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派

#宗教教派# 0 0
楼观派也称尹喜派,为早期道教派别之一,形成于北朝北魏时期,流传鼎盛至隋唐间,为唐代皇家李氏宗观。楼观道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又尊尹喜为祖师,故又名尹喜派。传说中,尹喜因观到紫气东来,预感到圣人将至,迎接老子(李耳)并请其讲授《道德经》,从而成为楼观派的开派祖师
详细介绍 PROFILE +

楼观道为早期道教派别之一。楼观道在魏、周、隋、唐各朝,都对皇室信道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道家素有“夜观星象”的传统。楼观道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形成于北朝北魏时期,流传鼎盛至隋唐间,为唐代皇家李氏宗观。立意畅玄皆本“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为根基,保持发扬道教的传统特色,属于保守派。楼观道尊尹喜为祖师。尹喜的原型是春秋时代与老聃齐名的道家关尹。《庄子·天下》将其与老聃并列,叹为“古之博大真人哉”!关尹主张“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做人要“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简介

楼观道:早期道教派别之一,楼观道在魏、周、隋、唐各朝,都对皇室信道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形成于北魏时期,流传至隋唐间,在南北隋唐影响极大。于黄巢之乱大伤元气,毁于元初至元毁藏。它尊尹喜为祖师,尹喜的原型是春秋时代与老聃齐名的道家人物关尹。

关尹“未尝先人,而常随人。”《吕氏春秋·不二篇》在论诸家学术特点时,称“老聃贵柔”、“关令贵清”。高诱注云:“关尹,关正也,名喜,作《道书》九篇。”司马迁为老子作传,有曰:“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于是关尹遂成为关令尹喜,道德五千言之《老子》遂成为老子为尹喜所写之书。传为刘向所著之《列仙传》曰:“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常服精华,隐德修行,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授之。后与老子俱游流沙化胡,服苣胜实,莫知其所终。尹喜亦自著书九篇,号曰《关令子》。”此传除将尹喜之官阶由函谷关令升为周大夫外,又增加了他善内学、隐德修行的行谊,特别是增加他与老子俱游流沙化胡的内容。其后道士们据此加以增饰、渲染,敷衍成系统的老子化身为佛的故事。其中除西晋王浮作《老子化胡经》以外,东晋、南北朝时,又有《玄妙内篇》《出塞记》《关令尹喜传》《文始内传》等许多有关老子和尹喜的传记,加以渲染。在这些经、传中,尹喜始终是老子化身为佛的随行大弟子和得力的助手或代理人,成为老子化胡故事中最显赫的人物。因此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的楼观道就选择这个显赫人物作为自己的创派祖师。《楼观本起传》:“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问道授经,此大教所由兴也”。《楼观先师传》和《楼观本记》亦称:昔周康王闻尹先生有神仙大度之志,乃拜为大夫,并赐嘉名,因号此宅为楼观焉。次昭王时,大夫遇老君,因遂得道。其次,穆王乃钦尚遗尘,为建祠修观,召幽逸之人,置为道士。自尔相承,于今不绝。意即楼观道是在周康王时开创的,尹喜为其创教祖师。这无非是为了托之古远,在佛道斗争中以抬高自己的身价而已。事实上,该派在南北朝时期,也是力主老子化胡之说,为排佛教思想之最烈者。

尽管楼观道尊奉尹喜为祖师,但不能证实楼观道在周康王时就已创立。因为道教所尊奉的始祖老聃是春秋末期人,如果真有一个关令尹喜,也只能与他同时,怎能在他们出生之前很久的西周康王时会产生出一个道教派别来?因为道家老子之变为道教老子,道家学派之演变为道教,是在他们以后很久的事。楼观传记作者为了使人相信尹喜在西周初年确已创立楼观道,又在尹喜之后,安排了十二名所谓周秦道士:尹轨、杜冲、彭宗、宋伦、冯长、姚坦、周亮、尹澄、王探、李翼、封衡、张皓(见《仙苑编珠》所引《楼观传》)。称他们相继住楼观,续传尹喜之道。当然,这些记载,皆非信史。据其他有关资料核查,陕西周至县楼观,自三国末期起,始有道士隐居修道。最早者为三国末的郑法师(履道)。继之者有其弟子梁谌,活动于西晋,卒于东晋初。接着又有王嘉、孙彻、马俭等,活动于东晋十六国时。截至东晋末,楼观道士仍然很少,对社会影响甚微。表明在那之前,楼观道尚未形成一个有一定特征和一定内聚力的道派。它正式形成为一个对社会产生影响的道派,始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时。

据有关资料记载,太武帝始光(424~428)初,道士尹通事马俭法师于楼观,其后道术精进,渐获令誉。“太武好道,钦闻其名,常遣使致香烛,俾之建斋行道。自是四方请谒不绝。嗣后,道士牛文侯、尹法兴等人才接踵而至,道士增至四十余人。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中,道士王道义又从姑射山率门弟子六七人来楼观,并大修观宇,土木工匠就役者,日常百数。楼观坛宇,一皆鼎新。王道义又“令门人购集真经万余卷”,置楼观。再后,西魏文帝又钦敬楼观道士陈宝炽,召入延英殿问道,太师安定公及朝士大夫皆从而师之。大统十五年(549)卒,诏谥正懿先生。又召其弟子李顺兴至都城,试以法术,“有验,由是朝野钦信。”由是观之,在北魏时期,楼观道在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下,始正式形成为一个拥有相当数量的徒众、并对朝野上下有一定影响力的道派。

历代宗师

文始派源于楼观

据《三丰集‧道派考》记:老子一传尹文始,再传麻衣,三传希夷,四传火龙,五传张三丰。文始派是以关尹子为始祖,西汉刘向《列仙传》中云: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常服精华,隐德修行。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炁,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授之。后与老子俱游,流沙化明,服苣胜实,莫知其所终。尹喜亦自著书九篇,号曰关令子。萧天石《简列修真必参书目》列文始派必修书目:关尹子、文始真经、仙学真诠、文始大道抉微、修真隐诀、通玄真经、文子缵义、文始经玄义。

尹喜曾任涵谷关关令,在此老子应其所求,著书上下篇,以道德五千言授之。《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述尹喜受《道德经》后,「乃于草楼清斋屏绝人事,三年之内修炼俱毕。心凝形释,无有饥渴,不畏寒暑。穷数达变之微,形一神万之旨,悉臻其妙。乃自著书九篇,号关尹子。」后世称为《文始真经》。《文始真经》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虚则无相,无则无执,故能极博大,而又极高明。养性贵神,养形贵气,养命贵精,而养心则莫过于清静虚无,精气合一,心性合一,形合一,则自然顿超圣域。

〈四符篇〉云:“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譬如万水可合为一水;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譬如万火可合为一火;以我之魄合天地万物之魄,譬如金之为物,可合异金而镕之为一金;以我之魂合天地万物之魂,譬如木之为物,可接异木而生之为一木,则天地万物皆吾精、吾神、吾魄、吾魂。此即后世玄门所盛称文始派丹法之最高指导原则。

《楼观本起传》云: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喜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问道授经,此大教所由兴也。是以古仙哲后,景行高真,仰道德为生化之源,宗神仙为立教之本;寻众妙之轨躅,慕重玄之指归。故周穆西巡,秦皇东猎,并回辕枉道,亲礼真宗。始皇建庙于楼南,汉武立宫于观北。晋宋谒板,于今尚在。秦汉庙户,相继不绝。《混元圣纪》谓秦始皇二十八年,于楼观之南建清庙以祀老子;汉武帝为老子造祠楼观之北。元朱象先《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说:楼观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自文始上仙之后,登真之士,无世无之。楼观道派传承约略如下:

1.尹轨……少常闻其远祖尹喜,以周康王昭王之时居草楼,遇老君与说经,其后周穆王再修楼观以待有道之士,公度遂居楼观焉。自云喜数来与相见,授以道要,由是能坐在立亡变化之事。

2.杜冲字玄逸镐京人也,以周昭王丁巳年,闻文始先生登眞,乃于兹灵宅栖玄学学道……后穆王闻之为修观建祠,置冲为道士焉。

3.彭宗西周彭城人,字法先,周穆王时招英贤真人,遂应聘而至。年二十,师事太极真人杜冲,受授雌一之道。

4.太清眞人宋伦,字徳玄,洛阳人也。以厉王甲辰岁入道,于是凝心寝景,抱一冲和,不交人事,日诵五千文数遍,服黄精白术,积二十余年乃密感老君。《混元圣纪》:周厉王廿一年,老君降于楼观,授道士宋伦以中景之道,通真之经,并灵飞六甲素奏丹符。

5.姚坦潜心玄门,淡泊高抗,餐味昧道,存神敏尚。隐居幽岳,潜修道术。后尊玄洲真人,主司白水宫。

6.周亮曾师事姚仙君(姚坦),赐受“八素真人”法号,受授五千文及《八素真经》,通《易》学。

7.尹澄字初默,号尹林子。修道于楼观,清斋诵经,不杂人事。秦始皇闻其神异,屡诏不就。

8.王探西汉太原人,字养伯,又字采。仕汉为中常侍中郎,深穷道本。因吕后专权,乃隐居南山楼观台。遇赵先生授以黄庭内修之诀,以及泽泻丸方,修炼道法。又遇西灵子都授以藏景录形之道。于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得道升仙。

9.李翼字中辅,幼希慕玄门。汉武帝依观建望仙宫,增置道员,李翼应选入道。后遇太和真人,携归杜阳宫,令师事王仙君。后云游山川,出入无恒。

10.封衡东汉时陇西人,字君达,号封子。幼好道术,通老庄之学。修炼辟谷术,服食黄连、白术,延年不饥。后入鸟兽山,遇仙人鲁女生,授以还丹诀及《五岳真形图》,骑青牛周游天下,人称青牛道士。汉末有青牛道士封君达以(冠军丸亦名武威丸)传安定皇甫隆。

11.张皓东汉安帝时汝南人,字文明(一作之明)。永初年间(107—113)下诏选逸人为道士,年二十,即与入选。师事封衡,付授空炁金胎之道、青要紫书、金根上经,以及神丹半两,遂入赤城山服丹修道。行之数年,耳能彻听,目能洞视,变化莫测。

12.道士梁谌者,字考成,京兆扶风人也……大魏元帝咸熙初,事郑法师于楼观,时年十七。《列仙全传》:初事郑法师于楼观,晋恵帝永兴二年老君命真人尹轨降于楼观,授以炼气隠形之法,及水石还丹术,谌乃隠于终南山,丹成能飞行变化。

13.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也……隠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石季龙之末弃其徒众至长安,潜隠于终南山,结庵庐而止,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

14.孙彻字仲宣,不知何许人……前赵初光中师事王先生,方十八岁。

15.马俭字符约,扶风人,博通经史,苻秦甘露中从孙彻学道,隶道士籍于楼观,授五符真文、断谷服水、行气导引,遂役使万灵,制御羣邪。姚苌闻而异之,往召不至。

16.道士尹通者,字灵鉴,真人轨之后……时天下寇难纵横,通履艰危,冒惊险而至楼观,年二十六。后魏太武始光初(424-428)事马俭法师,服勤历年,方授真人秘韫,玉字金书。时有侄法兴及牛文侯、王道义与其徒七人继踵而来,共希灵迹,故仙风真教自此复彰。

17.A道士牛文侯,陇西人也。性识颖拔,学洞古今,尤深于庄老。至于天文、地理,无微不综。又善诲人,随其性,导以忠孝,其劝戒则示罪福之理,其威禁则以符箓之科,由是法教重兴。

B道士张法乐者,南阳人,幼而学道……托迹楼观,事尹起法师,竭诚致力于左右,积有岁月,感其勤苦,遂付道要……遂寻幽访奇,卜居于耿谷之西。衣弊茹蔬,谢绝人事,日诵五千文,及修雌一之道,炼形养炁,抱一守真,凡三十载。

18.正懿先生陈宝炽,颖川人也。后魏孝文太和十八年(494),隶籍楼观,事法师王道义,未几羽化,遂游华阴,复遇陆景真人,授秘法而归。

19.A王延字子元,扶风人也。西魏孝文帝大统三年(537)丁已入道,师正懿先生陈宝炽。至十八,肆业于楼观,与真人李顺与(兴)相友善。未几,访华山云台观,复师焦旷真人,授三洞秘诀真经。

B道士李顺兴……年十一与道士籍……正懿乃为立坛,授五千文及黄庭经。

C道士侯楷字法先,年十四力究经典,尤精老庄之学,趣向孤高,不毕婚宦,遂就学于正懿先生。卜居于寒谷,行三奔术,诵《大洞经》及《三皇内文》劾召之法。

20.法师严达字道通,扶风人也。自髫龀已有方外志,每得一花一果,辄羞献于像前,楼观侯法师见而器之。后魏明元帝永兴中入道,年始二十……周武帝建德中(574),诏法师及王延于便殿……上嘉其对……特为法师建通道观于田谷之左,复选楼观之士十人,俾共弘真教。遂与王延、苏道标、程法明、周化生、王真微、史道乐、于长文、张法成、伏道崇等十人,以道术相忘,同乎出处,世号曰“田谷十老”。

21.A巨法师名国珍,武功人。性淳厚,好神仙学,年三十,断俗缘而事游法师于楼观,时隋文帝仁寿之四年也(604)。

B法师岐晖,字平定,京兆人也。周武帝太和五年(570)入道,未几,会武帝沙汰释老之徒,因复流俗。至隋,道法重兴,时年二十六,景行之心愈固,遂事苏法师(苏道标)于通道观。

C法师于章字长文,扶风人,年七岁,父母教读孝经,数日乃曰闻有道德经,意愿习诵,父母异之,随其所好,令习于侯法师。…法师为开三洞众真要法,倒筴相付。

22.尹文操字景先。少习儒业,喜诵《老》、《庄》及《孝经》。稍长,精心奉事尹真人庙,不近俗事。员半千《大唐故宗圣观主银青光禄大夫天水尹尊师碑》称文操因读《西升经》、《灵宝经》等,深悟玄理。师事周法师。受授龟山策、青羽隐法及紫云妙旨。遂奉敕出家,配住宗圣观。着有《祛惑论》四卷、《消魔论》三十卷、《楼观先师传》一卷。又撰《玉纬经目》,著录道经书七千二百余卷。著名弟子有侯少微。

三、陈抟兼修文始少阳

陈抟《无极图》的基本思想,以《老子道德经》为本,将《老子》中“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的“无极”来表示世界最终的本源,作为内丹修炼的归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顺则生人生物”,陈抟将此种宇宙生成模式运用到内丹修炼中,即:炼精化气,合三为二;炼气化神,合二为一;炼神返虚,一复归道(无极)。

《化书》“其说多本黄老道德之旨,文笔简劲奥质。”大抵本齐物以言道化,本虚无以言术化,本无为以言德化,本道德以言仁化,本税多民饥以言食化,本见素抱朴以言俭化。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化中,《化书》的核心思想就是“化”,“虚”才能“化”;凡自有而无,自无而有,即是“化”,虚”是道的本源。《锺吕传道集》论还丹第十三,有所谓「炼形成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与《化书》中常提到「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所论丹法异曲同工,这是内丹学中所谓“顺则生人”的原则;“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是内丹学中“逆以成仙”的原则。逆修返源的理论,正是以“归根复命”的哲学为基础。

《化书》以道化破题:“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夫万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达此理者,虚而乳之,神可以不化,形可以不生。”丹法有顿渐,渐法由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循序而修。顿法由虚处下手,炼精化气、炼气化神齐步进行,谭峭所主张的正是“虚无大道”。

显德四年(957),隐士谭景升居终南山,与陈抟为师友,着《化书》百十篇,穷括化原,久之仙去。陈抟谓:“我师友谭景升,始于终南着《化书》。”谭峭尝游三茅山,至建业,见宋齐丘,谓其有仙风道骨,出书示之,嘱为序于传世,齐丘乃窃以自名,然未尝悟道蕴也。梁筌后周世宗显德年间(955-959)为楼观宗主,时陈希夷居仙游宫,与梁筌交往甚密,往来为林下友。这段期间谭峭也居终南山,两人往来为友。

《翊圣保徳真君传》称:建隆之初(960),凤翔府盩厔县(今周至县)民张守真,礼古楼观先生梁筌为师。“真宗时(1007-1021)有天神凭凤翔民,言海蟾新得道,诸天皆贺,惟未肯便就仙职,折旋尘中,寻人而度。”由于陈抟与梁筌交往甚密,故张守真知道“海蟾新得道”。

吕洞宾者尝至抟斋中,“透过陈抟的中介,谭峭和锺吕直接或间接的交往,是可能的。”陈抟合文始、少阳二派之传为一,因此王沐先生在《内丹功法的缘起和发展》一文中说:“陈希夷为有宋一代奇人,曾得麻衣传授相法,吕纯阳、刘海蟾游华山时,亦授以丹诀;又从何昌一学锁鼻术,神仙李八百、鹿皮处士皆曾造访。传奇之身世、渊博之学养,得少阳文始之丹诀,高蹈远隐之风仪,实为南北两宗之外,高踞其中之源头。”

教义

楼观派尊奉的经典主要是《道德经》,因为传说此书是老子应尹喜之请而作,故为该派道士必修的经典。其次,因该派坚主老子化胡说,故敷衍老子化胡最鲜明的某些经书,如《老子化胡经》《老子西升经》《老子开天经》和《妙真经》等,皆为该派所重视。

《道教义枢》卷二《七部义》引《太玄经》云:“无无日道,义枢玄玄。而尹生所受,唯得《道德》《妙真》《西升》等五卷。”此外,据《仙苑编珠》所引《楼观传》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所编楼观道士诸传讯载,楼观道士除修习上述诸经外,又传习多种上清经,如《大洞真经》《黄庭内景经》《上清琼文帝章经》《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太上隐书》《灵书紫文》等,和少数灵宝经和三皇文。上清经和灵宝经皆肇造于东晋中叶,至东晋末和南北朝初始广泛流播,楼观道士传习上述经书,当在北朝初叶以后。由此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楼观道确实形成于北魏时期。

发展

楼观道传习的修炼方术,表现了杂采各家取长补短形成内外兼修特点,即符箓与丹鼎皆习。如梁谌“食炁吞符,大尽其妙,又广索丹砂,还而为饵”。马俭既晓遁甲占候之法,又断谷、服药、行气、导引,还能役使万灵,制役群邪,驱使六丁二十四神。尹通“服黄精、雄黄、天门冬数十年”,又能为人治病。其他楼观道士大都如此。不过,两者相比,服食药物在楼观道士中更为普遍。

楼观道发展至北周及隋,进入其鼎盛时期。道士王延,字子元,扶风始平(今陕西兴平)人。西魏大统三年(537)入道,师陈宝炽于楼观。与李顺兴相友善。后访华山云台观,复师茅山道士焦旷,得三洞秘诀真经。北周武帝闻其名,遣使召之,王延至都久之,复还西岳云台观,诏增修该观以居之。

据载,宇文邕曾七次召集道士、名僧和文武百官量定儒、释、道三教优劣。力主道教居儒、释之上,因群臣、沙门反对而未果。后定议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但佛教徒仍持异议,僧道论争空前激烈。乃于建德三年(574)并废佛、道二教。因其崇信道教,乃下诏立通道观,设学士,选著名道士到通道观研究《老子》《庄子》《周易》。又令道士王延校理三洞经图,撰《珠囊经目》,最后才敕纂成《无上秘要》一书,奏贮于通道观。隋文帝即位,置玄都观,诏以延为观主,复以延为道门威仪。据说隋文帝还从之受智慧大戒,大臣苏威、杨素等皆北面执弟子礼。王延于仁寿四年(604)卒于通道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王延传》)。又有道士严达(字道通),北魏末入道,师楼观道士侯楷,“学穷琼韫,博通妙术”,也驰誉于周、隋之际。北周武帝建德中沙汰佛教,正议同废道教时,诏严达入便殿,问佛、道二教优劣。严达答曰:“主优客劣”。谓释出西域,是客,道在中夏,是主。并谓:“客归则有益胡土,主在则无损中华。去者不追,居者自保,又何送乎。”

据说“上嘉其对”,然迫于形势,不得不二教同时俱废。武帝废除佛、道二教后,决定建通道观于田谷之左,选释、道二教中人以居之。其中选有楼观道士严达与王延、苏道标、程法明、周化生、王真微、史道乐、于章、张法成、伏道崇等十人。他们“以道术相忘,同乎出处,世号曰‘田谷十老’”。隋文帝开皇(581~600)初,严达又重修楼观宫宇,度道士满百二十员,羽流精炼,“朝野宗奉”。

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相应大力尊崇道教,特别是因楼观道士岐晖(字平定)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作大唐皇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武德(618~626)初,敕修楼观宫宇,并赐田土十顷以充基业;又令改楼观为宗圣观,以岐晖为观主,诏赐粟帛以充斋给。武德七年(624)十月,李渊又亲诣楼观,祀老子。岐晖于贞观四年(630)羽化后,高宗即位,命原宗圣观道士尹文操任昊天观主兼知宗圣观事。尹文操又曾奉敕撰《玄元皇帝圣纪》一部,凡十卷,总百十篇。高宗览卷大悦,授尹文操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常少卿事。此后又著《祛惑论》《消魔论》三十卷,续《楼观先师传》一卷。

唐前期,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楼观道一直处于向上发展阶段。天宝(742~755)年间爆发安史之乱,此后楼观道趋于衰落。道众分散各地,中经两宋,终于默默无闻。北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曾改楼观(宗圣观)为顺天兴国。至金哀宗天兴(1232~1234)间,因遭兵燹,楼观毁坏严重。至元代,有全真道祖师尹志平带徒弟加以修复,后楼观派祖庭有全真龙门派管理,楼观派道士分散各地。形成道门常言的“七真八派”,第八派即指尹喜楼观派,后简称尹喜派,后世说惟尹喜派乃太上正脉,在择徒上宁缺毋滥,传人罕见,故在道门内又有“龙半天,华一角,尹喜派摸不着”之说。

楼观派尊奉的经典主要是《道德经》,此书是老子应尹喜之请而作,故为此派道士必修经典。其次,因该派坚持老子化胡说,故老子化胡最鲜明的经书,如《老子化胡经》、《老子西升经》、《老子开天经》和《妙真经》等,皆为该派所重视。楼观道传习的修炼方术,表现了博采兼收的特点,即符箓与丹鼎皆习。如梁谌"食炁吞符,大尽其妙,又广索丹砂,还而为饵"。马俭既晓遁甲占候之法,又断谷、服药、行气、导引,还能役使万灵,制役群邪,驱使六丁二十四神。尹通"服黄精、雄黄、天门冬数十年",又能为人治病。其他楼观道士大都如此。不过,两者相比,服食药物在楼观道士中更为普遍。由此而知,楼观派实际为古仙一脉。

附:楼观派源流

老子——尹喜——尹轨——杜冲——彭宗——宋伦——姚坦——周亮——尹澄——王探——李翼——封衡——张皓——郑履道——梁谌——王嘉——孙彻——马俭——尹通——牛文侯——尹法兴——王道义——陆景——毋始光——陈宝炽——李顺兴——张法乐——韦节——侯楷——严达——程法明——周化生——王真微——于章——史道乐——张法成——伏道崇——苏道标——岐晖——成志远——巨国珍——田仕文——尹文操尹文操唐高宗诏封银青光禄大夫尊师暨国师——唐朝末年王和斋祖师到山东省滕县奚仲山玉皇阁大开玄门广传尹喜楼观宗师。清同治十二年北京白云观传戒有山东河南等尹喜派弟子前去受戒,也有部分受了正一禄。直至民国,河南南阳,湖北武当山和武汉,山东枣庄,东北,甘肃兰州等地还有尹喜派道士,具山东枣庄滕县志记载山东枣庄千山头尹喜一脉,曾在鲁南大地非常兴旺,当地俗称连家道。文革后仅存少数道士因宫观毁坏只能在家修行。尹喜派传承千山头清华阁又名吕祖阁,开山祖师王德谦,王德静,李德寡,魏清忠,刘清允,等祖师,建于康熙三年甲辰,清后期有范丹明道长主持千山头白云洞徒弟有,王九卿,张九官,丁九元等,张九官道长被当地传为张神仙高寿九十八羽化与千山头,丁九元收徒马重德,陈重修两人,建国后马重德道长被暗害与白云洞,当地政府曾严查此事抓住两人外逃一人,陈重修收徒马天瑞,民国三十年,王九卿道长和马天瑞道长主持九龙山老君庙和玉皇阁收徒王外廷,至今一脉相传!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9647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词条所在榜单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佛教建筑景观】著名佛寺_佛教名山_重点寺院_佛像佛殿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佛教在中国发展的2000多年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的寺庙、佛塔、名山等等建筑,比如少林寺、法门寺、塔尔寺、灵隐寺、寒山寺、普济寺等名寺古刹,还有崇圣寺三塔、大雁塔、释迦塔等佛教名塔,还有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等佛教名山。下面为您盘点一下佛教著名寺庙、佛教名山、佛教名塔等佛教建筑,一起来看看详细介绍。
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哪些
伊斯兰教在中国经过1300多年的传播和发展,各族穆斯林已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各族穆斯林将伊斯兰教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构建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伊斯兰教文化体系,那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哪些呢?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如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世界十大影响力最大的宗教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教派是哪些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倾向于把宗教看作是一个抽象的观念、含义。下面小编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世界上的十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道教、犹太教、儒教、神道教、巴哈伊教、罗马天主教,这些你都知道吗?快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道教十大著名教派 道教主要流派有哪些 道教门派一览表
中国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流派支派,有些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也有些传承至今。那么道教主要流派有哪些?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道教十大著名教派,包括正一派、全真派、茅山派、灵宝派、龙门派、神霄派、遇仙派、清微派等等,一起来简单了解下吧。
中国佛教十大宗派 汉传佛教有哪些宗派 你知道几个
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有五教十宗、汉传佛教十三宗等说法,其中五教即小乘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圆教,那十宗又分别指哪些佛教宗派呢?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中国佛教十大宗派,包括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大乘八宗以及俱舍、成实小乘二宗,一起来了解下吧。
喇嘛四大派别 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介绍 西藏佛教主要教派的区别
据史料记载早在西元三百年左右,佛教的一些观念已经传入西藏地区,我们称之为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其中又分为四大教派,分别为: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那西藏佛教主要教派的区别都是什么呢?它们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和传承,一起来了解下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介绍吧。
世界十大佛教圣地 佛家弟子一定要去的朝圣地 佛教旅游胜地盘点
佛教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之一,作为佛教发源地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更是留下了许多佛陀的传说和印迹,对于许多信佛的朋友来说很多佛教旅游胜地一定想亲眼去看去感受,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世界十大佛教圣地,如中国五台山、尼泊尔蓝毗尼园、印度鹿野苑等等,这些都是佛家弟子一定要去的朝圣地。
【宗教书籍排行】宗教圣书_十大佛经_道教经书_儒家经典书籍盘点
宗教是人们祈求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的心灵寄托,正确的宗教信仰能指导、修正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宗教思想玄奥精微,而宗教书籍体现了宗教的思想精华,是信徒研习的重要手段。那么你知道佛教的书籍主要有哪些吗?佛经经典、儒家经典著作、道家经典又分别是什么呢?下面MAIGOO小编就从宗教圣书、佛教书籍、道教书籍、儒家经典著作等方面为您盘点宗教书籍,一起来看看吧!
【道教景观】道教宫观_重点宫观_道教名山_著名道观_妈祖庙_关帝庙
无论是世界上哪个国家,信仰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国本土宗教为道教,其在国内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的宗教场所和名胜古迹,比如白云观、中岳庙、太清宫等著名宫观,有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齐云山、罗浮山等道教名山。下面一起来看看国内道教名山、道教名观、妈祖庙、财神庙等等道教景观吧!
【修行修炼方法】禅定_入定_瑜伽_太极_气功_呼吸法门_宗教长寿秘籍
修行是一种旨在达到与现阶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怀更广、视野更宽的个人修养水平的活动。常见修行锻炼方法有哪些呢?在日常生活中,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行住坐卧皆修行,最简单从打坐、呼吸,到练太极、气功、功夫、瑜伽等都是修行,正确的修行可以让人延年益寿,有的修行还可让人百年后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下面MAIGOO小编就为您盘点各种修行锻炼的方法,修行的方法有三千,总可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去修行,一起来看看吧!
【宗教建筑】佛寺_道观_庙宇_教堂_祠堂_各种宗教建筑景观汇总
宗教建筑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来的,在宗教侵蚀的过程中,其建筑也随同广播世界各地,并与各个国家的民族建筑相结合,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型制。宗教建筑是有灵魂的,其崇高与完美往往使步入其中的人们叹为观止,甚至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所征服。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常见的宗教建筑,包括了佛教建筑、道教建筑、儒教建筑、伊斯兰教建筑、基督教建筑等多种宗教建筑类型。
【中国人信仰】儒家_佛家_道家_佛教八大宗派_拜佛礼佛_佛物_佛教活动
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传统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是佛教、道教。其中,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最早,对中国文化影响很深,国内也有着一些佛教组织比如佛学院、中国佛教协会。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讲究让人真正领悟现世的欢乐。这些宗教都有不同的教派,但是无论哪种,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日常是需要进行一些修行的,比如烧香拜佛、作揖叩首等。下面为您盘点一下中国人信仰的宗教及这些宗教派别、佛教烧香拜佛的讲究、道教礼仪、佛教盛事、佛教圣地以及一些常识,一起随MAIGOO小编来看看吧!
佛教七宝 佛教七珍宝引 佛教七宝是哪七宝
各种各样的宝石经常使用在各大宗教中,比如七珍八宝这个常见的佛教用语,“佛教七珍”又称佛教七宝,即七种珍奇宝物,那你知道佛教七宝是哪七宝吗?maigoo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佛教七宝,其中包括:金、银、琥珀、砗磲、琉璃、玛瑙、珍珠、蜜蜡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国五大宗教 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合法宗教是哪个
中国五大宗教是指在中国具有一定历史影响,形成中华民族风范,拥有一定规模性和区域性而形成具有一定地位的信教教别,它们分别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你觉得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合法宗教是哪个呢?这五大宗教中你觉得中国人信仰什么教最多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藏传佛教四大雪山排行榜 除了冈仁波齐还有哪几座
藏区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圣地,寺庙、圣湖还有神秘的雪山等等都让人满怀向往,你知道藏传佛教四大神山是哪几座吗?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藏传佛教四大神山,包括:西藏的冈仁波齐山、云南的梅里雪山、玉树的尕朵觉悟山和青海的阿尼玛卿山,除了第一神山冈仁波齐还有哪几座你也听说过呢?
【世界宗教】佛教_道教_犹太教_基督教_伊斯兰教_宗教活动_世界宗教节日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诞生是因为人们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人们通过宗教祈求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宗教吗?中国五大宗教分别是哪些?不同的宗教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有哪些著名的宗教节日和大型的宗教活动?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关于世界宗教的知识。
【古人类活动遗迹】文化遗址_历史遗迹遗址_石窟石刻经幢_遗址公园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许多灿烂辉煌的活动遗迹文明。中国古文化遗址有哪些?中国古代人类创造出了龙门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等石窟,赵州陀罗尼经幢、松江唐经幢、惠山寺经幢等经幢,苏仙岭三绝碑、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苏轼荔子碑等碑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唐蕃古道等著名古道,还有一些如秦始皇兵马俑、圆明园遗址公园等文化遗址……下面为您盘点一下石窟、经幢、石刻、壁画、古道、遗址等古人类活动和文化遗址,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各地佛教协会大全 各省佛协信息汇总 中国佛教协会简介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也毫无疑问的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各地佛教协会也应运而生,中国佛教协会早在1953年就于北京成立,明确的规章制度、精细的人才培养、强大的佛教教义核心使其无愧于各地佛协的表率,MAIGOO小编就为您带来了中国佛教协会简介,和各地佛教协会大全,各省佛协信息都可以其中找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佛教十大著名艺术品盘点 佛教著名绘画作品有哪些
随着佛教圣地旅游市场的放开和一些以佛教题材为主的艺术品流入市场,人们对于佛教艺术品收藏的兴趣和热情也日益提高。本文盘点佛教十大著名艺术品,有黑石世尊观音像、明永乐释迦牟尼坐像、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引路菩萨图、大士像、罗汉图、寒山拾得图、西游记、佛本生故事、维摩演教图。以下是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宗教名人】高僧_佛教名人_佛学家_信佛名人_道家名人
宗教信仰是人类对自己心中王国宗主的向往与精神皈依所在,是人类精神的阶段性体现。在国内,佛教和道教是传承了多年的两个重要教派,而在这两个宗教中也有涌现了许多的集大成者,比如古代的慧能、法显长老,道家得道飞升的张道陵、葛玄等,当代高僧净心长老、星云大师等等。下面MAIGOO小编就为您盘点一下国内的高僧、佛学家、著名的道士、宗教名人等排行,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