的宝石经常使用在各大宗教中,比如七珍八宝这个常见的佛教用语,“佛教七珍”又称佛教七宝,即七种珍奇宝物,那你知道佛教七宝是哪七宝吗?maigoo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佛教七宝,其中包括:金、银、琥珀、砗磲、琉璃、玛瑙、珍珠、蜜蜡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国五大宗教 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合法宗教是哪个
中国五大宗教是指在中国具有一定历史影响,形成中华民族风范,拥有一定规模性和区域性而形成具有一定地位的信教教别,它们分别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你觉得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合法宗教是哪个呢?这五大宗教中你觉得中国人信仰什么教最多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藏传佛教四大雪山排行榜 除了冈仁波齐还有哪几座
藏区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圣地,寺庙、圣湖还有神秘的雪山等等都让人满怀向往,你知道藏传佛教四大神山是哪几座吗?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藏传佛教四大神山,包括:西藏的冈仁波齐山、云南的梅里雪山、玉树的尕朵觉悟山和青海的阿尼玛卿山,除了第一神山冈仁波齐还有哪几座你也听说过呢?
【世界宗教】佛教_道教_犹太教_基督教_伊斯兰教_宗教活动_世界宗教节日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诞生是因为人们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人们通过宗教祈求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宗教吗?中国五大宗教分别是哪些?不同的宗教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有哪些著名的宗教节日和大型的宗教活动?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关于世界宗教的知识。
【古人类活动遗迹】文化遗址_历史遗迹遗址_石窟石刻经幢_遗址公园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许多灿烂辉煌的活动遗迹文明。中国古文化遗址有哪些?中国古代人类创造出了龙门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等石窟,赵州陀罗尼经幢、松江唐经幢、惠山寺经幢等经幢,苏仙岭三绝碑、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苏轼荔子碑等碑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唐蕃古道等著名古道,还有一些如秦始皇兵马俑、圆明园遗址公园等文化遗址……下面为您盘点一下石窟、经幢、石刻、壁画、古道、遗址等古人类活动和文化遗址,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各地佛教协会大全 各省佛协信息汇总 中国佛教协会简介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也毫无疑问的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各地佛教协会也应运而生,中国佛教协会早在1953年就于北京成立,明确的规章制度、精细的人才培养、强大的佛教教义核心使其无愧于各地佛协的表率,MAIGOO小编就为您带来了中国佛教协会简介,和各地佛教协会大全,各省佛协信息都可以其中找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佛教十大著名艺术品盘点 佛教著名绘画作品有哪些
随着佛教圣地旅游市场的放开和一些以佛教题材为主的艺术品流入市场,人们对于佛教艺术品收藏的兴趣和热情也日益提高。本文盘点佛教十大著名艺术品,有黑石世尊观音像、明永乐释迦牟尼坐像、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引路菩萨图、大士像、罗汉图、寒山拾得图、西游记、佛本生故事、维摩演教图。以下是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宗教名人】高僧_佛教名人_佛学家_信佛名人_道家名人
宗教信仰是人类对自己心中王国宗主的向往与精神皈依所在,是人类精神的阶段性体现。在国内,佛教和道教是传承了多年的两个重要教派,而在这两个宗教中也有涌现了许多的集大成者,比如古代的慧能、法显长老,道家得道飞升的张道陵、葛玄等,当代高僧净心长老、星云大师等等。下面MAIGOO小编就为您盘点一下国内的高僧、佛学家、著名的道士、宗教名人等排行,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