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庙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示范区阳庙镇沈鹿宿村南街,现存建筑主体始建于清朝初期,康熙十三年(1674年)曾进行过大规模重修。该庙宇作为清代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现存建筑保留有雕梁画栋的传统工艺,殿内神像造型生动,并藏有清代大学士纪晓岚书法真迹。2024年该遗址被列为焦作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纳入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申报项目。
主体建筑采用抬梁式木构架,檐下施以彩绘浮雕,梁枋间保留有"双龙戏珠""祥云仙鹤"等传统纹饰。大殿内现存三尊泥塑彩绘火神像,其中主神像高约2.3米,身着朱红战甲,手持火焰纹令牌,造型威严生动。
庙内保存有康熙十三年重修碑记,碑文详细记载了修缮过程及捐资人名单。东配殿墙壁嵌有清代大学士纪晓岚题写的"德被苍生"木刻匾额,落款时间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该文物具有较高书法艺术价值。
火神庙始建于清朝初期,据现存碑刻记载,康熙十三年(1674年)由当地民众集资进行首次大规模修缮,此次重修奠定了现存建筑的基本格局。2024年焦作市谋划上报的文物项目中包括沈鹿宿火神庙等11个项目的立项计划书,并已将沈鹿宿火神庙纳入2024年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申报项目。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举行火神诞辰祭祀活动,主要流程包括:
辰时举行开坛仪式
午间进行神像巡游
傍晚举办民间戏曲表演该活动延续了豫北地区传统祭祀习俗,2017年参与人数逾千人次。
截至2024年1月,沈鹿宿火神庙已完成三维测绘和病害勘察工作,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计划通过申报的省级专项资金实施屋面揭瓦检修、木构件防腐加固等重点保护工程。庙内现存文物已全部建立数字化档案,其中纪晓岚书法匾额实施了恒温恒湿专项保护措施。